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城市地鐵狂飆突進的背景下,在全國4萬億元投資即將上馬之際,杭州悲劇尤具警示意義
記者調查
"正在加速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以及目前需要刺激內需的經濟環境,使得城市建設軌道交通准入條件可能放寬。就像飛奔的地鐵,地鐵施工項目也在城市擴張本能的推動下一路狂奔。然而在快速擴張的背後,安全隱患警鐘長鳴。"
和別的城市居民一樣,杭州人曾經為自己的第一條地鐵感到驕傲。就在4天前,杭州地鐵災難背後的人為因素正在逐步呈現。
據記者調查,杭州地鐵湘湖站原本預計三年的工期,縮短為不到兩年。因工期短,施工方為了趕工期,很多細節沒做到位。
在中國城市地鐵熱的背景下,全國有4萬億元投資即將上馬,大大小小無數工地即將開工之際,杭州悲劇尤其具有警示意義。
2008年11月18日,救援人員在蕭山地鐵坍塌基坑裡清理淤泥尋找失蹤人員CFP供圖
傷者和逝者
孫全運此刻正被這場災難的陰雲籠罩,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背和肚子綁上厚厚一層棉帶,牙齒被水泥板磕破了幾顆,偶爾咳嗽時能見到絲絲血跡。他現在根本不敢閉上眼睛,一閉上眼,就看到女婿曹宏輝站在他的病床邊。而這只是幻覺,曹宏輝還被埋在建築廢墟下,或許永遠也找不到了。
這幾天,孫全運的病床前已經來了無數撥人,國家安監局副局長趙鐵錘曾走到他病床前,從安徽老家趕過來的女兒,就在他病床前哭倒在地。還有四面八方的記者。現在,介紹他們來打工的工頭已經被帶到公安局調查情況。而這個工頭的大兒子、24歲的張培培也被埋在地下。
11月15日下午,杭州一號線湘湖地鐵站塌方時,孫全運、還有他的親家、女婿以及幾個老鄉,正在15米深的地下挖排水管道。15米,相當於5層樓那麼高。孫全運18天前才來到地鐵一號線湘湖站,他對隧道這樣的高精技術幾乎一無所知,他是第一次到建築工地打工,之前,他在杭州城裡一家小餐飲店幹活。
湘湖站是杭州地鐵一號線南端的終點,作為接駁蕭山和市區的交通工具,湘湖站還配備了一個巨大的停車場。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受益於地鐵終點站的興建,湘湖將變成上海的莘莊,變成城市副城區交通的中轉中心。
湘湖正在被地鐵改變的命運,和孫全運全無關係,他和其他工友一樣,是來蕭山討生活的,他們像浮萍一樣,從一個地方遷往另一個地方。拿著在老家掙不到的薪水,做當地人不願意做的活。
2008年11月15日下午3點,孫全運正在挖溝,天上突然掉下了泥,就像下雨,幾乎是瞬時,只聽到嘩一聲悶響,車輪粗的鋼管和頭頂泥土全掉了下來。孫全運動作快,往外跑出了幾步,但他仍然被砸在土裡,頭陷在鋼筋水泥叢中,就像要碎裂了一樣。
孫全運不顧劇痛,順著梯子爬了出來。他的親家也被救起,只是小腿被鋼管砸得骨折,現在和他躺在同一個病房。但女婿沒了。孫全運的女婿是一個退伍的武警,和他一起來的工地。
不祥的預感
孫全運僥倖逃過一劫時,他的老鄉孫全眾正在1公里開外的另一個出口抽地下水。這個建設中的杭州一號線湘湖站,一共有5個基坑。聽說北面基坑出事了,孫全運拔腿就往北面跑。他和孫全運一樣來自安徽省蒙城縣雙澗張溝村,他們村子一共來了5個人,後來清點人數,張溝村還有兩人被埋在下面,孫全波和孫巨,都是40來歲的中年農民。和孫全運一樣,他們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扛起鋤頭上了田,剛進城當工人。
