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導,登記從6月10日開始,專職負責登記工作的王蕾說,人多的時候能排出500多號。
在登記罹難者名單的過程中,王蕾發現,僅僅一個名字就勾起了唐山人壓抑多年的情感。"有的剛握著筆,手就開始顫抖;有的名字沒說完已經哽咽;有位大姨一看到電腦上顯示親人名字,黑框的,眼淚就流下來了;有一位40歲左右的中年人,父母和幾個妹妹都沒了,寫完名字,隔著玻璃站著,看著,遲遲不離開;還有一些人登記完轉身就走,因為不願意再想起那些事......"
地震發生的時候,王蕾才10歲,感觸沒這麼深。現在每天捧著一摞摞的名單,她才意識到,這場災難給這些家庭、這些倖存者造成的傷痛,"32年了,根本就沒有減輕"。
"地震給唐山留下兩片廢墟。"唐山大學一位前來登記的老師說,"城市毀了,可以重建;但另一片廢墟卻一直深埋在唐山人心裏。"
地震之後,第二年的春天,唐山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遷墳行動,上萬的屍骨被挖掘出來,集中埋葬在南湖塌陷地等幾個地方。據當年親眼見過集體埋葬場面的人說,"一層屍體碼好,撒上石灰,再碼上一層,直到把坑填滿"。
這個場面給唐山人很深的刺激。20餘萬死難者混在一起,人們再也找不到親人埋在了哪裡。以至於多年來,這座城市的每個十字路口都成了祭奠親人的場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