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7-14 03:04:19作者:
油價高漲、全球糧荒,生活愈來愈艱困。二戰期間,逐漸為英國人遺忘的蔬菜花園,再度蔚為風尚。曾經拜訪過英國查理王儲的私人住宅,海格洛夫莊園。印象最深 刻的是在莊園內變化多端的園藝設計中,王儲畫室後面不遠處,有一個叫做「廚房花園」(kitchen garden)的園區。
這個 「廚房花園」裡種植著各種香料,從薄荷、迷迭香、九層塔、月桂、茴香、香菜、洋香菜、蒔蘿、蛇蒿、鼠尾草到百裡香,應有盡有。此外,還有馬鈴薯、包心菜、 葫蘿蔔,豆子、黃麻和蘋果等各種蔬果。查理王儲只要在海格洛夫莊園裡吃飯或宴客,餐桌上,提供的一定是自己種植生產的菜餚。
「絕對自給自足!」王儲卡倫斯宮的新聞官說。但來自南歐,尤其是對城市農業較為熟悉的西班牙同業,則忍不住嘲弄,所謂「廚房花園」,不啻是英國「紳仕貴族的娛樂」。
二戰缺糧院子種菜自給自足
這樣的評論,倒也沒錯。英國確實有很多「紳仕農夫」。這些人出身英國中上層社會、高等教育背景,但決定買個農莊,過村夫生活。
不過,類似這種「紳仕農夫」的風雅日子,其實是重拾1950年之前,慢慢被遺忘的記憶和生活方式。
二次大戰期間,甚至到戰後,英國人依然缺糧,家家必須勤儉度日。當時,養雞種菜者,大有人在。每個英國家庭的院子裡幾乎都有一塊「蔬菜花園」,院子裡也種植有果樹。
可是隨著生活愈來愈充裕便利後,許多人家的蔬菜花園逐漸荒蕪,果樹也乏人問津。蒔草種花,取代了人們對種植蔬果的務實需求。
這一波的全球經濟緊縮和糧荒危機,再次開啟了英國人封塵多時的生活記憶。去年,英國人買果樹的比例增加了43%,各式香料植物增加了6%。今年上半年,購買蔬菜種子的比率首次高出購買花草,「這是30年來第一次!」位於倫敦西北方的一家花圃店家的老闆驚訝的指出。
「自己種植食物」,成為一種潮流。在倫敦,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城市農業」,大家都十分認真的照顧自己種在小院子裡,窗臺或家門前一塊小角落上的果菜。
不僅城市居民,倫敦的公園管理,也有所改變。市區內兩個著名的皇家花園,也都打破傳統,種植蔬菜。
蔬果種子購買率首度逾花草
白金漢宮附近的聖詹姆斯公園率先種植了蕃茄和豌豆,且讓參觀的學童和民眾把成熟的蔬果帶回家食用,「聖詹姆斯公園裡的蕃茄,第二天就成了我午餐三明治裡的一部分,太奇妙了!」
位於杜莎夫人蠟像館不遠,以玫瑰花園聞名的攝政公園,也計畫在花圃中,種植包心菜和葫蘿蔔。攝政公園執行長巴特利表示,只要選對蔬菜,許多蔬菜一樣可以開出美麗花朵,根莖既可觀賞又可食用,「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上 周在倫敦市政廳舉行的一場「為倫敦種植食物」座談會中,各種主意紛紛出爐,甚至有人主張,把倫敦人行道旁的樹木改為可食用的果樹和各式堅果樹。此外,英國 在各主要城市,包括倫敦各區域內的「市民菜圃」(allotment)也應徹底執行「荒蕪或績效不彰者,立即開除使用權」的政策。
「市民菜圃」是政府提供給居民自行耕種的公用地。租金便宜,每個公民都有權登記申請。不過,由於土地有限,擠破頭都很難取得一席之地。以倫敦為例,平均要 等上二年半,才能排到使用菜圃權。如今,「城市農業」興起,市民欲租用政府菜圃,更遙遙無期,難怪嚴格執行使用權聲音四起。
城市農業向開發中國家看齊
「城市農業」不只自己種菜自已吃,同時兼具資源回收、環保、重返自然和勞動四肢的功能。
