戰無不勝的「封口」書記 (圖)

作者:onlywyf 發表:2008-11-23 01: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就是傳說中的「封口書記」

2005年以來,山東省濟陽縣縣委縣府領導人,利用手中的權力,以租代征等形式非法買賣國有土地,與房地產開發商官商勾結,幾年來共非法佔用土地數千畝,濟陽縣開發區十幾個村莊的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農民之得到了極少量的補償,然後失去土地,生活越發困難。據說濟陽機關工作人員的工資不高,但房價卻很高,都是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聯手造成的,上千畝的土地被非法徵用問題非常嚴重.老百姓的生活難以維持造成社會矛盾激化,經常有群眾上訪或群體事件發生,有很多媒體記者來採訪,但是都被縣政府組織的專職人員加以阻撓,或者用封口費等手段加以收買。

為了應付記者,縣政府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封口室」,三年來光給全國各地的記者發放風口費就高達幾百萬元,只有《記者觀察》記者劉保麟張凱華「漏網」。在2007年3月第209期的《記者觀察》上發表了《山東濟陽征地風波》一文披露了濟陽縣違法使用土地的內幕,但是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很快被封殺。濟陽群眾反映給他們的縣委書記張新文取了個外號叫「封口書記」。群眾們說,記者就根本別想進入濟陽,即便進入濟陽也不可能採訪。到處都是暗哨,識趣的記者拿點錢走人,不識趣的甚至會遭人毆打。

從濟南市向北方向出發過了黃河大橋濟陽方向沿國道220線約20分鐘的車程公路右側有一個熱火朝天的施工工地,這就是濟陽縣的園林景區澄波湖的建設工地。此工地於2007年4月開始施工,當時是以幾百畝廢棄用地建設水利工程申請的此用地項目,但實際是佔用了2500畝良田修建的旅遊景點。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但是,濟陽縣委、縣政府卻從農民手中強行徵收大量耕地,致使很多農民流離失所,而縣委某些幹部卻從中獲取巨額利潤。我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幾次想進入濟陽實地調查,都受到威逼利誘,只好通過網路紕漏事情。
  
封口書記不僅封殺記者,連百度吧裡群眾關於強征土地的言論,也被他封殺。他們給百度出了很多錢,關閉了這個濟陽吧!

以下是在網上倖存的記者採訪稿

《山東濟陽征地風波》

  
劉保麟 張凱華 《記者觀察》 2007年第5期  
  
前不久,記者接到山東省濟陽縣開發區村民的投訴,反映濟陽縣在徵用農村土地時,採取了「一次性補償變為長期補償」的做法,部分群眾認為這種類似「以租代征」的行為是不符合國家政策的。為搞清事實真相,記者到濟陽縣進行了實地調查。

工地上熱火朝天,農民眼睜睜看著這些自己的耕地被政府低價強行徵收
    
2006年11月15日,記者來到了濟陽縣濟北經濟開發區,在開發區的正安路兩旁,清楚地看到一些村民們的蔬菜大棚被拉倒後留下的殘渣。正準備拍照時,一位姓高的大爺對記者講:「你們不要再來拍什麼照,沒有用。我們村民到有關部門反映問題,開發區的領導放出話來,再到處亂說就讓我們吃苦頭,你們記者就讓我們過幾天平靜日子吧。」
    

中午,記者來到濟北經濟開發區朱家村進行調查,這個村子已在去年變更為朱家居委會。出乎記者想像的是,村民們並沒有主動向記者說一些情況,居然表現得極不配合。經過記者再三勸說,村民們才道出不配合的原因,他們說:「政府先說租用我們的口糧地,後來就成了徵用;一夜之間把我們從‘農業戶口’變成‘非農業戶口’;國家規定要一次性補償,而我們縣改為按年度長期補償,還不能及時到位。這件事先後有幾個報社的記者來採訪過,但沒有一篇文章報導出來。我們聽說縣裡通過各種關係進行疏通,所以害怕你們和他們一樣,所以不想和你們說什麼,怕你們走後,我們村民會招來更大的麻煩。」
  


