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作人:陸世華,一位絕望的父親(組圖)

作者:譚作人 發表:2008-11-12 01: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接到那些簡訊的時候,我的悶酒,喝到有七八分了。

那一天是2008年9月13日,大地震後第一個中秋節的前夜,我們--由民間地質生態學者楊勇組織的災後重建和地質災害考察隊,正在汶川縣映秀鎮牛圈溝口埋鍋造飯,準備露營。

這是我第二十次進入災區了。自5·12後,我就養成了一個惡習:在災區,晚上不喝點酒,就無法安睡。所以此刻,我坐在百花大橋殘端,獨自喝悶酒。考察隊裡八位壯漢竟然無一飲者,可算把我的自我作賤,提高了好幾個檔次。

正在這時簡訊來了。在我的疑慮中,簡訊鈴音連續18次響起,好似一個惡作劇。這是誰在騷擾?誰在追蹤?誰在刻意把我打爆機?來不及看完簡訊內容,我向北川中學的家長朋友發出詢問:他是誰?"有這個人,他叫陸世華,特別慘,已經被抓了兩次......"這是北川朋友給我的答覆。

我放下心來,開始翻看這些長篇簡訊。內容複製如下:


四川省北川中學隆重舉行2008年春季開學典禮 發布時間:2008-3-6 13:37:00 


北川中學倒塌的高中部教學樓 發布時間:2008年5月21日 12:25

一、陸世華的<公開信>

尊敬的四川省黨委、政府各位領導;您們好!

我是北川縣片口鄉保樂村一組村民陸世華,"5·12"地震發生,小女陸芳遇難於北一中劣質的建築。政府的不作為,事過兩個月,作為5·12的親歷者,見證人,有幾點問題請黨委、政府、權威回答解釋:

一、八四年六月三十日在梓潼縣召開了綿陽地區規劃評審會議,就北川縣城遷治城提出評審。八四年七月三十日北川縣政府以七十八號文件上報行署,省建委以八六·三十五號文件批復,為什麼遲遲未動,近幾年還在大建?"5·12"縣城死亡、失蹤二萬多人,制(致)殘數百,經濟損失數億,上萬人無家可歸,這是哪級政府在犯罪?二、北川縣地處龍門山脈斷裂帶中段,歷史地震發生頻繁,早在七七年四月北川縣正式列為地震《八烈度設防》。綿陽市僅北川列入省抗震辦設防重點縣。作為九八年才新建的教學樓,為什麼瞬間夷為平地,而相鄰七十年代建築被你們稱為危房的未垮,這是為什麼?三、北一中垮塌的教學樓是優質的嗎?是合格的嗎?地震發生前(後)幾天溫總理不是也公開說過要查建築質量嗎?

我把健康鮮活的女兒送進學校,是讓她去送死的嗎?綜上所述,這是草菅人命,這是犯罪。

十六年前老婆為生此女喪生醫院,沒任何說法。十六年來獨自一個人,將所有心血寄託在女兒身上,她也很優秀,無論品德還是成績。她死了,死於劣質的建築,政府的不作為。本人年過四十,且生命得不到延續,上有兩個六十多歲的父母,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政府所給人均不足三分的土地,何以生存?近兩月很難入眠,每一閉眼就是在北一中所見數百個年幼的屍體,面目全非,殘缺不全,每問官員答曰大災。大災能否定一切嗎?明知曲山鎮是火坑,為什麼還將人往火炕送,明知殺人是死刑,如我有意殺人不制裁我行嗎?為什麼北一中其它房子未垮,被稱危房的未垮?"以人為本,以法制(治)國"。政府連自己犯下的罪都不敢承認嗎?作為一個小百姓,只懇請回答我提出的幾個問題,能讓我認可的答案,或許此去石沉大海,因我只是個小百姓。

陸世華 零捌年七月十二日.

