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毫無疑問的,你可以東找一些統計、西找一些資料,串在一起,編出1929年再度降臨的說法。
但你不該這樣做,當前危機很可怕,而且一定會惡化。我們在多篇專欄中,預測未來幾季經濟狀況會十分艱困,因為金融體系大幅降低財務槓桿後,就是消費者信用大縮減。但是因為很多原因,第二次大蕭條不會再來。事實上,套用小羅斯福總統的話,今天讓人悲觀的主要是悲觀本身。
悲觀本身最讓人悲觀
我們知道未來會十分痛苦,但我們也相信痛苦一定會減輕,屆時全球經濟會變的更有力、更健全。只是我們必須堅持下去,也一定會堅持下去,前提是不要一直魂牽夢繫你提到的問題。
我們不是批評你問這個問題!會這麼問的人不只你一個,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反駁一些財經記者和無所不知的大師,反駁他們像颶風期間的氣象預報員一樣,在預測他們事業生涯中最強烈的"風暴"時,多少會變得輕率,他們的興奮可以想像,卻可能疏忽了某些角度。
我們先比較現狀和大約80年前經濟長期崩潰時的情況。當前情勢和1929至1933年間的確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不同之處可說多如牛毛。
例如,1930年的史慕特-賀利關稅法開啟了十年的限制性關稅和國際亂象。今天危機的背景是高度自由貿易與全球合作。1933年的國家工業振興法鼓勵勞工與產業卡特爾,結果減少了國內競爭,跟現在的情形又不相同,美國企業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有競爭力。
最後,今天極不可能發生第二次大蕭條的原因,在於我們創設的機構都可以防止大蕭條,最著名的例子是負責保障存款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這點對穩定銀行體系很有用。
並非所有危言聳聽的人都預測大蕭條會來臨,有些人預測我們會陷入類似1980年代初期的嚴重衰退,當時八季中有五季經濟負成長,最差的一季甚至衰退7.8%;通貨膨脹接近15%,基本放款利率高達21.5%,失業率升到11%的高峰。前面說過,我們的經濟指標一定會惡化,但上面那種數字跟現在的情況委實天差地遠。
現有機制可穩定金融
還有一些危言聳聽的人預測我們會走向法國式的社會主義。正好相反,美國政府的干預作法一向快進、快出。拿比較近的例子來說,1984年美國政府買下伊利諾大陸銀行80%股權,持有十年,然後賣給美國銀行。1989年美國政府成立金融重建基金公司,解決儲貸業危機,然後迅速結束這家公司。目前的金融紓困方案看來也不例外,秉持類似的攻擊方式,貸款條件讓銀行的營運有彈性,而且讓銀行有強烈誘因,設法在五年內擺脫政府的投資。
我們的基本看法是:經理人應該放棄從歷史中尋找未來指引的作法。這樣做毫無意義,更糟的是,這樣做即使沒有危險,也有反效果。如果我們要像每次危機一樣安然度過,各界領袖必須談論為什麼大家應該要有信心。美國這個國家精力勃勃、創意多多,擁有景仰企業家的文化,企業家則是每次經濟復甦的動力。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受到世界各國推崇,美國有成千上萬家現金流量順暢的強大企業。經濟一定會衰退的展望該望之生畏,卻也孕育龐大商機,因為大家開始注意到巴菲特的名言:"在大家貪心時害怕,在大家害怕時貪心。"
我們不是極度樂觀的人,宣稱自己的困境是"最可怕"是人之常情。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正經歷痛苦卻必要的修正,最後會形成比較健全、債務比較少的社會,大家會重新把心放在生產力、大力創新和加強治理上。現在終點還沒有到,新起點已經等著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