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中國將在經濟增長大幅放緩、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泥沼中越陷越深。(Getty Images)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17日稱,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 (GDP) 同比增長10.4%,低於去年上半年修正後的12.2%。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將在經濟增長大幅放緩、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其經濟未來前景極不樂觀。
出口下降 經濟增長大幅放緩
中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出口和企業投資推動的,後者受到信貸緊縮政策的限制,而今年上半年出口的增速也低於2007年全年的25.7%,其中,6月出口僅增長了17.6%,大大低於5月的28.1%。數據顯示,上半年累計實現貿易順差990.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
貿易順差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熱錢逐漸減少以虛假貿易的方式,而通過投資等方式進入中國。這讓中國此前居高不下的貿易順差減少,而外商直接投資(FDI)大幅增加。上半年實際FDI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5.55%,增速遠高於2007年全年的13.59%。
對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預期吸引國際游資不斷湧入,推動中國6月末外匯儲備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36%,這讓國內通脹雪上加霜。
擋不住的通脹惡化
今年上半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增長7.9%,增速遠遠高於2007年上半年的3.2%,也宣告官方年初設定的4.8%這一2008年全年增速目標肯定無法實現。同時,將6月CPI增速與中國目前3.93%的稅後基準利率比較,中國負利率水平高達317個基點,顯示通脹和負利率問題非常嚴重。
華爾街日報分析,巨大的負利率水平迫使消費者出於對物價繼續上漲、手中貨幣購買力下降的恐懼而購買商品;同時生產者出於對未來價格繼續上漲的預期而不斷上調價格。這樣一來,就會繼續推高物價水平,反過來導致負利率局面愈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同時,在這種人們被迫減少儲蓄、增加對生活必需品的消費額的狀況下出現的零售額的增長並非源自實際需求的主動性增加,而是被動消費的增長,因此屬於虛假的消費繁榮,而這樣的虛假繁榮將只能反過來加劇本已嚴重的通脹局面。
高物價讓普通百姓不堪重負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食品價格上漲 20.4%,是導致物價上漲的最主要因素。食品價格的長期高位運行,嚴重影響到百姓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居民的生活。一位家住景山附近的退休女士專程到鼓樓外買菜,她告訴美國之音的記者,鼓樓外的菜比城裡便宜一點:"我就1000多塊錢的工資呀,收入少,開支多。基本都漲,你一睜開眼,就得錢吧。8月份開始,要預備冬天的煤了。一個多月,省著省著,少說你得1200塊煤,照著1000來塊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