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3日),我整個白天都在幫我母親整理書籍,晚上搬家公司的一輛廂式車搬運了三趟,直到今天(8月4日)凌晨3點半才忙完回家洗澡睡覺。早上送兒子去上圍棋課,一回到家打開電腦,浙江紹興的網友"像少年一樣飛馳"給我信息:"索爾仁尼琴先生逝世了"。
我無奈哀嘆:"又一個正直的反專制戰士在還沒有被中國人廣為流傳之前就去世了。"
我在1999年博士畢業後,到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做了2年博士後,期間研究過前蘇聯文學,特別是前蘇聯的"解凍文學",對索爾仁尼琴先生非常熟悉。
階段性成果論文《 前蘇聯"解凍文學"對中國"百花文學"的影響》發表在《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上。文章的內容摘要如下:
前蘇聯的"解凍文學"和中國的"百花文學"都屬於"社會批判文學"。"解凍文學"在社會批判中闡發"人的尊嚴",這一社會批判理論直接影響著"百花文學"的形成和發展。"百花文學"仿效"解凍文學"的創作路數、文藝評論思想和組織形式。由於不同的國內形勢 ,"解凍文學"得以發展 ,而"百花文學"卻被迫中斷。
我的博士後出站報告《自由與文學》(專著,2001年中國文聯出版社)中有一小節文字對索爾仁尼琴先生的《古拉格群島》、《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進行了分析研究。
2004年,我的碩士研究生李紅梅女士在我的這篇文章的基礎上,完成了她的研究生畢業論文《前蘇聯解凍文學研究》,並於同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8月3日晚間,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因中風在倫敦逝世,享年89歲。
索爾仁尼琴於1918年12月11日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親曾在沙俄軍隊中供職,戰死在德國;母親系中學教員。由於他是個遺腹子,童年全靠母親的微薄薪水維持生活。1924年,隨寡母遷居到頓河上的羅斯托夫市。在這裡,他讀完了中學,考入羅斯托夫大學的數學物理系,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與此同時,作為莫斯科大學的函授生,他在攻讀文學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衛國戰爭時期,他應徵入伍,當過炮兵連長,並因作戰有功,兩次獲得勛章,後升至大尉軍銜。
1945年2月,他在東普魯士的前線因為在與友人通信中"批評斯大林"而案發被捕。內務人民委員部以"進行反蘇宣傳和陰謀建立反蘇組織"的罪名判處他8年勞改。刑滿後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終於宣布他"無犯罪事實",被恢復名譽。此後,他定居於梁讚市,在一所中學裡任數學教員。在擔任教學工作的同時,他從事文學創作。
1962年11月,經赫魯曉夫親自批准,《新世界》雜誌發表了索爾仁尼琴描寫勞改營生活的中篇小說《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據《文學報》報導,它是"在蘇共中央贊同之下發表的"。著名詩人、《新世界》雜誌主編特瓦爾多夫斯基為這篇小說寫了"代序",說它"意味著一個新的、獨特的並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進入了我們的文壇......它說明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領域或現象不能給予真實的描寫"。赫魯曉夫也誇獎這部小說是"從黨的立場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實情況的作品"。
小說即刻轟動了整個前蘇聯,在文藝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繼它之後,前蘇聯文壇寫斯大林時代勞改營、流放地。囚車和監獄的作品便大量產生。索爾仁尼琴也於1963年連續發表了3部這類主題的中短篇小說:《克列切托夫卡車站事件》《馬特遼娜一家》《為了事業的利益》。 1963年,他加入蘇聯作協。
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從1965年3月開始又受到公開批判。另外兩篇旨在暴露斯大林時代陰暗面的長篇小說《癌症樓》(1963-1967)和描寫政治特別收容所的《第一圈》(1969)也沒有可能在蘇聯國內問世了。
1967年5月,第四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前夕,索爾仁尼琴給大會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取消對文藝創作的一切公開和秘密的檢查制度",遭到當局指責。1968年,長篇小說《癌症樓》和《第一圈》在西歐發表。它們同索爾仁尼琴此後的其他作品都是在國外出版的,且引起巨大的反響。
1969年11月,索爾仁尼琴被前蘇聯作家協會開除會籍。
1970年,瑞典皇家學院 "因為他在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義力量"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當時,前蘇聯官方認為這是"冷戰性質的政治挑釁"。並禁止他前往領獎。
