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點,持續了1個小時的麗江市人大常委會議,以全票表決通過央視主持王志擔任麗江市副市長。最近幾天王志一直迴避媒體關注,他坦承自己沒有行政管理的經驗,要"不作秀,踏實工作"。(東方早報10月25日報導)
王志也好,王政也罷。總之,他們當官是既定事實了。我等也只是看看熱鬧,即便你再怎麼不看好王志的仕途,再怎麼控訴當選程序不合理不合法,以至於質疑王志有沒有通過公務員考試,也不能立馬把他從剛到手的位置上拉下來。人民可沒有一票否決權。在這個能夠做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事情的國度裡還從沒聽說過我們隨便或較真說說,某官的烏紗帽就落地的先進事跡。
或許正因為如此,謀求官職,便成了諸多國人夢寐以求的事,從科舉制度的層層篩選依舊人滿為患到如今公務員考試參考人數與年俱增便能說明此點。究其原因除了上述的職位相對穩定之外便無外乎如下幾點:第一,福利好。不僅老有所養,而且幼有所教,何況中科院還曾披露,全國80%的公共醫療資源都是為850萬黨政幹部所服務的,真可謂一人當官,全家幸福;第二,很悠閑。前些日子,就有新聞報導稱某官上班時間鬥地主,玩得不亦樂乎。當然,不能忘記當官還可以以"考察調研""招商引資""交流訪問"的名義少則周遊全國大則環遊世界,而且不用掏自己的腰包;第三,有權力。在這個弱肉強食且遍佈關係網的社會,光有權利沒有權力,辦事就如同走蜀道。所以,當了官,權力就正比於金錢。想想滾滾而來的銀子,不花白不花。
王志是不是這樣想的,我不得而知。但中國的官們向來把當官作為一種特權階級的享受,動不動威風四面的出動警車開道,權力在很多官員的生活當中已經成為收錢的兒子,並且大有遍地開花的趨勢,敢情現在給人拜年常說的就是陞官發財。而出於政治需要,官員們便如同戲劇學院畢業生般立即投入了角色的愛恨情愁之中,演繹出一場場感人肺腑之戲。但既便如此,官民關係的緊張勢不可擋,已經在一些群體性事件中突顯出來。現在只要隨便問問群眾對於官員的看法,能有幾人會為官員叫好?
我們的官員不是不要作秀那麼簡單,不作秀從而不作為,人民要你何有?官員不僅要少作秀,更要有所作為。這就需要改革對官員的考核制度。考核一個官員,現行的就是看政績,而政績又大多體現在GDP或冰冷的建築物上,所謂群眾意見也大多是提前內定好了的。其實,眾所周知,一個官當得好不好,關鍵並不在於這個官曾經擔任過什麼樣的重要職務有過什麼樣的高學歷,而在於在民眾心目中的印象如何,或者稱之為口碑。正如評價一個醫師,並不是看這個醫師是哪個醫學院畢業的,寫過了多少篇學術論文又發布在哪些權威刊物,而是看他接診的病例治癒率是多少。醫術精湛的衡量標準絕非只是幾張單薄的證書而已。所以,官員的對上負責必須改變為對下負責,真正決定官員去留權應該掌握在公民或公民依法民主選舉出的代表手中。
我相信我國公民並非民智未開,四百年前,我們的先祖便能判斷什麼是清廉什麼是冤屈什麼是正義,並有著名的《五人墓碑記》有證,那就別提比封建制度優越千百倍的社會主義制度了。有句民諺,我改編一下,以祝王志等人士途上能有一番作為: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鬥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