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沒有富得流油,其實日子過得也很緊

發表:2008-06-29 03: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那年中國鬧水災,一位著名旅美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向災區人民捐了一萬 美元,當時有人不屑一顧地說,這點錢兒,也好意思往外拿!一位老人赴美探親歸來,鄰居們竊竊私語,人家可發了,孩子還不給他幾十萬元帶回來……在一些人的 眼裡,美國遍地都是黃金,美國人個個富得流油。

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工薪收入知多少

根據手頭資料,2003年時,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為4.8萬美元。近幾年有所增加,但漲幅不大。

美 國人的工薪收入貧富懸殊:最高的如一些大公司的執行長、影視、體育名星等,年薪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但這畢竟是極少數,年薪過十萬美元的人也不多,大 多數工薪階層的工資(每年)為幾萬美元,少的只有一兩萬美元。政府工作人員(包括警察)的工資一般不高,總統的年薪,2000年之前為20萬美元,從 2OO1年開始漲到4O萬美元,國會議員年薪十幾萬美元,有些政府工作人員和警察的年薪只有兩、叁萬或叁、四萬美元。

在公司工作的 人工資可能高一些,但是不穩定,行業、工種之間也不平衡。德克薩斯州達福地區勞工數據局1999年7月提供的幾個主要行業的員工平均年薪如下:地質學 ---94950美元;律師---90000美元;電腦分柝師---59450美元;電機工程師---56550美元;中小學教師---46450美元; 電工--- 38150美元;貨車駕駛---35650美元;社工人員---30000美元;護士---28200美元;建築工人---26300美元;收銀元 16250美元;餐館服務生11450美,最髙年薪與最低年薪之比約為8:1;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調查了2006年不同工作的薪酬,十個收入最髙的工 作為醫護行業的麻醉師、外科醫生、婦產科醫生、普通內科醫生、心理醫生及行政主管等,平均年薪184,340美元-144,600美元,十個收入最低的工 作,為餐飲業中的打荷、快餐店廚師、洗碗工、領位員、大堂服務員等,平均年薪15,930美元-17500美元,最髙年薪與最低年薪之比約為11.6: 1。

有些人愛把美元折成人民幣,覺得即使是最低年薪,每年收入也有十幾萬到二十萬了。殊知這點錢拿到美國這樣高收入、高稅賦、高消費的叁高社會中去花,那是非常非常緊巴的了。

紐約一家人的收支明細賬

最近,紐約一個四口之家公布了他們的收支明細賬,頗有代表性:

月收入:9000美元。此數為美國四口之家平均年收入的兩倍多,亦遠髙於紐約市都會區平均家庭收入(75000美元),如果僅從家庭收入一項看,應該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中產階級了。

再 看月支出:所得稅預扣,2200美元;醫保自付額,300美元;房屋按揭,2500美元;地產稅,400美元;房屋保險,100美元;水電費,400美 元;交通費(地鐵和通勤火車票),300美元;一輛汽車的租賃月付,350美元;汽車保險,120美元;汽油費240美元,電話費,100美元;手機費, 150美元;電視費,100美元;孩子校車費(紐約市中學校車需自付),240美元;孩子中文課,200美元。以上共計7700美元。剩下的1300美 元,為全家的吃穿費用。

紐約市的物價比較貴:一加侖牛奶4.5美元,半加侖果汁3.5美元,一打雞蛋3美元,一磅白菜0.6美元, 一磅番茄1.99美元,一磅蘋果1美元,一磅葡萄2.5美元,一磅豬肉3.5美元,一磅牛肉6美元,一磅雞腿1.6美元……算一算,日子真夠緊巴的了。難 怪男主人想買個新式數碼相機,"老闆"不批;辛苦一週也不能到外面吃頓飯"享受享受"了。

從收支狀況看,紐約的這個四口之家,日子雖然過的緊巴點,但是基本上還能保持收支平衡。功勞歸於女主人勤儉持家,會過日子。如果稍微放鬆一些,定然入不敷出了。下面的例子就是如此。