1971年,德、法兩國同時出版他的長篇小說《1914年8月》。1973年12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來"非人的殘暴統治"為主旨的《古拉格群島》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這是一部自傳兼特寫性的3卷本長篇小說,披露了從1918年到1956年間蘇聯監獄與勞改營的內幕。
1974年2月1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布剝奪其蘇聯國籍,把他驅逐出境。同年10月,美國參議院授予他"美國榮譽公民"稱號。他先到西德,後移居瑞士,並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了4年後補發的諾貝爾文學獎狀。1976年他遷往美國。
1989年,蘇聯作協書記處接受《新世界》雜誌社和蘇聯作家出版社的倡議,撤消作協書記處於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爾仁尼琴開除出蘇聯作協的"不公正的、與社會主義民主原則相牴觸的決定 ",同時委託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的作家們向最高蘇維埃提出撤消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
1994年,經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邀請回歸俄羅斯。他的作品得以正式出版。
索爾仁尼琴先生雖然一生坎坷,但是,最後卻受到前蘇聯和俄羅斯人民的崇高讚禮。但是,同樣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中國江西贛州人高行健先生卻沒有這麼美妙。
高行健先生1940出生於江西贛州。2000年10月12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與鐵路話劇團創作員劉會遠(中共元老谷牧的兒子)合作創作了《車站》、《絕對信號》等話劇,由北京人藝演出,引起轟動。《絕對信號》一劇,被列入"共和國50年10部戲劇"。他在1981年發表《現代小說技巧初探》的小說評論在中國大陸第一次引起了關於現代主義小說的爭論。
他的劇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1986年在中共發起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中遭中共當局禁演,翌年他即離開中國大陸赴法國,隔年再以"大陸異議作家"、"政治難民"的身份定居巴黎市郊的巴紐裡,加入法國國籍。高行健的主要作品例如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都只能在海外出版。
2000年秋學期,當時我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擔任《三十年(1949-1979)中國左傾文藝路線史》的教學工作。2000年10月13日,高行健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天,我得知中國作家協會發表了一個申明,與前蘇聯官方認為這是"冷戰性質的政治挑釁"的思維完全一樣。
中國作家協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並不瞭解。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這表明,諾貝爾文學獎實質上已被用於政治目的,失去了權威性。"
當時,我把這段話讀給大學生聽,所有的人都笑出了眼淚。
沒幾天,我就接到通知,不得在課堂上講授高行健先生的一切作品以及與高行健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切相關信息。這個通知被秘密發往全中國所有大學、中學和文史哲研究單位。
最後,我想引用高行健先生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領獎演說《文學的理由》裡的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民主先聲》:
高行健先生在瑞典皇家科學院領獎演說《文學的理由》裡說:"作家對社會的挑戰不如說是作品在挑戰。能經久不朽的作品當然是對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社會一個有力的回答。其人其事的喧囂已蕩然無存,唯有這作品中的聲音還呼之即出,只要有讀者還讀的話。"
引用這句話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了表示中國新民黨沉痛悼念索爾仁尼琴先生,另一個目的是中國新民黨敦請中共當局立即撤消對高行健先生的一切"不公正的、非人道"的決定 ,邀請高行健先生回歸中國,正式出版發行高行健先生的所有文章。
中國新民黨 代主席 郭泉
QQ:115659144 Skype:gwnguoquan
Msn:[email protected]
手機:13151423196 郵箱:[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210097)南京寧海路122號南師大文學院郭泉收
来源:原創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