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17日,原民主德國(東德)在建國後四年差點再次瓦解。對經濟狀況不滿引發的工人抗議最終激化成為人民起義。
二戰結束八年後民主德國(東德)經濟狀況仍舊很糟。民德國家主席瓦爾特·烏布利希宣布進行"有計畫的社會主義建設"後,民主德國的供應危機加劇。儘管重工業得到了發展,但是日常的生活必需品仍舊供應不足。購買黃油,肉,水果和蔬菜等食品,人們還需要購物票。
相反,在聯邦德國(西德)經濟走勢卻很好。因此如果排除政治因素,東德人還是有充足的理由離開民德。僅在1952年就有18萬人離開民德。到1953年六月末這個數字達到22.6萬。
儘管如此,不是很明智的東柏林(屬東德)當權人仍在竭盡全力壓制人民的不滿情緒,1953年4月他們上調了肉,蛋和甜品價格。這種不滿情緒因為五月末推出的將工資標準提高10%而達到高潮。因為這一舉措事實上,這相當於大規模的削減工資。
新領導層新政治
蘇維埃獨裁者約瑟夫·斯大林死後,莫斯科新一屆政府敦促民主德國轉換路線。克林姆林宮的主人希望能在歐洲保住東德這塊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的前哨陣地。
民主德國政府總理奧托·格羅提渥在講話中談到1953年六月事件時,不尋常地進行了自我批評,承認當年犯了錯誤。他說道:"如果人民背離我們,除了國家和經濟的分裂人民關係也緊張了的話,那麼就證明政策是錯誤的。"
緩和矛盾的舉措
如果想讓逃到西德的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重新回來,就要考慮歸還他們的財產。司法判決專斷,導致一年內拘禁人數翻倍上升到6萬,因此需要司法重新對判決進行審核。國家還需和教會增進理解。只有工作標準沒有做出任何改善。民憤終於積聚成抗議,最終引發了人民起義。
1953年6月16日,民主德國政府大樓門前,農民呼籲第二天進行大罷工。這個呼籲通過西方的廣播媒體在全東德傳播。罷工群眾情緒高漲,政府似乎面臨倒臺。在一些地方,起義者甚至取得了政權。
坦克幫忙
蘇聯佔領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時,民主德國的政治高層已經不能控制局面。軍隊將坦克開進起義的中心,柏林的波茨坦廣場。
佔領區邊境線的西側,美佔區廣播電臺的記者在人民起義決定性的幾個小時裡一直對東邊的事態進行著時時觀察:波茨坦廣場上有交火。蘇聯士兵的攻勢之下,抗議者後退50米。第一輛T34坦克朝抗議人群開動。
結果,這次人民起義通過軍事暴力的形式被鎮壓了。起義中數百人傷亡, 數千人被關進監獄。為了將此類起義在未來扼殺在搖籃中,1953年6月17日後,民主德國當權人設立了大型特務機構,國家安全部。
36年柏林牆
36年後,人們再次起義反對政府。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莫斯科當時的當權人為改革派共產黨人士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這次蘇聯沒有動用坦克。隨著民主德國(東德)的滅亡,社會主義東部陣營也垮臺了,最後以蘇聯解體告終。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