資深教授當報童

在 美國,大學教授受人們敬羨的職業,但是他們的薪資並不高。一般博士畢業求得助理教授職務後,起薪就是叁、四萬美元的樣子。一位對地球物理研究取得重大成 果、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的學者也才給他六萬美元。美國教師的工資又多按"年資"評定,每年提薪的幅度比較小,所以熬了幾年之後升副教授、再熬若干年之後升 正教授,其薪資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當然,有些教授也並非死啃那幾個工資,他們也有開闢財源的辦法,通過轉讓科研成果、出賣知識產權 等,也可以從中取得可觀的收入。但比爾(化名)的情況有些特殊。他雖然是某知名大學的資深教授,而且還是文學院的院長,但他不精科技,難走科研致富的路 子,而他偏偏又花錢大方,年薪雖達八萬多美元,仍然難養四口之家,經常是寅吃卯糧,舉債度日。

如何填平窟窿,還清債務?此公雖然不善科技,但文理知識豐富,口才極佳,人緣又好,利用這叁大優勢,開闢了叁大財源:一是到處演講,撈點外快(每次可得數百美元);二是利用假期,馬不停蹄地到幾所學校教課,也可獲得一些收入;叁是利用假期組團到歐洲旅遊獲利。

但 是仍然入不敷出,因為欠債過多,被信用卡銀行逼債逼得無計可施之後,乾脆徹底丟下老學者的架子,做起業餘老報童了。只見他,每天四點起床,從送報卡車上卸 下報紙,挨門挨戶地送,送完報紙,抓緊回家沖個澡,八點半鐘再趕到學校教書。由於他送報的服務好,每家都給他一份豐厚的小費,才算把欠債還的差不多了。

比較富裕的家庭也有所憂

如果按照正常的花銷來計算,一些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人口又較少的家庭,日子應該過得比較寬鬆,無憂無慮,但是接觸了一些這樣的家庭之後,才知道他們經濟上的壓力有時比窮困家庭還要大。他們主要憂慮的是如何積攢足夠的經費保證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這 些富裕或較富裕家庭心目中的"更好的教育",指的就是能上哈佛、耶魯等幾十所名牌大學。而要上這些大學,第一,入學之前就要進行一定的經費投入。因為這些 名牌髙校招生,不僅要看文化考試成績,還有諸如社交能力、才藝展示特別是奉獻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一些從中國移民過來的家庭,為了幚助孩子及早做好高考准 偹,不惜拿出一筆數額可觀的經費,買器才、請老師,讓孩子學琴(多為鋼琴、小提琴)、練球,以及參加多種表演、比賽、社交活動等。第二,這些名牌髙校的學 費髙得驚人,加上生活費,每年花銷大約需要四萬到五萬美元,讀完四年本科,即需十幾萬到二十萬美元。雖然近來哈佛等幾所領軍的常青籐大學出臺了一些減收學 費的政策,但是一來這幾所大學招生名額有限,二來他們的減費主要傾向於較低收入的家庭,上述收人較高的家庭的交付仍然很髙或相當高,叁,更重要的是,更多 的名牌大學沒有跟進,他們的學費仍然髙得令人生畏。所以這些收人較髙的家庭在用錢方面仍然必須精打細算,不敢"大手大腳"。

六成家庭有卡債

當 今的美國社會,經濟交往中,很少使用現金的,絕大多數使用信用卡。據信用卡調查機構cardtarck.com的調查,美國8800萬家庭有信用卡,其中 61%的家庭有卡債。而據蓋洛普民調機構和信譽調查公司的聯合調查,11%的持卡者每月只交最低欠款額,2007年,美國家庭平均卡債為9900美元。

造成這一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有的持卡人,或者不善理財,或者情勢所逼,造成欠債消費;有的更購買多張信用卡輪流使用,拆東 牆補西牆,並且每月只還最低欠款額,這些欠款餘額加上10%以上的髙利貸,越滾越大,致使卡債纍纍,力不能支;再就是信用卡公司,沒有積極、具體地宣傳用 卡規則,隨時發出卡債警告,使得許多持卡人並不清楚每月只還最低欠款額帶來的財務危機。

目前信用卡危機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一 些國會議員提出法案,要求信用卡公司在用戶月報表上增加警告提示內容,以及如果每月還最低欠款那麼餘額加利息何時才能還清的準確計算,明確地向持卡消費者 發出卡債警告。信用卡公司也深知卡債危機對自身利益的損害,比較支持進行必要的改革。但有人士分析,具體的卡債計算將涉及到持卡人的財務隱私,能否得到持 卡人的支持尚不得而知。

