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每層分布的商戶有明顯的地域特點,第一層樓多為溫州商家,來自溫州的"皮都",第二層樓來自福建的商人較多,三、四樓有來自河北和河南的商家。四樓以上的辦公間多已出租,租戶多為臺、港客商,也有外國公司代表處,即使到了週末,這裡仍舊燈火通明忙碌著。
千家鞋業 倒了三百家
濠畔鞋材廣場一期在2005年就已開張營業,2007年下半年開始籌畫廣場二期,雖然鋪位寬敞氣派,但氣氛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東莞的經濟最初靠制鞋業起家,曾為東莞帶來繁榮,今年初大陸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制鞋業掀起倒閉潮,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此接受大陸央視採訪時透露,2007年以來東莞厚街鎮的1,000多家制鞋企業中,已有300家倒閉,珠三角各城鎮原本 "趕都趕不走的"外來勞動人口,三年來卻轉為"請都請不來",加工出口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
一向以"世界工廠"聞名的東莞,竟首度出現改革開放30年來利用外資的負成長,幅度達到13%,反映這個地處南方以製造業為產業基礎的"世界工廠",正面臨"三缺四漲"的危機,"缺工、缺電、缺地和油價漲、原料漲、工資漲和租金漲",導致外資企業展開轉移。
不過,在這一輪出口加工企業淘汰賽中,不少廠商被經營環境的惡化逼走,這股推力竟也有著當地政府的推波助瀾。
今年初,東莞市政府面對大陸及香港20多家新聞媒體宣布2008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為14%,比2007年的15%下調一個百分點,並強調"這種調整是有意為之"。
一位東莞官員私下表示,對於一些能源消耗大,附加價值低的企業,政府希望他們趕快轉移出去。
東莞市領導面對企業遷出東莞的現象表示,東莞並未出現大規模和行業性的產業轉移,少數企業轉移出現在部分特定行業和部分用地緊張的區域。
官員強調經濟"雙轉型",一方面引進科技創新企業,另方面輔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為此東莞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內銷辦公室。
從地圖上將東莞與深圳連線起來就會發現,兩地距離只有半小時車程,號稱深圳"四大金剛"之一的華為公司,由於深圳工業用地飽和,移到東莞松山湖基地設立研發中心,意味著東莞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抓住了IT業前景無限的深圳,未來有理由充當"高階製造業基地"這樣的角色,如同昆山與上海、深圳與香港一樣,東莞的崛起有人數度比為是靠深圳的地利成事。
企業不來 轉型很困難
東莞GDP在廣東省內排行第四,去年廣東企業50強的門檻再次提高,營業額需達到人民幣125.7億元,而東莞的企業與此相去甚遠,營業額超過人民幣200億元的東莞諾基亞,總部遷往北京後,東莞已經連續二年沒有一家企業入選粵企50強,估計未來三年內,也不會有東莞企業進入粵企50強。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鼓勵廣州和深圳,向首爾和新加坡挑戰,以達到國際大都市的水準自我期許。論城市定位,東莞城市發展夾在廣州與深圳兩大中間,難以建立自有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外在環境劇變,企業普遍面臨出口困難,東莞若以第三座國際大都市定位,不宜再一味向"外"看,鼓勵企業發展內銷市場,也許是這座年輕城市的轉型的契機。
来源:經濟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