他們所在的雜工組有25個人,被分成5個小組,沒有固定任務,平時負責掃除、鏟土,哪裡有活就往哪裡調。當天,這個組有11個人下了井,有7個被埋在了下面。一些逃出來的人看到,下面一層還有兩個中鐵四局的技術人員,負責測量的,也沒跑出來。
住在風情大道邊上的東湖社區居民見識了慘劇發生的全過程,他們驚魂未定地說,就像地震一樣。路突然就塌了,水斷了,有的房子也歪了。
他們一遍遍提及事故發生前的多次徵兆。
一位姓雷的東湖社區居民說,他平時開著電瓶車在風情大道上來來回回,每次有大車走過,就能感覺到地面輕微晃動,就像波浪。
"路上好多裂縫",工友張繼峰春節開始在工地幹活,待的時間比較長,他說,已經不知道修補多少次了。
孫全運的同鄉孫全眾只來了兩週多,已經眼見過兩次裂縫。第一次,柏油路面裂開,縫有兩個手指粗,按照"上面"指示,孫全眾和其他雜工們把柏油剷平,重新灌上水泥。工地上還有人用鋼筋把裂縫加固。
這個月12日,第二次,孫全眾又在湘湖站的北面基坑附近看到了裂縫,似乎是原來裂開的那條縫,在繼續往北面裂。他當時有種不祥的預感,他說,"修地鐵,就像是在地下蓋房子,一次又一次裂縫,這房子還能穩嗎?"
這是最後一次裂縫,也是最後一次提醒。
三天後,11月15日,就在第二次裂縫的方向,地鐵北面二號基坑塌陷。
公眾的追問
原來的基坑工地變成了救人的現場。一週前,這裡還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地鐵站點。現在,這裡瀰漫著灰塵,一具具遇難者遺體相繼從鋼管的夾縫中被吊出。親人的哀號,令機器轟鳴的現場氣氛凝滯。
路旁幾棟傾斜的農民房被陸續拆除,"湘湖阿鳳休閑餐廳"的招牌在推土機的轟鳴中倒塌。傾斜的公交站牌歪立一側,站牌上的海洋公園廣告似乎暗示著,這條地鐵將通往繁華的未來。而風情大道邊的欄杆歪歪扭扭倒在一邊,註釋著現實---一切美好的設想都被慘烈的塌方打斷。
在事故現場,仍然依稀可辨當日情形。在5層樓高的應力擠壓下,支撐鋼筋捆不住圍繞基坑的連續牆,逐漸變形,終於在15日下午,其中的一堵被扭轉成一個巨大的S形。這個變形讓支撐的鋼筋管架變成了一攤軟泥上的積木。杭州特有的沙土,混合著鋼筋水泥土,砸向正在施工的木工、架子工、電工、雜工。百米長的風情大道上,正在行駛的11輛車跌入塌方形成的深坑。
牆體倒塌後,臨近小河地下水倒灌,事故現場變成了一個湖泊,被掩埋的工人求生希望幾乎就在這一刻破滅。
這是中國地鐵建設中發生的最大事故。事故發生當天,浙江省、杭州市領導即表示,此事要一追到底。
國家安監局副局長趙鐵錘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瞭解到事先曾經發生過裂縫後,趙鐵錘在施救現場,當著眾多媒體的面,質問施工方負責人,為何不及時停工。得到的答覆是,施工方也曾把相關情況向上級匯報。但沒有接到指示前,工地施工不能停下來。
但這個答覆顯然不能讓公眾滿意。就在第二天,杭州當地一檔叫做《九點半》的電視雜誌節目,主持人提到趙鐵錘的質問時,還尖銳地加上了一句,"如果我是局長,還會再問,你到底是向哪個上級匯報的?"
厚粉土?豆腐渣?