村民述說事情經過
    
據村民反映,2004年9月,濟陽縣政府租用了濟北開發區朱家村275畝基本農田,要用於某熱電廠建設生活區,每年的租金是750公斤小麥/畝。然而,2005年8月,濟陽縣卻又將土地拍賣給了一家房地產商搞商品房開發,直到2006年夏天房地產開發公司進駐工地施工,村民才知道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了,自己成了一無所有的「城鎮人口」。    

在濟陽縣國土資源局和朱家居委會簽訂的《徵用土地長期補償協議》中,記者看到如下條款:「擬徵用地塊位於富陽街南、正安路東,征地面積為275.17 畝。」「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為每畝每年750公斤小麥價款。」「朱家居委會在收到第一年土地補償費等費用後即將土地交付給濟陽縣國土資源局,土地所有權性質由集體所有變為國家所有。」    

土地是村民的命根子,土地被高價拍賣了,村民們慌了神。當村民來到濟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詢問時,管委會副主任劉斌對村民講:「‘農民失地不失收(收成)’,你們不用任何付出就得到750公斤麥子的補償,多划算啊!就是你們自己種地,收入也不會這麼高!」    

既然有如此「高」的長期補償,村民為什麼滿是怨言呢?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原朱家村黨支部副書記高敦華,他告訴記者:「2004年9 月20日,是我代表村委會簽協議的,當時協議的名稱是《租用土地協議書》,協議上甲方為‘肥城礦務局’,後來不知怎麼就變成了《徵用土地長期補償協議》,甲方變成了‘濟陽縣國土資源局’。我們當時認為這塊土地是租給熱電廠建生活區,電廠的效益好,不擔心租金的問題;另外,租地一方還承諾給我村安排部分村民就業。現在,縣裡不租給熱電廠了,還將其中的170畝高價賣給了房地產商搞開發,還修了一條百多米寬的大馬路,我們的租金怎麼能保障呢?」    

在朱家村採訪時,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得知土地被縣政府從租用變成徵用後,多次向上級相關部門反映,均沒有結果。

集體「農轉非」另有隱情?
    
在濟北經濟開發區記者看到,這裡緊臨濟陽縣老城,區內有村莊、蔬菜大棚、優質良田和高產果園。    

一些村民知道記者來了,紛紛回家拿來《土地承包合同》,記者看到在合同書上明確規定合同有效期長達30年。按照相關規定,持有《土地承包合同》的農民在合同有效期內對所承包土地有無可爭議的使用權。而濟陽縣開發區佔用數千畝耕地,就意味著要和成百上千戶擁有土地使用權的農民達成一致,加之按照國家和山東省有關徵用土地的補償規定,濟陽縣還需拿出數億元的資金,這個天文數字對濟陽縣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幹部在一家賓館裡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奧秘:濟陽縣為了盡快實施開發建設計畫,把主意打在了如何避免向承包土地的農民支付補償金和安置費上。他們將村委會轉為居委會,將村民的農業戶口轉為了非農戶口。一夜之間,靠地吃飯的農民變成了城鎮居民,農民手中的「土地承包合同」頃刻間變成一張廢紙。而此時再要佔地,只要和居委會達成協議,就可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不再需要到村民家逐一做工作,而最重要的還是省去了一大筆一次性補償費。    

為進一步瞭解村民變成城鎮居民後得到了什麼「實惠」,記者來到朱家村詳細走訪:全村164戶640口人,共擁有土地1200多畝。2003年以前以1.4萬元/畝賣掉 600多畝,2003年後以750公斤小麥/畝租賃出去400多畝,現僅餘131.14畝。失去土地的村民,有勞動能力的外出打工,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僅靠每年每畝750公斤的麥子款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村民高運平家有4口人,媳婦和兩個孩子都沒地,僅有的1.8畝耕地被徵用,兩個孩子都在上學,每年學費就得兩三千元,還有兩位多病的老人需要供養,家中生活要維持,村中紅白喜事要隨禮……就是省吃儉用每年的開支也要七八千元。媳婦身體不好,不能打工,現在全家唯一的收入就靠高運平在村裡的建築隊當小工,而辛辛苦苦幹上一年,也就掙5000元左右,掙的錢還不夠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土地越佔越多
    