此外,還有另外一種寅吃卯糧的現象,為數不是很少(佔退休儲蓄者10%以上)的消費者,提前挪用退休金,不僅會給本人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也會累及負擔已經過重的社會安全福利制度。

近5000萬人無醫保

世界上沒有不生病的人。有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治病就得花錢。而美國的醫療費高得驚人。私人很難負擔得起,這就需要參加醫療保險。

美 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但醫療保險卻不如近鄰加拿大及遠鄰歐州一些國家保得全面徹底,除了少數家庭收入低於貧困線且銀行連少量存款也沒有的窮人,看病、檢 查和拿藥等一切開銷多由政府承擔外,其他人看病吃藥都得自已負擔一部分。參加醫療保險的保險費,有工作的,"公家"(公司或政府)出大頭,個人拿小頭;參 加了醫療保險後,看病治病的開銷,同樣是保險公司負責大部分(如80% ),個人負擔小部分(如20%)。這樣,問題就出來了---有的人出不起這部分保險費和醫療費,於是就不參加醫療保險了。據報導,美國約有5000萬人沒 有參加醫療保險,900萬兒童缺醫少藥。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專家林恩.考思曼分析了沒有醫保的人群主要是:有工作的窮人(最 窮的人可以申請政府的福利來支付醫療費用);小公司不願意負擔職工醫療保險;員工買不起醫療保險。歸根結底,最基本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錢。她說,醫療保健在 美國是一種商品,如果你買不起,就不能買。

而那些享受政府醫療照顧計畫的人,因為醫療照顧計畫不提供處方藥物福利,也給病人帶來不 小的經濟負擔,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正是多病的年齡,購買的處方藥物越來越多(據主張全民健保的"美國家庭"組織調查,1992年,每人每年平均使 用大約20份處方,2000年增加到29份,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39份),而藥費也越來越貴(1992年,老年人每份處方的平均花費為28.5 元,2000年劇漲到42.3元,預計到2010年更將達到72.94元),僅1992年後的八年間就上漲了一倍,由每人平均支付559元增加到1205 元,預計十年後可能再提高一倍。

一次在飛機上,筆者碰到一位已在美國拿到綠卡並有很好工作的中國老鄉,問他回國幹什麼去,他的回答 令人吃驚:"回去看牙。"美國看牙花費太高了,而且好多醫療保險不包括看牙這一項。他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拔個牙幾十美元,補個牙幾百到上千美元,他有幾個 牙齒有毛病,在美國治需要好幾千美元。回國去花上千二八百元人民幣就能治好,加上來回機票錢,還綽綽有餘。

這位中國老鄉出國求醫的 情況具有一定代表性,原因就是美國醫療費太貴,如:在美國,心臟搭橋手術費用大約20萬到30萬美元之間,在印度,同樣的手術費用僅為美國的十分之一;一 些在美國需要上千美元的牙科手術,和上萬美元的整容手術,在印度、泰國、以及中東拉美的一些國家,也都只需要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價錢。而印度、中國、泰 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陸續推出的醫療、旅遊一條龍服務,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旅遊者。

但有專家指出,醫療旅遊便宜,但是有的醫療質量欠佳,有的同國內的後續醫療難以接軌,出了醫療糾紛需要對簿公堂時也因病人和醫院所在國家不同的法律體系而使法律訴訟複雜化。

善於抓獲商機的全球最大零售商店沃爾瑪,適應民眾購買便宜藥的需要,在全國20多個州的所有分店都提供具有同樣成分的非名牌低價藥品。也有一些美國人,為了省錢,到墨西哥、加拿大購買藥品。

十分之一的家庭吃救濟

美 國的農產品很豐富,價錢也很便宜,對於一般美國家庭來說,用於飲食方面的開銷,只佔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幾到百分之一、二十。而對那些低入的貧窮戶來說,吃飯 仍是很大的負擔。據美國農業部前些時的調查,儘管當時美國經濟發展強勁,但是每十個家庭中仍有一個家庭處於飢餓狀態或者面臨飢餓的威脅。

