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大戲服裝師陳國源盛讚新唐人電視臺舉辦「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是一件大好事。
76歲的陳國源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從事精品粵劇服飾的老師傅之一,有40多年的經驗,曾任八和會館理事,直至去年卸任。他表示,在50年代香港經營粵劇戲服的商鋪有十多間,當時有很多的著名的粵劇大戲服裝師,到現在只剩下二位,另一位是他以前的拍檔,小他十多歲。
陳國源1952年開始在戲班做粵劇演員,直到1965年才轉做經營粵劇戲服的生意,由於是粵劇科班出身,熟悉行內的行頭(即規矩)及各種角色的裝身(即扮相),做起來得心應手。他說:「我懂得熟行規矩,樣樣懂這樣就容易入手做生意,好像那個演員說我是什麼身份做一件什麼服裝,就可以了,他一說什麼角色就可以了。」
他介紹傳統的粵劇服飾以參照明朝為主,取其簡單方便利於演出,只有少數是其他朝代的服飾,「因為全中國戲劇的劇種都是以明朝為主,因為明朝簡單,演戲的時候方便,譬如演皇帝,你在秦朝、漢朝,甚至是宋朝,都是寬袍大袖的,穿二條裙子有很多東西搭配,你看秦始皇的裝扮就知道了,在舞臺剎那間,4個鐘頭,穿服裝都要花很多的時間,因為不是只有演一場要演很多場,每場戲要換很多套衣服,做皇帝要很多工夫,所以選明朝的服裝一件式的穿上去。」
至於角色中演繹外族人怎麼辦?他說不會再特別做另一套衣服,「頭飾上加兩條白色的狐狸尾巴,不管是夏天也好、冬天也好,就代表我是蒙古人了。」
陳國源指出,傳統的戲服以手繡為主,現在則用機器繡花,「但是真正古代的衣服實際沒有那麼多的繡花,而做戲服因為在舞台上要誇張些所以有很多的繡花,好像明朝的皇袍也是很簡單,以淨色為主。」
陳國源得知新唐人電視臺即將在10月份舉辦「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時,表示非常的高興,稱讚這是一件大好事,並寄望藉此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他對新唐人記者說:「你們這麼努力,你們電視臺推廣中國的漢服,對世界華人是一件好事。我希望世界的青年,不僅是長者,能用心研究我們中國漢服,能夠以後一代傳一代,如果外國人有興趣,可以引導和指導他們去學習我們中國的漢服,這樣源遠流長,我們中國的文化藝術就可以在全世界發揚光大,你們全力以赴幫助。」
由顏色的搭配到款式的設計,陳國源都是親力親為,一手包辦。70多歲的他看起來精神奕奕,他透露自己的養生之道: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他也沒有一般香港人喜歡上酒樓喝茶的習慣,他認為喝茶太浪費時間,不如利用時間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老師傅除了精通各朝代的服飾外,還特別喜歡收藏古物,目的就是為了保留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只要是手工的製品他都收集,他的房子就擺放了很多這樣的「寶貝」。「除了戲服之外,所有人家手工藝的東西我都很珍惜,雖然並非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因為人家是很艱難的才做出來,就好像吃剩的飯我都不捨得浪費,因為人家很艱難才種出稻米,所以我很珍惜。自己喜歡的就是戲服,很漂亮的戲服我都不捨得賣,都拿來收藏。」陳國源並向記者展示一幅近期收藏的清朝官服,上面繡有雉雞的圖案,代表三品文官。
曾經做過粵劇藝人的陳國源表示,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中國大陸的粵劇曾沉寂一段時間,所幸香港能得以保留,「香港的四鄉,新界、離島有神功戲做,有神誕戲做,都能維護我們這些藝人,加上政府都很注重我們香港所有的藝術,而粵劇列首位,因為香港廣東人多,做粵劇有很多觀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