古巴首都哈瓦那,迫於現實需要,40%到50%的食物,是由居民自種自食的。在倫敦,許多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難民,付不起昂貴的英倫物價,也早把花園變成菜圃。如此看來,英國「城市農業」,還要向開發中國家看齊。
這個 「廚房花園」裡種植著各種香料,從薄荷、迷迭香、九層塔、月桂、茴香、香菜、洋香菜、蒔蘿、蛇蒿、鼠尾草到百裡香,應有盡有。此外,還有馬鈴薯、包心菜、 葫蘿蔔,豆子、黃麻和蘋果等各種蔬果。查理王儲只要在海格洛夫莊園裡吃飯或宴客,餐桌上,提供的一定是自己種植生產的菜餚。
「絕對自給自足!」王儲卡倫斯宮的新聞官說。但來自南歐,尤其是對城市農業較為熟悉的西班牙同業,則忍不住嘲弄,所謂「廚房花園」,不啻是英國「紳仕貴族的娛樂」。
二戰缺糧院子種菜自給自足
這樣的評論,倒也沒錯。英國確實有很多「紳仕農夫」。這些人出身英國中上層社會、高等教育背景,但決定買個農莊,過村夫生活。
不過,類似這種「紳仕農夫」的風雅日子,其實是重拾1950年之前,慢慢被遺忘的記憶和生活方式。
二次大戰期間,甚至到戰後,英國人依然缺糧,家家必須勤儉度日。當時,養雞種菜者,大有人在。每個英國家庭的院子裡幾乎都有一塊「蔬菜花園」,院子裡也種植有果樹。
可是隨著生活愈來愈充裕便利後,許多人家的蔬菜花園逐漸荒蕪,果樹也乏人問津。蒔草種花,取代了人們對種植蔬果的務實需求。
這一波的全球經濟緊縮和糧荒危機,再次開啟了英國人封塵多時的生活記憶。去年,英國人買果樹的比例增加了43%,各式香料植物增加了6%。今年上半年,購買蔬菜種子的比率首次高出購買花草,「這是30年來第一次!」位於倫敦西北方的一家花圃店家的老闆驚訝的指出。
「自己種植食物」,成為一種潮流。在倫敦,人們稱這種現象為「城市農業」,大家都十分認真的照顧自己種在小院子裡,窗臺或家門前一塊小角落上的果菜。
不僅城市居民,倫敦的公園管理,也有所改變。市區內兩個著名的皇家花園,也都打破傳統,種植蔬菜。
蔬果種子購買率首度逾花草
白金漢宮附近的聖詹姆斯公園率先種植了蕃茄和豌豆,且讓參觀的學童和民眾把成熟的蔬果帶回家食用,「聖詹姆斯公園裡的蕃茄,第二天就成了我午餐三明治裡的一部分,太奇妙了!」
位於杜莎夫人蠟像館不遠,以玫瑰花園聞名的攝政公園,也計畫在花圃中,種植包心菜和葫蘿蔔。攝政公園執行長巴特利表示,只要選對蔬菜,許多蔬菜一樣可以開出美麗花朵,根莖既可觀賞又可食用,「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上 周在倫敦市政廳舉行的一場「為倫敦種植食物」座談會中,各種主意紛紛出爐,甚至有人主張,把倫敦人行道旁的樹木改為可食用的果樹和各式堅果樹。此外,英國 在各主要城市,包括倫敦各區域內的「市民菜圃」(allotment)也應徹底執行「荒蕪或績效不彰者,立即開除使用權」的政策。
「市民菜圃」是政府提供給居民自行耕種的公用地。租金便宜,每個公民都有權登記申請。不過,由於土地有限,擠破頭都很難取得一席之地。以倫敦為例,平均要 等上二年半,才能排到使用菜圃權。如今,「城市農業」興起,市民欲租用政府菜圃,更遙遙無期,難怪嚴格執行使用權聲音四起。
城市農業向開發中國家看齊
「城市農業」不只自己種菜自已吃,同時兼具資源回收、環保、重返自然和勞動四肢的功能。
古巴首都哈瓦那,迫於現實需要,40%到50%的食物,是由居民自種自食的。在倫敦,許多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難民,付不起昂貴的英倫物價,也早把花園變成菜圃。如此看來,英國「城市農業」,還要向開發中國家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