這是杭州少見的大事故,當地反應異常迅速。記者瞭解到,目前公安機關和檢察系統已經介入杭州地鐵塌方事故。一些相關負責人已被帶到公安機關詢問,有關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
目前,事件焦點主要集中在到底是土質原因,還是管理疏漏;有關責任應如何認定。比較流行的一種解釋是,把塌方原因歸因於地質問題---錢塘江兩岸是古運河河床,臨水的厚粉土層與水源靠近,動態居多,不穩定。況且,湘湖地鐵站事故發生在基坑施工期,這是公認的最容易發生事故時期。
事實上,對於杭州軟土能不能修建地鐵,確曾有部分專家存有疑慮。早在杭州地鐵建造之初,就有專家提出,杭州地下水位高、泥土軟,容易滲漏,錢塘江沿岸不適合修建地鐵。
但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杭州地鐵集團總工瀋林沖曾向媒體表示,拿下項目的中鐵隧道在杭州修地鐵應該是輕車熟路,因為他們先前就在廣州、深圳建造過地鐵。而廣州、深圳土層含水也不少。他認為,只要做好區間隧道和基坑施工,防止滲水,加上施工人員的嚴格把關,地鐵修建會順利安全地完成。
瀋林沖的意見可以代表施工方對項目風險的認識和風險規避的判斷。記者在現場看到,湘湖站的施工也是採用"地下連續牆"的修筑方式---先把牆體一幅幅做好,再拼貼成整體通道,希望以此解決滲水問題。
嚴格地說,發生事故的一號線湘湖段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豆腐渣工程。連續牆做了,支撐架也打了,但塌方還是發生了。背後複雜原因值得追究。
趕工期之禍
昨天,記者就杭州塌方事故諮詢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作為地下隧道方面的權威,他正密切關注杭州地鐵塌方事故。他說,土雖然軟,但技術是成熟的,如果工程合格,絕對不會出事,更不會釀成慘禍。
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地鐵專家已趕赴杭州會診,據南都記者瞭解,這次地鐵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浙江連著下了11天雨,靠近事故發生地點,一條年深日久的城市地下輸水管道開始逐漸滲漏,連續牆一側走滑。
這條輸水管道的滲漏問題早在8月份就有發現。一直在修修補補,但一直沒有得到根治,工期緊,工程根本停不下來。湘湖站原本預計三年的工期,縮短為不到兩年。因工期短,施工方為了趕工期,很多細節沒做到位。
修地鐵本來應該科學施工,王夢恕評價,但湘湖站確實有施工不規範之處,比如在鬆軟含水的土層裡,應該盡量採用暗挖施工法,即使出事,也不會有群死群傷的事故發生。但杭州地鐵成本報價偏低,一米隧道成本不到2萬元。暗挖施工由於涉及到拆遷費用,必定超過預算,只好改用明挖施工。而隧道上方就是滾滾車流碾軋的雙向四車道公路,隱患一直存在。
網上一段公開的行業視頻可以證實趕工期的說法。不久前,杭州地鐵公司主要負責人曾在一次行業交流會上,說明杭州地鐵會提前完工,預計今年就有12個車站完成建設。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會把推土機從22臺增加到37臺。
而趕工期帶來的管理疏漏也是事實。比如地鐵站點,如果明挖開工,必須嚴格多段施工法,每隔20米就要分段。但事故發生後,到場專家們發現,杭州地鐵分段間隔足有60米。單位分段拉得太長,鋼管支撐力不足。
施工方的管理疏漏在事後也為人詬病。在發現多次裂縫之後,沒有立即停工,僅用簡單修補的方式填補,繼續施工。
無獨有偶,杭州地鐵三個月前還發生過一次塌陷事故,靈隱寺附近地面突然塌陷,一輛路過的出租車陷落,車上一名女乘客送往醫院不治身亡。而此次塌方,是中國地鐵修筑史上的最大事故。這場事故導致杭州全城地鐵全線停工。杭州始於1986年的地鐵夢,經歷了又一次波折。
經國務院批准的杭州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顯示,杭州地鐵由8條線路組成,總長為278公里,估算總投資上千億元。平攤到每一個站,投資估計在兩億元。事實上,這個成本在專家眼裡仍然偏低。
