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真相調查 一天倒下百家企業?(圖)


"企業遷走主要是利潤越來越薄了,另外還有政策的緣故。我們到工廠,老闆永遠是抱怨,10個老闆有10個說,錢越來越難賺了。"

1. 到底倒了多少家?
傳言:一天就要倒100家。
政府:一年關閉700家。

2 風聲鶴唳莞企機會何在?

有老闆說:錢越來越難賺了。
也有人說:兩年後會有機會。

3 坐等分紅"好日子"到頭?

往年村民每人每年可分紅10萬。
村裡房屋租金已經降了200元。

4 政策有點"拔苗助長"?

大力倡導產業轉移園。
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卻依然沒有引起關注。

專門生產消聲器的華聯公司放了三天假過中秋節。100多名工人的廠子靜悄悄的,只有兩名保安看門。而全球最大的球類製造商冠賀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則只打算放一天假,偌大的廠區機器聲隆隆,廠門口員工們不斷憑牌出入。

冠賀廠區前面,是另一處安靜的廠房,迪吉泰製衣配料有限公司的牌子在9月13日的陽光下色彩黯淡。去年下半年這裡跟冠賀一樣忙碌,春節過後,生產了20年織帶的"迪吉泰"搬遷了,人去樓空。

"東莞堵車,全球缺貨",有"世界工廠"之譽的東莞30年來何曾為中秋節停止過生產?"沒有單,就放假嘍。" 在"華聯"兩位保安的眼中,1992年起就開始在東莞虎門鎮龍眼村(現為社區)生產消聲器的這家廠效益一直都很好,但是去年以來,"進料越來越貴,產品越來越便宜,效益不行了。"

"迪吉泰""華聯""駿利""冠賀"都是落戶東莞虎門鎮龍眼社區的企業,他們目前參差的狀態正是東莞乃至整個珠三角企業的縮影。

美國次貸危機、全球消費需求放緩、人民幣升值、原料及人力成本上升、國家產業政策調整,上世紀70年代末承接了臺灣、香港產業轉移的東莞及珠三角加工製造快車在高速奔馳了30年之後,引擎突然乏力,勞動力密集、附加值低、資源消耗過大等新老問題全都凸現。

一股企業"關閉潮"的聲浪已經到來,民間的說法是東莞至少倒掉幾千家企業,但政府否定"關閉潮"的存在,稱今年1至7月關閉和外遷的企業共四百餘家,跟以往10年的情形沒有什麼不同。 真相與流言,互為表裡,難以說清。

他們倒了走了

虎門鎮龍眼社區,這裡面積僅3平方公里,卻是虎門鎮最富裕的村之一,這裡的外商加工貿易企業高峰時達130多家,龍眼村黨總支委、居委會副主任、外經辦主任張志航介紹說,近一年來,村裡已有十幾家企業相繼倒閉或搬遷,基本上都是外資,而且仍有企業計畫於今年離開。

"企業遷走主要是利潤越來越薄了,另外還有政策的緣故。" 張志航說,"我們到工廠,老闆永遠是抱怨,10個老闆有10個說,錢越來越難賺了。"

今年3月,位於東莞清溪鎮的金臥牛實業有限公司宣布停產,它是沃爾瑪燒烤爐全球最大的供應商,東莞50強企業。人民幣升值一舉將其擊潰。

職業經理人孫遠福對金臥牛的倒閉相當感嘆,而他經營的神彩塑膠顏料有限公司也在今年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個只有50名員工、年產值達5000萬元-600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位於虎門沙角工業區,過去效益一直很好,但其原料石油的漲價"對行業的衝擊非常大"。"原料同比上漲了30%."孫遠福說,由於原料三番五次漲價,他們的產品也上調價格,客戶因此變得很不穩定。

由於塑膠顏料科技含量高,孫遠福的企業尚可勉強支撐,而它旁邊的一個生產塑膠產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則在兩個月前關閉,200名工人各自散去。從今年3月份以來,這家企業就不賺錢了。孫遠福的一些客戶也撐不住了,有三百家客戶一夜倒閉,他們欠孫遠福的20多萬元貨款收不回來了。"我們現在跟客戶是一月一結賬(原來6-9個月才結賬一次),有時寧願價格低些也要現金結賬。"

8月26日,孫遠福參加了在虎門舉辦的一個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論壇,這個論壇給出的統計數字是今年1-7月東莞不下2萬家企業倒閉,一天就要倒100家。

在厚街鎮白濠管理區開廠的道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股東、銷售總監錢紹雄說,從大的台資企業到小的本土企業,厚街大量廠子倒掉。以白濠村為例,原來這裡有300家企業,今年關閉和搬遷了120家,佔到了40%.正常情形下,這個數字是10%-15%.

