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後,8月31日,中共為華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從出席者看,規格甚高,包括胡錦濤在內的所有現任政治局常委均出席,而包括江澤民在內"第三代"領導層(除了臥病在床的李鵬),也都出席。
然而,沒有舉行追悼會,而僅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表明中共當權者在華國鋒後事上的保留或謹慎姿態。相關訃告和官方評語,也顯示當權者的複雜心思。
官方終於承認:華國鋒在"在粉碎'四人幫'這場關係黨和國家命運的鬥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回想當年,鄧小平把華國鋒趕下臺時,為了貶低華的歷史地位,鄧及其控制的喉舌,曾一度否認華在粉碎"四人幫"事件上的首要作為,而把所謂"主要功勞",歸到葉劍英頭上。
但私底下,葉劍英和李先念卻都證實:是華國鋒主動找到葉劍英,首先提出要"解決'四人幫'"。華國鋒說幹就幹,行動果敢;葉劍英等人所起作用,不過是輔助而已。所謂"厚重少文"、"除呂安劉"、"當代周勃"等溢美之詞,當年都安在葉劍英身上;但顯然,這類比喻,放在華國鋒身上,才恰如其分。
鄧小平竭力否定華國鋒,連不少黨內人士都不滿,認為"鄧小平對華國鋒太過分"。鄧派加給華的罪名之一是"反對鄧小平復出",如果華當真反對到底,鄧也不可能復出。鄧復出,華實在有恩於鄧。鄧對華,是恩將仇報。
比諸華國鋒等人,當年,鄧小平職務較低,頭銜不過是"副總理"、"副主席",把華趕下臺後,鄧所任最高職務為"軍委主席",但鄧某卻能操縱實權,連續幹掉三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分別是: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鄧小平曾批評毛澤東時代"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但他本人,也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這從一個側面揭示,鄧何以不徹底否定毛?從秉性上,鄧對毛有繼承性。
鄧小平指責華國鋒堅持"兩個凡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但華並不服。事實上,抓捕毛澤東寵信的"四人幫"、讓鄧小平復出任職、平反76年"天安門事件"等,證明,華國鋒顛覆毛澤東甚矣!在那個依然沉浸在對毛"崇拜和迷信"的年代,作為毛澤東"欽定的接班人",華國鋒的舉動,殊為不易。
更為不易的是,華國鋒一當政,就提出"撥亂反正"、"抓綱治國"。雖然那個"綱",還是毛澤東的"以階級鬥爭為綱",但有名無實,華國鋒的要旨,卻是"治國"。毛澤東式的激烈階級鬥爭,在華國鋒那裡,暫時停了下來。重提"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很粗糙,但華國鋒總算把那個瘋狂的黨扭轉到"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向上。
1978年,華國鋒出訪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歸國後,感慨說:"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的對外經濟合作完全開放,搞補償貿易,吸收外國投資,合作經營,生產協作等,看來也沒有損害國家主權。"他批評:"中國關門自己搞,既不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又由國家壟斷出口。"華由此提出:"吸收外國貸款似無不可。"換言之,中共所謂"改革開放",在華國鋒那裡,就提上了議事日程,並非鄧小平一人專利。
華國鋒與鄧小平的最大區別,在於,華國鋒不善於為自己謀。"改革家"的名利,都被鄧小平撈走了。中共黨內,不少人說華國鋒"老實"、"厚道",對他頗有好感。但奸詐之黨,豈能容得下"老實人"?華國鋒被逼退位,應在情理之中。
退位後,華國鋒曾對陳永貴發感嘆:搞陰謀詭計,他們(鄧小平等)比"四人幫"厲害多了,我們對付"四人幫"還可以,哪裡對付得了他們(鄧小平等)?
民間盛傳:華國鋒是毛澤東的私生子。對此傳言,中共官方始終沒有出面否認。毛澤東和華國鋒先後作古,歷史謎團,依然無解。
當局訃告和評語中,說華國鋒"曾擔任過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 似乎還不想承認華國鋒曾身為中共黨、政、軍最高領導人。看來,胡錦濤當局,離"實事求是"一條,還差得很遠。
耐人尋味的是,胡當局對華國鋒所發的訃告和評語中,沒有提到華的"兩個凡是"罪名。而三年前,前總書記趙紫陽去世時,相關訃告和評語中,卻提到趙的"嚴重政治錯誤"。按照鄧小平的拍板定論,華錯在"左",趙錯在"右"。這似乎表明,胡當局寧左勿右。左傾與保守,乃是當今中共領導層的主要特色。
不提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大概也是不想給人聯想:從江澤民到胡錦濤,都陷入另類的"兩個凡是": 凡是鄧小平作出的決策,都堅決維護;凡是鄧小平的指示,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華國鋒抓捕"四人幫",在手段上,屬於宮廷政變或軍事政變。政變,在民主國家,不合法,被視為大忌;但在極權國家,卻是天經地義。華國鋒看似愚鈍,卻膽略過人,頗有些"初生牛犢不畏虎"。連中共元老陳雲都後怕地說:"黨內鬥爭,下不為例。"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勞其一生,也未必留史;有人做一件事,就足以載入史冊。華國鋒抓捕"四人幫",驚天動地,僅此一樁,就足以雄彪中共黨史。
胡錦濤與江澤民,權力鬥爭激烈,"上海幫"伏擊"團派",頻頻製造執政障礙。但胡錦濤卻絕不敢鋌而走險:以"宮廷政變"手段,抓捕"上海幫"。僅此一點,足以證明,胡錦濤不如華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