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西南的失陷,固然使得蔣介石的剿匪計畫徹底破滅,卻也開啟了臺灣成為「自由中國」的機會。從四九年一月下野,蔣介石就在為「棄大陸保臺灣」的戰略作布局。臺灣後來之朝向國家化發展,可說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蔣的「保臺」布局,第一個動作是加強臺灣防務鞏固國民黨的掌控。
一九四九年一月五日,陳誠就任臺灣省主席,一月十八日兼任警備總司令。此前,孫立人將軍已經在臺灣南部訓練新兵多時。陳、孫兩人一北一南,互為犄角,成為臺灣防務的重心。
五月廿五日蔣自澎湖馬公飛高雄。這是蔣第一次來到臺灣,當天日記記載:「到岡山下機,叔銘來迎,直上高雄要塞之壽山官邸,背山面海,坐北向南,林木蔥籠,神悅心怡,不勝自得之至。」
蔣所以能在「中樞無主,江南半壁業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際,面對「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壽山,而仍有「不勝自得」之感,顯然地,陳誠、孫立人的宣示效忠,臺灣的防務日趨穩固,已使他的保臺計畫更加成熟。
軍事之外,財政金融也是關鍵。早在下野前的一月十日,蔣即命令中央銀行將儲備金移往臺灣、廈門,由蔣經國、周宏濤負責督運。直到二月十日,大部分金銀都已運存臺灣和廈門,上海只留廿萬兩黃金。這批資產,依一九四九年市值估算,約為五億美元左右。
蔣為了保住這批黃金,頗費苦心。五月下旬行政院在廣州召集財政糧食會議,臺灣省主席陳誠準備前往參加,蔣當時人在澎湖,獲知後立刻阻止。
廿一日的日記寫道:「辭修不問利害與結果如何,貿然前往參加,如果桂系李、白向其要求運出臺灣存金,而彼因應不宜,其可為其所害!白崇禧之卑劣毒謀無所不為之往事,毫不介意,甚為其危。乃為之設法脫身,未知其果能領悟否。」
六月十四日臺灣實施幣制改革,以運臺八十萬兩黃金作為改制基金,蔣在日記自敘:「此乃最重要之政策,得以實施,為慰。」
八月廿日政治行動委員會在臺成立,由蔣經國主持,統籌協調情報活動。九月廿一日臺灣防衛司令部成立,孫立人任總司令。蔣的保臺布局,至此已大致完備。
然而蔣還須面對來自美國的質疑與挑戰。自四九年四月南京失陷後,美國認為必須力阻臺灣落入中共手中,而蔣把腐敗的國民黨政權帶到臺灣,即使得到美國的援助,也不可能守得住。因此,國務院開始評估,在國民黨內扶植更有效的、民主的領導人的可能性。
八月五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予外界以美已放棄蔣政權的印象,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八月十二日蔣在日記寫道:「美國對華白皮書之發表,實為我國民族與革命最後最凶之一擊。」
隨後,蔣做出妥協,根據鄭介民自美攜回的美方白吉爾上將備忘錄內容,於十二月十五日任命美方屬意的吳國楨為臺灣省主席。蔣在日記記載:「此無異再冒險一次也。」十二月卅一日,美國參眾兩院終於通過「繼續援華方案」。
至此,風雲動盪的一九四九年總算過去。月底蔣偕家人到日月潭度假,面對湖光平靜、山色蒼茫的明潭景致,蔣心有所感地在日記寫道:「在此重大失敗之中,亡命臺灣猶有自由生活,殊覺自慰,故頻謝天父與基督洪恩不置也。」臺灣的命運,自此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