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食品中含對人體有害物質其實已司空見慣,但這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嚴重--由全國銷量第一的"三鹿"牌奶粉引爆的事件,涉及國家"最有信譽"的一級名牌,影響範圍遍及全國,連"伊利"和"蒙牛"這些國際級的企業也被捲入,甚至連香港臺灣以至海外也被蒙上陰影。
以"三鹿"的市場佔有率估計,吃過毒奶粉的嬰兒可能達百萬之眾,規模之大,震撼之強,連對這類"公害"已近乎麻木的中國人都為之震驚。
一個月前成功舉辦奧運的歡樂與自豪,一下子都被憤怒與恥辱所代替。有人說:這場"國恥"影響之壞,就算國家在奧運中所得的金牌再多一倍也會被抵銷。因為中國貨品的聲譽與誠信,已經破產。
香港反響
在這之前,香港也曾因從內地進口食品出問題而恐慌:含有哮喘藥的豬、含農藥甲胺磷的蔬菜、帶孔雀石綠的魚、有蘇丹紅的雞蛋、加了抗生素的大閘蟹等,都曾使市民大為恐慌。
相比之下,這次毒奶粉案對香港的"殺傷力"還不算最大,因為香港嬰兒很少吃中國的奶粉,雖然有些奶製品被驗出含有三聚氰胺,但到底非主食,市場上也有許多外國生產的品牌可以取代。
雖然如此,香港還是有些人被殃及,主要是那些有幼兒的家庭。
話說毒奶粉案爆發後,很多內地居民都湧到香港搶購外國生產的奶粉,而且都是一箱一箱的大批購買,香港人眼見如此,為防家中寶寶無奶可喝,也加入搶購,很快地,超市中的奶粉被搶購一空,跟著是大大小小藥房中的奶粉也都告"清倉"。
我家附近一家藥房的店主跟我說,為了照顧老街坊,把所有的奶粉都收到店後,遇到內地來客就說賣光了,只賣給操本地話的香港人,他說:"他們把奶粉搶光了,我們的BB喝什麼啊!"
昔日的國產名牌深受喜愛
昔日國貨
執筆之時,在西歐又傳來消息,一批中國製造的皮沙發和躺椅,因為添加了超量十倍的防霉劑,使大批顧客在使用後皮膚敏感紅腫發炎,貨品要回收之餘,還要面臨大規模的起訴索償。
"中國製造"的貨品,為什麼會淪落到今天令人聞之而色變的地步呢?四五十歲以上的香港人都記得:三四十年前的"國貨",可不是這樣的!它們也許看上去一點不吸引:包裝土氣笨拙,設計數十年不變,但有一點是值得驕傲的:那就是絕對信得過,是最可靠和真材實料的象徵。
當時香港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國貨公司",裡面的商品不光都是貨真價實"中國製造",還清一色是屬於中國自己的品牌。
猶記得當年的國產"名牌"有回力牌球鞋、鳳凰牌自行車、華生牌電扇、鸚鵡牌服裝、中字牌皮鞋、凱歌牌唱機......罐頭食品就更多了,幸福牌豐收牌默林牌水仙花牌,數之不盡。
不像現在香港街頭碩果僅存的幾家"國貨公司",除了食品和成藥,其它的商品都是外國牌子。
舊時香港,不管是在國貨公司裡還是在菜市場中,只要聲明是"大陸貨",大家都會放心吃放心用。
自從中國實施了"市場經濟",利潤挂帥之後,一切都改變了。利潤驅使之下,貨品生產又快又多,包裝外觀也一日千里。
但與此同時,為了賺更多的錢,人們用上了匪夷所思的卑劣手段。現在的假貨劣貨毒貨,正是人們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惡果。
喪失良心
本來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不知為何,這個觀念落到了中國人手裡,竟變異得如此窮凶極惡,喪盡天良。
就以這次毒奶粉事件來說,決不可能是少數的個別人所為,很可能存在大規模系統性的作弊,甚至有官商勾結的成份在內。
最令人膽戰的也正是如此,這種長期毒害顧客、謀財害命的勾當,說明瞭社會中有一大群人,為了錢可以良心喪盡不顧一切,明知長此以往最終必然被揭發,但還是拼了命也要撈一把,顯示了他們帶著一種"沒有明天"的末世心態。假如中國社會到處充斥著這樣的人,你說是否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