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的絹、紗、綈、羅


在春秋戰國(前七七○∼前二二一年)時期,絹是數量最大的一種絲織品,它一般採用單經單緯,組織細密。有些絹在織後再經處理,更為柔軟,有些經處理後表面產生光澤。除用作衣、衾外,絹也是一種重要的書寫和繪畫材料,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帛書和陳家大山出土的楚帛畫都是絹質的。

紗總體來說十分細薄,但也有較粗糙的。長沙左家塘楚墓中的藕色紗手帕,經緯線投影寬度為八十微米,大約是十個繭繅成的絲縷,常見的紗都是全絲織物,但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五塊紗卻是絲麻交織物,經線是絲線和麻線相間排列,緯線是絲線,這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絲麻交織物。

綈是比絹厚的平紋織物,在《史記》等古籍中,多次記載綈和用綈做成的"綈袍"、"綈衣"等。從出土實物來看,綈僅見於馬山一號楚墓的一件麻鞋的鞋面,外觀經線密集,呈明顯的緯向凸條,正反兩面的外觀效果相同,光澤好,厚度○·七至○·八毫米,而一般的絹厚度約為○·二毫米,可見前者要厚得多。

綺早在商代就有較多發現,相對而言,東周時期綺的數量則較少。杯紋綺繼承了商代的風格,而複合菱形紋綺則是新出現的。後者的外觀是順經線方向排列的深紅、黑、土黃三色相間的長條,每一條帶寬一·三至一·五厘米,故又稱彩條紋綺。

羅,僅存四經絞素羅。它是用左右兩根經線(一根是絞經,一根是地經)有規律地交向左右絞轉,每相鄰的四根經線組成近似六邊形的網孔,每織入四根緯線完成一個組織循環。




来源:人間福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