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10-02 03:01:00作者:
這次的奶粉事件,給我們國家食品安全問題敲了很響的一次警鐘,期待國家能夠從根本上來解決。從奶粉到液態奶的問題,搞得國內的媽媽們憂心忡忡,謹慎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用情緒代替理智,最近看了很多相關的博文,包括一些專家的觀點,感覺裡面有些說法和建議,容易對媽媽們產生誤導。所以很想把我看到的一些、因
奶粉事件而產生的寶寶安全飲食方面的誤區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1、"不能給孩子餵母乳"的原因,能不能解決?
問題奶粉事件後,母乳餵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應該說是壞事中的好事吧。但是,看到《健康時報》剛做的調查--"奶粉事件後,媽媽打算給1歲以內的孩子餵什麼?",有61%的媽媽選擇,用國外進口奶粉或者沒出問題的奶粉餵孩子,只有20%的媽媽選擇繼續給孩子母乳餵養,這個數字還是很讓人擔憂。
有太多的媽媽們不能給孩子餵奶,原因很多,除了客觀上比如媽媽身體生病或者必須和孩子分開(比如外出打工)之外,還有一些主觀上認為不能餵母乳的原因:奶不夠怕孩子不夠吃、產假結束要上班...
我在懷孕時看過小巫的書,對母乳餵養深信不疑,後來結合自己的母乳餵養體會發現,做了媽媽,非常有必要瞭解和學習母乳餵養的技巧,並且堅定不移,這樣才能能夠堅持下來。在這裡,很想和媽媽們探討一下,有一些我們看上去"不能餵母乳"的原因,是不是可以解決的。
我的奶不夠孩子吃--
我在餵母乳的過程中,也多次遇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孩子長得很快的時候,吃得很多,媽媽總感覺不夠吃。後來發現,解決的根本就是:讓孩子多吮吸,只要多吮吸,一定會有的,千萬不要急於給孩子吃配方奶。這是因為:母體需要一種叫"催乳素"的物質產生乳汁,嬰兒吮吸媽媽的乳頭時,感覺衝動傳到大腦底部的垂體前葉,分泌催乳素。一般是在一次哺乳結束後30分鐘的時候,催乳素在血液中達到高峰,促使乳房為下一次哺乳產奶。
此外,每次一定要讓孩子把乳房吸空,有的媽媽怕孩子不夠吃,想著留一些在乳房裡下次吃,這樣做只會讓乳汁越來越少。因為乳汁中有一種抑制產乳的物質,如果乳房中的奶殘留很多,抑制因子就會使泌乳細胞停止產乳。所以,即使孩子這一次沒吃完,也要把奶擠出來,這樣才能確保下一次奶量充足。
上班後就沒辦法餵母乳了
我們國家的產假最長只有4-6個月,所以很多媽媽在4個月的時候就給孩子斷奶了,其實,媽媽上班後,還是可以繼續給孩子餵奶的。
在上班的前1-2個月,媽媽要著手準備,把孩子沒吃完的母乳擠出來儲存。密封的母乳冷凍後,最長能保存2個月。
我女兒幼兒園的一位主班老師,孩子已經1歲8個月了,還在堅持餵母乳。這位老師上班很忙,但是一直忙裡偷閑堅持擠奶,就這樣把母乳餵養堅持下來了。
即使媽媽在上班的地方沒有條件保存擠出來的母乳,也一定要堅持擠出來(躲在廁所做就行),這樣,能夠保證母乳的充足,媽媽回家的時候,孩子還能喝上母乳,哪怕早晚各喝一次母乳,也比完全斷奶用配方奶要好很多。
注意:冷凍的母乳要在常溫下慢慢解凍,不能用微波爐加熱,那樣會把營養成分破壞掉。
如果孩子不習慣用奶瓶,可以嘗試用小杯子(經驗豐富的兒科專家建議用小酒杯),一開始慢慢來,孩子會習慣的。
2、為什麼有沒喝問題奶粉的寶寶也查出了結石?
