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奧運金牌"多收了三五斗"之外的損失

作者:何清漣 發表:2008-08-28 02:0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奧運已經臨近"鳴金收兵",中國坐穩"金牌第一"看來已成定局。但除了在金牌上"多收了三五斗"之外,無論是算經濟帳還是政治帳,中國政府只能說是"負資產"--這裡須先聲明,算政治帳之所以有必要,那是因為中國政府本來就是將舉辦奧運看做展示國力與國威的超級政治秀。

先算經濟帳。中國當局自己承認的奧運總投入只有420億美元,而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奧運經濟高級顧問黃為透露的花費是:從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之日到今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合計將投入約5,200億元巨資。如此重金澆鑄,在其投入的重心區域北京據說也只拉動了一個百分點的增長。而對奧運信念的過度透支,不僅使得中國經濟的龍頭產業房地產正在崩塌,還連累了那些近年來將其產業延伸到房地產的浙商集團。浙江明星企業南望集團,一新藥廠與富可達等都因涉足房地產而陷於破產困境。而房奴的斷供更使銀行爛帳迅速增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經濟行將哀鴻遍野,股市退守2,300點還只是個開頭。如何收拾,令人在旁看著也代為發愁。

再來算政治帳。政治帳可細分為幾個科目,按中國政府心目中的重要順序排名:

國際聲譽。這是中國政府最想要的進帳,但無論是從政治還是非政治角度來看,都呈負資產狀態,較之2007年要差得多。從政治上來看,直到2007年,國際社會都在期盼中國政府履行當年申辦奧運時的改善人權與促進新聞自由的承諾。然而臨近奧運,在一片敦促聲中,中國政府用實際行動回答了世界:抓捕異議人士胡佳等並判刑;將訪民這些政府眼中的"社會瘡疤"從北京悉數清理;假言承諾開放3個公園做為民眾示威之地,結果卻用各種方式,如誘捕申請者、不批准示威,或警告不許申請,讓3個示威地空無一人;嚴格管制新聞與網路。將北京置於警察、武警與國安管控之下的軍管狀態,讓"貴賓"們好好欣賞了一番警察國家的風采。

非政治層面的國際信譽也大受損傷。開幕式的焰火作假損害的倒不是中國這焰火之邦的技術名聲,而是信譽;林妙可開幕式上的配聲假唱事件還未過去,兩名女子體操運動員的年齡作假又被國際媒體蒐羅了大量證據,炒得沸沸揚揚。所有這些,都使中國的國家信譽蒙上了一層可疑的陰影。ABC(美國廣播公司)使用"為了 ‘完美'奧運,一路造假"這一標題,報導了京奧盛大的開幕式;《澳洲世紀報》則發表文章"北京奧運給人虛假幻像",歷數了開幕式上出現的假歌手,假煙花,假少數民族孩子,還有奧運期間假的新聞自由,假的網路通道許可,假的改善人權保證,以及在觀眾席上充數的假觀眾。不少媒體都認為造假這一特點,將是"北京奧運形象載入史冊的關鍵"。

政治凝聚力的喪失。自從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中國奧運歷史上的首枚金牌開始,奧運在中國就被宣傳部門與媒體渲染成了"強國夢",承載了太多應有與不應有的重負。但這一情況早在2004年就有所改變。就在2004雅典奧運會開幕前後,一篇題為"奧運金牌的陷阱"的文章在中國多個網路論壇流傳,而後又以新聞的形式出現在了各大門戶網站上。當中國成為第二金牌大國自雅典奧運會鳴金收兵之後,另一篇文章--"一枚奧運金牌7億元?體育舉國體制的冷思考"問世,從而引發了國內對金牌體育舉國體制的熱烈討論。

這場討論的要點就是認為教育與民生比金牌體育重要,國家的財政開支應該用在刀刃上。今天人們對金牌體育舉國體制的反思,其數據、觀點、持論均未超出當年那場討論的水準,只是國內今天已無討論這一題目的自由。而當年討論金牌體育舉國體制的弊端,其實說明當局將奧運當作凝聚人心的政治手段已經失靈。

北京2008年奧運開成今天這種"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之局,是中國當局自取其咎。北京奧運繁華散盡之後,世界看到的不是中國的繁榮穩定,而是中國政府缺乏政治自信,以及其統治缺乏民意支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夏電子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