根 據聯邦的社會福利制度,聯邦政府對上述窮困家庭,平均每月提供的160美元的糧食券,受惠人約1700萬人;另外,還向孕婦和嬰幼兒提供牛奶、餅乾、糖等 特需營養品。美國政府和一些調查機構的跟蹤調查表明,對孕婦和嬰幼兒提供的營養計畫效果比較好,但普通糧食券的發放與使用卻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如: 有的州為了防止民眾詐領糧食券,需要填寫長達叁十六頁的申請表,有的為了過濾"假窮人",向申請者提出了各種各樣與法律規定領取糧食券無關的問題,如是否 買了墓地、是否賣過血及收入多少、是否送報紙賺錢,有的還要求出開車庫售物單據、嬴得賓哥遊戲的記錄等,每叁個月就得去福利辦公室報到覆核,因而使得全美 至少有一千二百萬人即使擁有申請糧食券的資格也未提出申請;1997年的新移民法取消了一批移民領取糧食券的資格,使他們的生活處於十分窘困的境地;對無 子女的單親窮困家庭卡得過嚴,致使一些短期失業的單身漢難以維持正常的餐飲生活,有的甚至連續幾天沒飯進肚;而較為普遍的一種現象是,依靠糧食券生活的 人,雖然能夠吃得飽,但是並沒吃得好:通過飲食攝取的脂肪、糖及肉類增加,但水果、蔬菜及穀物等營養食品吃的比較少。據農業部調查,一個典型的領取糧食券 的30歲男子,一天要吃下6盎司肉、23茶匙的糖和81克脂肪,都處於政府建議的攝入量的上限或超量。

營養失衡及缺少必要的運動,使得美國一九九O年代的胖子較前十年增加百分之六十,其中僅1999年一年,30~39歲成年人的肥胖者就增加了百分之十。肥胖己被明確定為一種慢性病。美國因為營養不均衡引發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達30萬。

美 國政府由此認識到,只向低收入者提供糧食券讓他們能夠免受飢餓之苦還不夠,還要使他們擁有更多的營養飲食資料。為此,農業部已經增加各州針對窮人的營養計 量經費,由1992年的60萬元增加到目前的一億元。農業部還印製了一本簡單易學的食譜,提供一週約花100美元即營養充分的食物建議,並附有兩週食譜計 劃、食物購單以及如何降低食物開銷的建議。

百萬居民沒房住

在紐約,在華盛頓,在北卡州,在達拉斯,凡是我到過的 一些地方,都見過一些英語叫"Homeless"、我們叫"流浪者"的人,他們中有的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提著揀垃圾的袋兒到處轉游;有的穿著尚可,坐立 街頭,向行人乞求施舍;有的身背行囊,敲打樂器,在公園、碼頭賣唱……據當地新聞媒體報導,這樣的流浪者,美國共有60多萬(亦有報導稱有幾百萬)。

按 照通常的解釋,流浪者,無家無業無錢的窮人之謂也,但美國的這批流浪者中,符合這"叁無"條件的並不多,他們中,至少六分之一的人有家(家眷),百分之八 十的人有業,擁有汽車的萬元戶、十萬元戶也不少。真正符合"叁無"的窮人至多隻有百分之二十,他們依靠領取政府的糧食券和社會福利金生活。這些流浪者流浪 的唯一原因是無房:大多數是買不起也租不起房子,有的人是用流浪的方式表示對年年上漲房租的抗議,也有的把錢省下投資或用於別處。

這 些名符其實的無屋階級,有的露宿街頭,有的歇人檐下,有的被政府的收容所收留,有的在地鐵或涵洞棲身,而一些廢棄的舊屋往往成了流浪者的"安樂窩"。內布 拉斯加州奧瑪哈市一位名叫基思.奎克的流浪漢,其"住所"竟是一個大垃圾箱!一天清晨,他睡得正熟時,被一輛垃圾車收垃圾時倒入車內,垃圾車司機哪裡知道 這一異狀,直到又收了幾處垃圾,經過至少兩叁次卷壓之後,才聽到奎克的呼救聲,經過消防人員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挖掘,才把他從車底部層層擠壓的垃圾中救了出 來。經送醫檢查,奎克身上已多處骨折。流浪者境況的淒慘可見一斑。