濟陽縣是濟南市的郊區縣,有50多萬人口,按人均計算,擁有可耕土地很少。村民們告訴記者:「國家三令五申不准隨便佔用基本農田,而我們失去的都是基本農田,相關部門也拿不出合法手續。」    

來到開發區管委會,只見嶄新的政務中心大樓豪華氣派,面積約100多畝的廣場上擺放著鮮花。政務中心的東邊是稅務局、武裝部、土管局等5家單位的辦公樓;西邊是城建局、公路局、水務局的辦公大樓;南邊是城市公園;北邊是剛建的酒店。在這些建築周圍,記者看到大片大片已經被佔或已經用牆圍圈起來的耕地。據記者粗略估計,政務中心、廣場、公園、酒店和幾個單位的辦公樓新佔地好幾百畝,四周已佔和已圈起來的耕地就更多了。    

據該縣一位工作人員透露,濟陽縣此次共征土地300多畝,其中只有一部分土地辦理了審批手續。前不久,聽說上級有關部門來山東檢查土地工作,縣裡一夜之間將富陽路已經圈起來的圍牆全部推平。    

在與朱家村相鄰的洪樓村,記者瞭解到一件更為震驚的事:據村民程善遠、朱業政反映,該村個別幹部利用上面的關係,巧立名目亂佔耕地,建起了24幢豪華別墅,而別墅的「主人」很多是濟陽一些有實權的單位的領導。群眾為此多次上訪,但這一問題卻沒有得到徹底處理。
    
地方官的解釋
    
為了更全面瞭解相關情況,記者來到濟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管委會副主任劉斌接待了記者。

記者:開發區徵用的土地有相關手續嗎?
劉斌:手續完備,程序合法。
記者:將一次性補償變成長期補償的依據是什麼?
劉斌:這是考慮農民的根本利益,讓他們長期受益。
記者:開發區內怎麼蓋起豪華別墅對外出售?
劉斌:我來開發區時間不長,具體情況我不知道。

在濟陽縣國土資源局,董悅彬副局長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國土資源局與村(居)委會簽訂的《徵用土地長期補償協議》,您瞭解嗎?
董局長:不清楚,不瞭解情況。
記者:濟陽縣「徵用土地長期補償」與「以租代征」有什麼區別?
董局長:以租代征是指沒經批准使用土地的,是違反國家規定的,而徵用土地長期補償是指取得了土地的審批文件後,將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是合法的。採用長期補償這種形式取得土地,不僅濟陽縣是這麼做的,整個濟南市都是這樣的。
記者:省道248線東側,荒蕪兩年的那塊地有手續嗎?
董局長:沒有手續。
記者:正在建設的橋北汽車站這塊地有手續嗎?
董局長:沒有手續。
記者:朱家村基本農田轉為商業開發用地,是否有手續?
董局長:有手續的,但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不在,暫時無法拿出來。    

在記者即將結束採訪時,濟陽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姜榮昌接待了記者,向記者介紹了濟陽的經濟發展情況。記者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詢問。

記者:群眾反映的濟陽縣嚴重違規用地的情況,您怎麼看?
姜部長:在土地使用方面,濟陽縣總的來說是符合國家政策的,不過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也有不當之處,也有違規的地方。濟陽縣存在的土地問題,在其他地方也存在,有的比我們還嚴重,我們也是為了濟陽的發展更快。

記者:你對濟陽縣採取《徵用土地長期補償協議》的形式,是如何看待的?
姜部長:這是根據濟陽的實際情況作出的,濟陽縣財政困難,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的土地補償款發給群眾,可是又要發展經濟,需要大量的土地,只有採取這種辦法來解決。再說這也是經過大多數村民同意的。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部主任竹立家認為:土地腐敗已經成為官員腐敗的一個重要領域,必須引起高度的警覺和重視。如果土地這樣流失下去,採取「世界上最嚴格耕地保護政策」的中國恐怕會成為世界上農業用地最易被「徵用」的國家。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必須花很大的力氣把國土資源搞清楚,對每一塊土地的所有者是誰、管理者是誰都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可以真正監管。
  
(作者聲明:保證本文內容的真實性,若由此產生一切法律糾紛,概由本人承擔。)
  



来源:天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