目前有一些沒有喝問題奶粉的寶寶,也查出了結石,於是媽媽們更恐慌了,一些已經沒有母乳的媽媽們不敢再考慮配方奶粉,轉而去想其他辦法。首先,我極力不贊成用配方奶餵養嬰兒,但是如果確實已經沒有母乳了,從營養的角度,配方奶粉還應該是首要的選擇。只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餵配方奶粉時做法不當,也會產生結石。
除了問題奶粉造成的結石外,寶寶出現腎結石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鈣性結石、胱氨酸結石、感染性結石、尿酸結石等等,這裡面,最常見的就是鈣性結石,成因是過量補鈣或維生素D,加上飲食不當以及喝水少,且攝入過多的含草酸鹽、磷酸鹽較多的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巧克力等),就可能會造成結石。
這次的奶粉事件,也給盲目過量補鈣的做法敲了警鐘。以下是我前不久和一位兒科專家交流時,她介紹的預防結石的正確飲食做法:
1)控制過量的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尤其是以喝配方奶的孩子,一定要重視,千萬不要補得過量)
2)多喝水、多活動;(給小寶寶喝水,當天燒開的白開水是首選,盡量少喝隔夜水、純淨水和市面上出售的礦泉水)
3)避免過多的鈣劑(比如補鈣時)與含草酸鹽、磷酸鹽較多的食物一起食用,因為會增加結石風險,這樣的食物包括:菠菜、芹菜、番茄、草莓、甜菜、巧克力和豆製品等。
3、不能讓嬰兒以米湯為主要食物,更不能讓嬰兒喝鮮奶和豆漿
有一些網友甚至專家提出,如果媽媽沒有奶,可以給嬰兒餵小米湯作為主要食物,這個做法不可取。雖然老人經常說,以前都是用米湯餵孩子,也能長大,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否認,米湯餵養嬰兒,會帶來嚴重的營養不足。嬰兒正處在快速發育的階段,生長主要依靠蛋白質,而且,4個月以內的嬰兒,唾液中的澱粉酶很少,喝米湯很難消化。
此外,1歲以內的孩子不能喝鮮奶和豆漿,這方面的信息在網上很容易查到,我就不多說了。
奶粉事件而產生的寶寶安全飲食方面的誤區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1、"不能給孩子餵母乳"的原因,能不能解決?
問題奶粉事件後,母乳餵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應該說是壞事中的好事吧。但是,看到《健康時報》剛做的調查--"奶粉事件後,媽媽打算給1歲以內的孩子餵什麼?",有61%的媽媽選擇,用國外進口奶粉或者沒出問題的奶粉餵孩子,只有20%的媽媽選擇繼續給孩子母乳餵養,這個數字還是很讓人擔憂。
有太多的媽媽們不能給孩子餵奶,原因很多,除了客觀上比如媽媽身體生病或者必須和孩子分開(比如外出打工)之外,還有一些主觀上認為不能餵母乳的原因:奶不夠怕孩子不夠吃、產假結束要上班...
