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公共管理以及輿情分析者而言,網路新流行語是時刻存在的一種略帶狡黠的嘲諷與追問
"關我×事,我是出來做俯臥撐的!""做著俯臥撐去張家界打醬油。""自從做了俯臥撐,腰也不痛了,背也不酸了,打醬油也有勁了。"繼"打醬油"之後,網路又出現新的流行語--做俯臥撐。
"做俯臥撐"這一詞語於7月1日先在天涯社區上呈井噴式爆發,後來在各大網站出現。據調查,最早惡搞"做俯臥撐"的帖子出現在7月1日19時59分,網友"流芳苑主"發表了《吃麵要吃雪菜肉絲,運動要做俯臥撐!身體倍兒棒!》的帖子,網友紛紛效仿惡搞"做俯臥撐"。
遊走於虛擬江湖,嘯聚於網路山頭,"新流行語"正以其獨特的智慧表達方式,成為既讓人會心一笑,又能夠逮獲極大認同的網路交際手段。今年以來,先後流行於網路間的新流行語就有"很黃很暴力"、"很傻很天真"、"虎軀一震,三分走人"等,及至"打醬油"、"做俯臥撐"出現,我們發現這些新流行語的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它們都來自對現實世界的關注,同時無一例外成為一種觀點與立場,以及一種批評的力量,因此也成為一種另類的民意表達。這是網路新流行語之所以得以流行的"密碼"。
以"做俯臥撐"為例,它直接起源於"6·28"瓮安事件。6月28日,貴州瓮安縣出現嚴重打砸搶燒突發性事件。關於事情起因和經過,網上一度有各種傳言。7月1日晚,貴州召開新聞發布會。貴州省公安廳發言人在介紹調查情況時說到,當晚10時許,即在李樹芬溺水之前,與其同玩的劉某曾制止過其跳河行為,見李心情平靜下來,劉"便開始在橋上做俯臥撐,當劉做到第三個俯臥撐的時候,聽到李樹芬大聲說‘我走了',便跳下河中"。新聞發布會幾分鐘後,"做俯臥撐"一語即開始流行於網路。顯然,作為一種民意的表達,網民惡搞"做俯臥撐",既是對李樹芬死因的關注,也是以一種調侃的方式,間接地表達對於"劉某晚上10點在大橋上做俯臥撐"這一離奇做法的質疑。由此而言,"做俯臥撐"成為網路流行語,正是一種世道人心的展示。
世道者,乃指社會之風氣;人心者,乃指人們之思想。世道人心之謂,其實就是現今人們所稱的"社會心理學",或"公共輿論學"。在這一點上,或許"打醬油"一語本身就是一種恰當的闡釋。不久前,廣州電視臺在街頭隨機採訪市民,問及"請問你對艷照門有什麼看法?對CGX等明星又有什麼看法?"某男性受訪者從容應答:"關我×事,我出來打醬油的......""醬油男"、 "醬油族"等網路用語也因此派生。這其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的共有的社會心理與公共輿論情勢。
處於輿論被引導的時代,網路新流行語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切口"與"暗號",今天我們又將怎樣來面對網路流行語所代表的世道人心?對於公共管理以及輿情分析者而言,它們是時刻存在的一種略帶狡黠的嘲諷與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