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廚神灶神酒神


對於人或事,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常有不同的說法。在人當中,如黃帝、雷祖、灶君、彭祖、伊尹、易牙、漢宣帝、關公、詹王等,眾說紛紜,通常傳說有十餘種之多,在全國沒有統一的認定。

這裡要先介紹其中幾個非常著名、很有影響力的廚神。

彭祖:是上古傳說中的人物。原名錢鏗,是顓頊帝的後代。晉朝葛洪《神仙傳》載,他"能調羹,進雉羹於堯。"因而受到堯帝的賞識,封於彭城(今江蘇徐州),所以後世稱他為"彭祖"。

現今,在徐州一帶還有不少關於他的古蹟,還流傳說易牙的調味技術是向彭祖學習的。

傳說彭祖自幼喜好恬靜,不追求名利,終日以養生修身為事。舜的時候,他從師尹壽子,學得真道,遂隱居武夷山。

他活了八百歲,被人視為長壽的象徵。每年農曆六月十五,蘇、魯、豫、皖等地的廚師,都要到"彭祖祠"上香膜拜,並擺攤獻藝。彭祖至今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

伊尹:是夏朝末年的人,後為商朝宰相。《墨子·尚賢》、《呂氏春秋·本味》等有載,有莘氏的女子把在空桑中得到的嬰兒,獻給君王,君王遂命一個廚師撫養他。

這位廚師給他取名摯,又名阿衡,即是後來的伊尹,廚師並言傳身教,使伊尹精通烹飪。

伊尹長大後,背著鼎,抱著砧板,去給商湯烹飪了"鵠羹"等美味佳餚,並且用烹飪技術理論作比喻,詳細地向商湯闡述了治國之道,深得讚賞,因而被任命為宰相。

伊尹當了三代商朝相國,為商王朝延續六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活了一百多歲,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能相國聖人,史稱"元聖人"。

伊尹出身庖人,在烹飪技術理論上立論精闢,又有治國才能,故被後世尊為"烹飪之聖"。

詹王:相傳是唐朝烹飪技術高超的御廚,姓詹。一天,皇帝問他:"普天之下,什麼最好吃?"這位廚師回答道:"鹽味最美。"

皇帝聽了勃然大怒,認為鹽是最普通的東西,天天都在吃,沒有什麼稀奇珍美的,是廚師在戲弄自己,就下令把姓詹的廚師推出去斬首了。

詹廚死後,御膳房的其他廚師聽說皇帝忌鹽,怕再犯欺君之罪,所以在烹製菜餚時都不敢再放鹽了。

皇帝連續吃了許多天無鹽的菜餚,不但感到索然無味,而且全身無力,最後才知道是缺鹽的緣故。

皇帝因此幡然醒悟,知道自己錯殺了詹廚,便追封詹廚為王,自己退位十天(每年陰曆八月十三∼八月二十二),讓百姓祭祀悼念他。

後來,湖北、四川等地的許多廚師,多把詹王尊為祖師,並在每年"詹王生日的陰曆八月十三舉行詹王會",緬懷先賢,交友聯誼。

灶神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晉代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相傳他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專門派到人間監廚並掌管家政,每到歲末要回天宮匯報人間的情況。

因此人們不敢怠慢,要向他獻酒食和飴糖,讓他嘗到甜頭,以便"上天言好事,下地報吉祥"。

而他既會烹飪,又有同情心,常常教廚師一些手藝。因此,在山東、北京、昆明等地的廚師,便尊他為廚者的祖師,並在陰曆八月初三灶君生日時,舉行祭灶儀式,各自拿出看家本領製作菜餚,或出師、拜師,有的甚至還要念《大灶王經》。

酒神

關於酒神,主要有儀狄、杜康兩種說法。

儀狄:相傳為夏朝人,是中國最早的釀酒者。《世本·作篇》言:"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醪,是一種用米發酵加工而成的濁酒。

杜康:相傳也是中國最早的釀酒者,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杜康作秫酒",還說,少康先做掃帚,又做秫酒,而少康就是杜康。

《世本》和 《中州雜俎》等書記載道,杜康生活在河南汝陽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放羊,常常在名叫空桑澗的小河邊吃飯,然後把吃剩的飯倒進身旁的空桑樹洞內,不久,樹洞裡就散發出濃郁的香氣。他受到啟發,開始釀酒,並以此為業,被後世奉為酒神、釀酒祖師。

如在著名的酒鄉貴州茅台鎮,每當酒坊烤出初酒時,老闆都要在酒房貼上"杜康先師之神位",焚香燃燭,設供祝禱。

如今,在河南仍然有杜康泉、杜康溝、杜康墓,在許多釀酒地區也有杜康廟,供釀酒者緬懷祭祀。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