我在懷孕時看過小巫的書,對母乳餵養深信不疑,後來結合自己的母乳餵養體會發現,做了媽媽,非常有必要瞭解和學習母乳餵養的技巧,並且堅定不移,這樣才能能夠堅持下來。在這裡,很想和媽媽們探討一下,有一些我們看上去"不能餵母乳"的原因,是不是可以解決的。
我的奶不夠孩子吃--
我在餵母乳的過程中,也多次遇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孩子長得很快的時候,吃得很多,媽媽總感覺不夠吃。後來發現,解決的根本就是:讓孩子多吮吸,只要多吮吸,一定會有的,千萬不要急於給孩子吃配方奶。這是因為:母體需要一種叫"催乳素"的物質產生乳汁,嬰兒吮吸媽媽的乳頭時,感覺衝動傳到大腦底部的垂體前葉,分泌催乳素。一般是在一次哺乳結束後30分鐘的時候,催乳素在血液中達到高峰,促使乳房為下一次哺乳產奶。
此外,每次一定要讓孩子把乳房吸空,有的媽媽怕孩子不夠吃,想著留一些在乳房裡下次吃,這樣做只會讓乳汁越來越少。因為乳汁中有一種抑制產乳的物質,如果乳房中的奶殘留很多,抑制因子就會使泌乳細胞停止產乳。所以,即使孩子這一次沒吃完,也要把奶擠出來,這樣才能確保下一次奶量充足。
上班後就沒辦法餵母乳了
我們國家的產假最長只有4-6個月,所以很多媽媽在4個月的時候就給孩子斷奶了,其實,媽媽上班後,還是可以繼續給孩子餵奶的。
在上班的前1-2個月,媽媽要著手準備,把孩子沒吃完的母乳擠出來儲存。密封的母乳冷凍後,最長能保存2個月。
我女兒幼兒園的一位主班老師,孩子已經1歲8個月了,還在堅持餵母乳。這位老師上班很忙,但是一直忙裡偷閑堅持擠奶,就這樣把母乳餵養堅持下來了。
即使媽媽在上班的地方沒有條件保存擠出來的母乳,也一定要堅持擠出來(躲在廁所做就行),這樣,能夠保證母乳的充足,媽媽回家的時候,孩子還能喝上母乳,哪怕早晚各喝一次母乳,也比完全斷奶用配方奶要好很多。
注意:冷凍的母乳要在常溫下慢慢解凍,不能用微波爐加熱,那樣會把營養成分破壞掉。
如果孩子不習慣用奶瓶,可以嘗試用小杯子(經驗豐富的兒科專家建議用小酒杯),一開始慢慢來,孩子會習慣的。
2、為什麼有沒喝問題奶粉的寶寶也查出了結石?
目前有一些沒有喝問題奶粉的寶寶,也查出了結石,於是媽媽們更恐慌了,一些已經沒有母乳的媽媽們不敢再考慮配方奶粉,轉而去想其他辦法。首先,我極力不贊成用配方奶餵養嬰兒,但是如果確實已經沒有母乳了,從營養的角度,配方奶粉還應該是首要的選擇。只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餵配方奶粉時做法不當,也會產生結石。
除了問題奶粉造成的結石外,寶寶出現腎結石的原因還有很多,包括:鈣性結石、胱氨酸結石、感染性結石、尿酸結石等等,這裡面,最常見的就是鈣性結石,成因是過量補鈣或維生素D,加上飲食不當以及喝水少,且攝入過多的含草酸鹽、磷酸鹽較多的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巧克力等),就可能會造成結石。
這次的奶粉事件,也給盲目過量補鈣的做法敲了警鐘。以下是我前不久和一位兒科專家交流時,她介紹的預防結石的正確飲食做法:
1)控制過量的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尤其是以喝配方奶的孩子,一定要重視,千萬不要補得過量)
2)多喝水、多活動;(給小寶寶喝水,當天燒開的白開水是首選,盡量少喝隔夜水、純淨水和市面上出售的礦泉水)
3)避免過多的鈣劑(比如補鈣時)與含草酸鹽、磷酸鹽較多的食物一起食用,因為會增加結石風險,這樣的食物包括:菠菜、芹菜、番茄、草莓、甜菜、巧克力和豆製品等。
3、不能讓嬰兒以米湯為主要食物,更不能讓嬰兒喝鮮奶和豆漿
有一些網友甚至專家提出,如果媽媽沒有奶,可以給嬰兒餵小米湯作為主要食物,這個做法不可取。雖然老人經常說,以前都是用米湯餵孩子,也能長大,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否認,米湯餵養嬰兒,會帶來嚴重的營養不足。嬰兒正處在快速發育的階段,生長主要依靠蛋白質,而且,4個月以內的嬰兒,唾液中的澱粉酶很少,喝米湯很難消化。
此外,1歲以內的孩子不能喝鮮奶和豆漿,這方面的信息在網上很容易查到,我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