美國政府也曾想了不少法子幫助貧困戶解決住房困難,但杯水車薪, 遠遠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需要。尤其是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如紐約,人口稠密,屋價昂貴,雖然每年都有一些用納稅人的稅款或捐贈建起的"政府屋"提供窮人使 用,但總是起不上人口劇增的需要,仍有不少人流浪街頭,有的好多人擠在一間地下室裡。據當地政府報告,自1980年以來,該市人口增加了35萬,一個典型 的貧窮家庭平均需要等待8年,才有可能獲得政府住房;由聯邦政府擔保承租的房屋,等待者也達20多萬;難民收容所每天晚上大約收容5000個家庭和 7000個單身。如何解決市民住房問題,己成為該市市長競選的主要話題,大有誰能解決住房問題誰當市長的態勢。

透過一份理財建議看到的……

以 前見到一篇文章寫道,美國的老人沒有什麼經濟困擾,可以無憂無慮地歡度晚年。這話說得並不確切。沒有經濟困擾而無憂無慮的老人確實不少,他們可以到處旅 游,可以分文不取地從事各種心愛的義工活動,老年生活也的確過得充實幸福。這些人主要是一些富人或收入雖然不是很高、但對養老金籌劃得比較早又比較好的 人。一般中等或中等偏上收入的家庭,對自已的老年經濟生活就不像前者那麼樂觀,儘管他們利用國家的稅賦優惠政策提前儲備了一筆可觀的養老金,但是如果同上 班時的薪資相比,還會相差很多,難以維持目前的大開支,所以不少人早早就打起房子的主意,在孩子上學後或退休時,把現在的大房子賣了,換成小房子或住公 寓,這樣既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收入補貼家用,又能節省一大筆房地產稅、房地產保險等的支出。一些工齡短又工薪低的人,退休金少得可憐,有的一個月只有四、 五百美元,低於政府對無收入者的救濟金。對於這些將來退休金很少的人來說,如何攢錢防老,可就有很大的學問了。為此一些家庭理財專家不失時機地出來為人們 出謀獻策,建議人們從青壯年開始,訂出節約計畫,積攢一筆財產,以備養老之用。這些或與家庭面談或者見諸報端的建議,比較具體實在,現抄摘一例於後,從中 也可看出美國老人的養老生活並非想像的那麼充裕。

這份專家建議人們以每年存款2000美元當作目標,即每週從例行開銷中擠出 38.5美元,放進退休賬戶,以每年回收成長率8%計算,到25年後,就可獲得總數146000美元的收入。這每週38.5美元怎麼擠?一是從車上省:盡 量保持車狀良好,減少維修開支;假如家裡有兩輛車,而太太或先生有一人服務的公司提供交通補貼,則宜只保留一輛車,拿交通補貼坐公共汽車或地鐵去上班;找 汽車保險不要怕麻煩,找能省錢的公司保。二是在吃上省,不在外面吃飯。每開早上不要花1.25美元買一杯咖啡和0.75美元買一個甜甜圈,而要在超市買一 盒糕餅,自已泡一杯茶或自帶一個保溫杯去上班,每餐能省下一美元左右;中午自帶午餐比在外面吃可省3美元。叁是在零花上省:少看電影,少開車去兜風,對銀 行的服務費也要"斤斤計較",能省一個是一個。

沃爾瑪、一元店生意紅火折射出大多數美國人腰包緊縮

以經營廉價商 品出品的沃爾瑪連鎖店,店裡的商品大多來自"第叁世界",雖然質量可能差些,但是價格相當便宜。一雙旅遊鞋,如果買名牌,至少四五十美元、多的達100多 美元一雙,拿這些錢到沃爾瑪買非名牌的,可以買好幾雙甚至十多雙;衣服及其他家用商品也多有類似的情況。因而不僅絕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把沃爾瑪當作購物 的首選商場,一些收入較髙及相當髙的家庭,也不時地光顧這裡,抱走一宗又一宗的廉價商品。

由於美元頻頻走弱,國際油價飊升,美國民 眾荷包也相當吃緊,全美另一大零售商---一美元商品店,生意也越做越興隆。它們的訣竅就是大量購買庫存過多或是倒店的商品,因而物美價廉,大受歡迊。美 國零售聯盟的數據顯示,自從兩千年以來,到一元店購物的家庭已經增長一倍,全美十大零售業者當中,經營一元店的業者就佔了一半,達18000多家,年營業 額超過新台幣1兆元。

美國人是很講究消費品位的,沃爾瑪、一元店的興旺,無疑反映出很多美國家庭經濟上的拮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