給鄉縣市省不同形式分別給黨委政府,又時過兩個多月,真是石沉大海了。

二、陸世華的<倡議書>

尊敬的"5·12"北一中各位傷亡者學生家長,您們好!5·12過去十天了,它帶給我們的痛苦是一生的。也望各位家長節哀。

我陸世華,高一、二班陸芳的父親,十六年前老婆為生此女更喪生,十六年獨身一人將全部精力心血寄託在她身上,她也很優秀,無論是品德還是成績。

"5·12"她去了,去得讓人承受不來。實觀北一中現狀,我認為是天災是部分因素,劣質的建築造才是成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放眼北一中所有建築,為什麼主教學樓會被夷為平地?而其它建築無妨?被稱為危房的無妨?如果它質量在(再)好一點,說不定可多活一個年幼的生命,少一個家庭無數人的痛苦。上千個年幼的生命,被壓得面目全非,殘缺不全,慘不忍睹,傷者如何?殘者何為?為了給孩子們一個交待,為了這種悲劇少發生,不發生,我有幾點提議:一、七月一日七七請全體家長到北一中現場,公祭死難者;二、要求相關部門人我們一個合理的說法,如真有人為因素,更求依法嚴厲查處;三、對死難者家屬如何安撫?對傷殘者如何安排?如有贊同者請與我聯繫。電話:

倡議人陸世華二零零捌年五月二十日

就因這倡議,六月一日被五個民警、七個武警強制從片口老家帶到綿陽市派出所,同月十九日歸。很無助、無賴(奈)、後找到四川省北川縣城鄉建設環保志,實際權威早就報導許多事,如您知道的一樣。

簡訊沒看完,手機快沒電了,我只得停止。幾十次出入災區,上百次的傾聽,我早已經落入了對痛苦的"不應期",輕易不對悲慘二字作出反應。所以,濛濛細雨之中,我仰頭喝完瓶中酒,鑽進帳蓬,準備睡覺了。明天,即將展開災害地質考察第一站--漩口鎮蔡家槓蓮花芯地震第一爆心的調查工作,我得儲備精神。

正在準備關機之時,電話響起來了。

譚老師,簡訊收到了嗎?收到了。我們好苦哦。我知道,早點睡吧。幾個月都沒有睡好覺了,你要幫我們反映情況哦。我也沒辦法。你是咋個知道我的?他們給我一份你的文章《龍門山作證》,你說的都是實話,我們要感謝你!

心裏難受起來,只得鑽出帳蓬,走進雨中。

後來的談話,全是傾聽,談的全是他的女兒--北川中學高一、二班的優秀學生陸芳,因為劉亞春校長的真情挽留,才留在了北川,從此永遠留在了北川。他不怪劉校長,他要追究豆腐渣工程。

此時已是9月14日凌晨三點正。我早已睡意全無,只得冒著小雨獨自走進山溝,沿著牛圈溝的干石流,摸黑爬到了蠻子坪。一邊走,一邊想,從龍門山的這一端,映秀,到那一端北川,是不是都在下雨?這場少見的中秋雨水的下面,到底還有多少,不眠不休而不被接納不受理會的絕望的父親?

沒有答案。心中只有一把出鞘的刀,割得自己鮮血淋淋。

中秋的雨,淅淅漓漓下個不停。

9月22日,考察隊來到北川,成為北川老縣城最後一批目擊者。第二天的特大暴雨和泥石流不僅吞噬了老縣城,也沖毀了去片口的道路,沖走了陸世華的苦苦等待。至今,我還沒有見過這位陸世華先生,但我認識他,我尊敬他。他是一位真正的父親,不是一個奴隸。

他的女兒將以他為榮。

5·12四川大地震半週年祭。 2008年11月10日·成都

附:關於陸世華的媒體報導 巴蜀網 Phoer.net 2008-8-27

北中現場:女兒穿一雙布鞋走了 賀小靖(綿陽)

陸世華是5月12號早上從上海回來,在綿陽下的火車。下火車前,他就與在北川中學高一二班讀書的女兒陸芳約好,中午一起吃午飯。女兒是他的生命。16年前,就因為生這女兒,妻子在片口老家的婦幼保健院難產去世。16年來,他和女兒的奶奶一起,艱難地將女兒拉扯成人。為了不讓女兒受委屈,一直沒考慮再娶。為了更好地監護照顧女兒,作為一個小包工頭,索性連工程也不做了。

