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是中國走上市場化改革之路的三十週年,也是89年以來市場最令人困擾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市場的眾多參與者遭受了空前的損失,毒奶粉事件只不過給了他們一個最新的理由,對當局憤怒。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的市場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從出口加工企業主,到國企老總,從房地產商到股市投資者,從資深經濟學家到中共高層領導,許多人開始憂慮,中國的市場經濟面臨著大崩盤的真實危險。
不過,雖然有共同的憂慮,對危機的原因卻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代表的一種極端的理解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中國市場經濟的危機完全是人為造成的。9月12日,張五常發表題為 "北京要立即撤銷宏觀調控"的評論。如此挑釁性的題目,雖有譁眾取寵之嫌,但也反映了張五常對中國經濟面臨危險的真正關切。張五常認為,三至六個月內,中國經濟有遭遇企業破產大潮的嚴重危險,而導致這個危險的主要原因,說白了,就是溫家寶的政策失誤。
張五常的主張和葉檀的一貫主張大致相同,那就是面對全球性的原料價格上升,中國不應用貨幣緊縮來應對,而應順其自然,讓國內價格隨之上漲。而溫家寶緊縮貨幣,管制物價的對策完全錯誤,令充滿活力的中國實體經濟遭到極大傷害。
葉女士也對毒奶粉事件借題發揮,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濟與股市驚現結石兒"的評論。葉女士和張五常一樣,年前還對中國經濟十分樂觀。但這篇評論表明,她對決策當局已經完全失去信心,對中國經濟的前景轉為悲觀。葉女士指出,那些被毒奶粉所殘害的孩子,如同遭受嚴重損失的股民一樣,都是錯誤的宏觀政策的受害者。葉檀對毒奶粉事件給出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解釋,她認為,除了道德底線的崩潰,政府對奶製品價格的管制,也是毒奶粉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生產者一面遭遇原料價格上漲,另一面產品又不準提價,被政府逼上了邪路。
但是,溫家寶不得人心的貨幣緊縮政策並非完全沒有支持者。大陸知名經濟學者周其仁不久前發表評論,題目是"貨幣不能松"。周其仁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能冒加大通脹的風險來保經濟增長。高通脹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有緻命的危害"。
周其仁沒有明說的一個道理,就是中國的體制,中共的當權者根本沒有本事搞溫和通脹。主張溫和通脹的人既不懂中共的體制,也不瞭解中共決策者的素質和心理。
周其仁的論點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誰也無法證明他是錯的,因為中共領導人早已被通脹的政治風險所嚇倒,他們寧肯讓中國經濟進入全面衰退,寧肯讓所有人手中的資產大幅貶值,寧肯遭到所有人的痛罵,也絕不會冒通脹的風險。中共當權者相信,通脹可能導致政權崩潰,而經濟衰退則不會有這種危險。因此,支持溫和通脹的人不可能看到自己的主張得到實踐,也就不會有機會證明自己可能是對的。
那麼,多數人對市場信心崩潰,乃至對中共領導的市場經濟失去信心,對中國經濟和政治又會產生什麼後果呢?中共會因此而有更好的生存機會嗎?張五常的預測果真很準,我們不久就可能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