東莞有多少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關閉和外遷?民間的說法莫衷一是,有的說上萬家,有的說幾千家。政府對這些說法予以否認,"傳言不可信",東莞外經貿局副局長蔡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今年1-7月,關閉的企業只有464家,外遷出去的企業只有17家,兩者加起來只有481家。對於東莞15000家企業來說,這個數字非常小,只佔3.2%.而且在關閉的企業中,100萬美元以下的企業佔了70%,都是比較小的企業。

蔡康稱,從歷年來看,最近10年東莞每年都有700到800家企業關閉,所以今年企業的關閉數字也是正常的。他還強調,今年1-7月東莞還引進了380多家企業,引入外資比關閉的多很多,所以 企業資金的流量還是正增長的。

但是企業老闆們對這個說法並不信服,他們認為,政府統計的企業都是上規模的,眾多關閉的小企業沒在統計之列。 9月13日,在東莞智通人才市場,找工作的人熙來攘往。兩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諸多企業關閉,現在來這裡找工作的管理層人員比以前多了很多。

他們屹立不倒

9月8日,東莞石碣鎮鶴田下管理區的旭田電子有限公司門前,十幾位農民工在排隊報名,想成為該廠的工人。一位來自四川的工人說,旭田開出的工資是1200元/月,而他之前所在的工廠每月只發給他800-900元錢。

去年,旭田把傳統的流水生產線改成了先進的"CELL-LINE",這種生產方式將過去的大隊人馬共同作業改成了單元式的生產小組,"這樣不會因為一個人效率降低而影響所有人的進程。"該廠工程部經理李理說,廠裡1400人幹的活現在900人就完成了,人工成本下降,同時工人的福利增加了。旭田的老闆曾感嘆:如果去年不改造生產線,我今年就倒了。

大廠則更早地完成了這樣的生產線改造,全球最大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製造商"臺達"電子2004年就改成了"CELL-LINE","過去流水線上65個小時才完成的產品現在只要1.5小時即可完成,CELL-LINE對效率的提升是翻倍的。"臺達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張聰嚴介紹。而臺達電子公司中國區行政總經理曾紀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講,保證技術創新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大廠的屹立不倒意義重大,那些依附於它的眾多小廠也因之得以在窘迫的環境中生存。

雖然都要承受空前的壓力,但與勞動密集型企業相同,科技型企業的日子顯然還撐得下去。前文提到的"神彩塑膠"和"道明光學"的老總們雖然傷感地看到身邊企業倒下,但他們依靠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目前仍能度過危機。神采塑膠現在的月銷售額從400萬降到了300萬,毛利率從30%降到了20%,但此種情形與那些出口退稅後仍然虧損的企業相比已經好了很多。

趙星寶1996年17歲半從福建跑到東莞創業,後來開辦盈聚電子有限公司,開始純粹做代工,生產變壓器,只有5%的利潤,後來提高科技含量,生產開關電源,有了10個點的利潤,並且擠佔了臺灣廠家的市場份額。趙星寶仍不滿足,2005年開始進入高科技產業。經過兩年努力,投入3000萬元研發資金後,他的電渣爐設備投放市場,"現在國內幾家鋼廠都在用,反響不錯。"趙星寶說,電渣爐利潤可觀,賣一套賺一套,"過去我們走數量,現在我們靠技術。"

有著2000名工人的金河田實業有限公司,是位於厚街鎮的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家原來做五金配件的小廠1993年轉入IT領域,並且在1998年前後注入品牌元素,"2000年後開始,我們向研發和銷售投入力量,向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金河田商學院總經理曾國慶說,侷限在生產加工領域,研發和銷售會從兩邊擠你的利潤的。沒有銷售,企業就無法掌控市場。

科技含量低和缺乏自有品牌,一直是廣東經濟的隱痛。那些及早覺悟的企業也恰恰是從這兩個途徑增強抗擊寒冬的能力。加工製造業的寒冬來臨,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企業也風光不再,苦苦支撐,但"只要挺過2008、2009年,兩年後會有機會。"曾國慶對前途充滿了希望。

然而在東莞,擁有自主品牌和高科技含量的企業並不多。東莞工業共涉及31個大分類行業,其中28個是製造業。電子信息和電氣機械是東莞的支柱產業,兩大產業共有企業1402家,完成工業總產值近一半,但是大部分企業並不掌握核心技術,只從事加工裝配環節,從高新技術產業的角度來看,附加值較低,而且這些企業九成是外向型,享受國家稅收優惠,因而為東莞貢獻的利稅並不大。

紡織、傢俱、玩具企業同樣遍佈東莞,但這些企業的勞動密集特徵更為明顯,絕大部分從事貼牌加工,不掌握核心技術和營銷渠道。 變"廣東製造"為"廣東創造"的呼聲由來已久,但在東莞,"自有品牌"和"自有知識產權"企業極少的狀態一直沒有改變,直到製造業的冬天到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南方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