但他是欣慰的。女兒不但聽話懂事,學習成績還特別優秀。從片口鎮中學讀完初中,參加全市的統一考試,女兒以絕對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赫赫有名的綿陽中學和南山中學的國重線。女兒升上高中後,片口中學的老師,一直都以陸芳作為教育學生的活教材。最終陸芳沒有選擇綿陽,而是留在了北川中學,只因為北川中學劉校長的挽留。劉校長的兒子劉清林,也是以絕對優秀的成績考上了國重,劉校長說了,我把我自己的兒子都留在了學校,我能不盡力嗎?

陸世華相信劉校長。相信他的為人也相信他的真誠。再說女兒就在北川讀書,離家近,愛女如命的陸世華可以常常看到女兒;再說到綿陽讀書,昂貴的費用對於這樣一個又當爹又當媽的男人來說,實在難以承受。

女兒就這樣留在北中,併進了火箭班。父女倆感情極深,每個星期都通一次電話。之前的那個星期天,出差到上海的陸世華與女兒通電話,女兒問他什麼時候回來,聲音十分淒楚可憐。陸世華當即決定盡快回來,臨上火車前,就與女兒約好,回來的那天中午,父女倆一起吃午飯。

5月12號中午11點半,陸世華帶著一包滷牛肉和水果,早早等在校門口。12點10分,久別重逢的父女倆終於見面,一起坐車來到北川縣城吃午飯。吃罷飯,又一起去車站買票告別。兩張車票是同時列印的,一張去北川的片口,一張回五公里外的北川中學。陸世華拿出車票說,他的車票在下面,編號為251070710295,那麼齒輪的上端,便是陸芳的車票,號碼應該是251070710294。

看著女兒上了開往北川中學方面的中巴,陸世華跨上了另一輛開往小壩的車。許是潛意識裡有某種預感,他突然感覺頭暈,當即退下車來,重返候車室,昏沉沉睡去。

地震就是在那時候發生的。待他從天崩地裂中衝出來,趕到北川中學,女兒所在的那幢教學樓已瞬間倒塌,化為烏有。巴蜀網──報導四川省和重慶市,促進川、渝兩地的交流和互動。

女兒坐在第二排,他記得很清楚。多少次來看女兒,去的都是那個方向。他向廢墟奔去,一路跌撞,一路喊叫。有一塊橫樑搭在水泥板上,下面壓著幾個學生,有一個名叫周鳳還是杜鳳的,腿沒了。她是女兒的同學,也考上國重的。女兒的班上,都是最好的學生,十幾個考上國重。滿目之下,都是被壓著的學生,他們求著他說,叔叔,救救我吧!他難受,他心疼,可是,他無能為力,他要去找自己的女兒!

從那一刻開始,他就一直在廢墟裡刨,直到筋疲力盡。無法再刨下去,他就守在這裡,一刻也沒有離開過。實在困了,他會先去看看屍體,記住停放屍體的位置,再去一旁靠上一會,待醒過來,再去翻看屍體。這裡面,還有女兒最喜歡的簡老師的女兒。

16號早上6點多,女兒陸芳被抬了出來。父親首先看見的是那身衣服,還是分別時的樣子。特別是那雙布鞋,那是奶奶為她做的。除此之外,女兒的面容已經很難辨認,肚子浮腫,腳手嚴重彎曲。父親想為女兒換身衣服,可是沒有辦法,只好將路邊的一床被子,扯出被芯,用被單將女兒裹住。巴蜀網──報導四川省和重慶市,促進川、渝兩地的交流和互動。

他最後一次撫摩了女兒的腳。那雙穿著布鞋的腳。布鞋裡,有奶奶的牽掛,父親的愛,比麻線還要綿長。穿著這雙布鞋上路,女兒也許更能以輕快的腳步走向天堂。 (該文原載<巴蜀網>百日親往北川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