造地鐵是虧本買賣,然而杭州的地鐵興建熱潮,只是各大城市興建快速軌道交通熱情的縮影。2003年9月,國務院下發加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通知,全國各個符合條件的城市都在積極申請籌備。只要城區人口達到300萬人以上,GDP上千億元,就可以申報地鐵項目。
本月初,在一場和城市軌道交通有關的國際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首次披露在建、報批以及籌建城軌的各大城市名單。名單顯示,中國在未來將擁有40餘座有軌道交通的城市。除了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些老牌地鐵城市,首批獲批城市還包括天津、南京、武漢、西安、重慶、成都、哈爾濱、長春、瀋陽、杭州、蘇州。正在積極報批的城市包括:南寧、寧波、無錫、大連、東莞、昆明、鄭州、長沙、福州、貴陽。
而據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透露,正在加速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以及目前需要刺激內需的經濟環境,使得城市建設軌道交通准入條件可能放寬。
按照這個建設進度,2015年之前,已經獲批的15個城市就將建成1700公里地鐵。雖然還沒有中國城市擁有像巴黎一樣發達的地下道路。
就像飛奔的地鐵,地鐵施工項目也在城市擴張本能的推動下一路狂奔。然而在快速擴張的背後,安全隱患警鐘長鳴。
2007年3月,北京地鐵蘇州橋段塌方,6名工人被埋。去年,塌方的還有深圳地鐵和南京地鐵。今年1月,廣州地鐵5號線湧水塌方,杭州塌方事故一週前,南京地鐵一號線發生支架坍塌事故。
在人口密集的城區,地鐵施工非常複雜,地下水管、電線像蛛網一樣密集,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和施工困難對峙的,是施工方面臨的種種現實考慮。比如為了中標,項目施工方往往會拉低價格,而為了節約成本,好多項目不得不外包出去。
對於種種弊病,王夢恕院士對記者直言,對地鐵規劃施工方案,必須認真研究,不能領導說了算,也要聽專家意見,比如那些施工難度太大的區域,如果能盡量避開最好。雖然技術上可以做到,但有可能拉高成本,在綜合效益上不一定最優。
擔當重任的No.1
造地鐵有風險,運行地鐵還常常虧本,但毋庸置疑的是,幾乎所有城市都歡迎地鐵,地鐵已經成為城市區位結構和功能的主導。快速軌道交通拉動的外部效應,正在為城市聚群創造最有利的客觀條件。
就像很多城市的地鐵一號線一樣,湘湖站所在的一號線也是杭州最重要的地鐵線。按照規劃,它會在杭州火車東站與滬杭磁懸浮接駁。
這條去年3月開工的軌道線,共設有30個站點,平均1.5公里一個。它最北可延伸到下沙和臨平,往南經過杭州火車東站及最繁華的市中心武林廣場、杭州火車站,穿過錢塘江後,經濱江新中心,來到它的終點站---蕭山湘湖。
受益於一號線帶動區域價值的提升,臨平、下沙、湘湖這三個新興板塊,在最近幾年成為了樓盤建設和出讓的熱門區域。蕭山區從過去的偏僻郊區,變成了杭州市的重要新城區,蕭山的房價扶搖直上。而在事故發生的湘湖站對面,就有一個叫奧蘭多小鎮的新建小區,最新銷售數據顯示,奧蘭多均價突破萬元。
然而,沒通車前,地鐵帶來的交通便捷和繁華人流僅僅是一個預期。記者在附近調查瞭解到,除了蕭山本地市民和接受拆遷安置的農轉非居民外,還有相當多的房屋空置。
於是,人們對地鐵的期盼變得容易理解。可以預見的是,2010年一號線通車後,湘湖地區將成為蕭山和繁華市區的交通中轉站。市民可以從蕭山郊區開車到湘湖站,地下泊車,然後乘坐地鐵到中心城區,上班、或者購物。
而現在,湘湖站還僅僅是一個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奧蘭多小鎮和對面青山上的公墓遙遙相望,東廂社區街道對面,對峙著一排三層的農民房。這些房子整齊漂亮,但間距很窄,像廣州典型的城中村。
地鐵的修建,將意味著這些城中村的消失。東廂街道的入口處,一條條幅高挂:"積極推進拆遷工作,大力推進社區經濟發展"。當地居民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為拆遷的價格討價還價。而地鐵的塌方,意味著一切將畫個逗號。
無論地鐵會給當地帶來多大好處,這一切都和湘湖路段21位殉難的施工者們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