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星期三在北京開設在海外的第一個辦事處。有分析說,這為美中未來就產品安全的進一步對話提供了機會。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美國的檢查人員面臨巨大挑戰,他們很難監督全中國的食品工業,治本的方法應該在於加強對食品製造商的教育。
智庫威爾遜中心專家吳嵐
美國華盛頓智庫伍德羅.威爾遜中心的"中國環保論壇"主任吳嵐(Jennifer Turner)星期三在國會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說,中國在產品安全問題上面臨巨大挑戰,包括中央政府很難確保地方政府徹底履行相關法規;中國缺乏獨立的司法體系與新聞媒體對產品安全進行有效監督;此外,中國境內也缺乏倡導食品與產品安全的非政府組織。
吳嵐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在北京、上海與廣州設立辦事處,雖然可以倡導產品安全,並為美中在這方面的學術交流提供重要橋樑,不過也面臨不少障礙。
*打開對話之門*
吳嵐說:"的確,這個做法向中國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美國認真看待產品安全的議題。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檢查人員不是警察,8個工作人員無法管理全中國的食品工業。但我認為,這至少為將來進一步對話打開了門。"
前歐盟產品檢測官員楊保羅
前歐盟產品檢測官員楊保羅(Paul Young)告訴美國之音,歐盟已經跟中國簽署加強產品安全監督合作的協議,美中也有關於食品、飼料、藥品和醫療器材安全的協議,不過,解決問題的根本應該是教導製造商以及農民,讓他們掌握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使用標識清楚的農藥以及避免那些化學物等知識。
他說:"顯然,產品安全的問題不應該從檢測開始,當務之急應該是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統,教導食品製造商以及農民妥善處理食品的生產。"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效果?*
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專家的話指出,FDA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象徵意義可能大於實質效果。報導說,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沒有辦法檢查所有的產品,所以美國FDA將面臨極大的挑戰。華盛頓郵報還引述中國農業大學一位教授的話說,FDA無法發現所有從中國出口的食品中所含的潛在有毒物質,他也懷疑中國政府會完全授權FDA人員在中國市場裡測試產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星期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FDA在中國設立辦事處之後,中國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會在適當時機向美方派出有關官員,以促進兩國在產品質量、醫藥衛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每年美國從外國進口將近2萬億美元的產品,其中3千200多億美元的產品從中國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