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般企業,捐款既不是義務,更不是責任,屬予自發行為,它只代表奉獻愛心的一種方式。大災面前,哪怕是一元錢,一聲祝福,都是關愛。此時,愛心,奉獻都是沒有重量的,更不能單純以捐款數目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企業貢獻的大小以及社會責任感的高低。試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傾家蕩產,幫助災民朋友,都放下手頭的工作奔赴受災一線,就更能彰顯中國人的眾志成誠嗎?事實上,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多地體現在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及時足額的納稅,解決失業人員工作等方面。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最大限度促進社會良性運轉,這就是企業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自由"這個詞是從西方傳入中國,是從資本主義創造的名詞,代表了一些人利益的名詞。"對於一般企業,捐款既不是義務,更不是責任,屬予自發行為,它只代表奉獻愛心的一種方式。"這句話裡面,就在強調救不救人,那是我的自由,只有我沒有傷害那個人,我怎樣做都行。
16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提出了天賦**的思想,強調人人平等,自由。西方的資產階級以此為武器向封建視覺進攻,並最終取得了勝利。自由和人人平等的意思卻相差很多。自由意味著,你有做某事的權利,卻似乎不用承擔做某事的責任。人人生而平等的資本主義社會裡面,僅僅是人們在生命面前是平等的,在生活面前卻要用自由來衡量。自由者傷害了別人利益,並且別人有力量維護自己的利益時,提出了限制自己者的權利,自由者才會屈於別人的壓力,不再去傷害別人。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裡面,人是為了生命而活,還是為了生活而活呢?我想,在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下面,每個人為了生活而活。
自從馬克思發現了剩餘價值,工人才知道了,自己是受剝削者,於是一波又一波的維權行動出來了。工業革命的一百多年來了,工業已經給人類的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環境的不好又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資本主義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極大的傷害了人。當被傷害者意識到自己受到傷害之後,於是環保主義者出現了。資本主義,一直在用傷害別人的方式,來發展自己。
自由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社會裡面傷害別人,而又不需要承擔責任的鼓面堂皇的理由。每個人,也以此為真理。
中國的儒家文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準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表現了文人志士的生活態度。這兩句話也表明瞭,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思想。自古以來的,中國人以些準則為自己的處事原則,時刻不忘其君和人民。時時以修身,天下為目標。建功立業,讓天下的每個百姓生活好。中國的傳統強調的是: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每個人都要為集體的發展付出努力。
企業做為有錢的主體,它理所當然就應該為這個集體的發展做出努力。有力出力,有錢出錢,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取向。西方的價值取向是:不管我做什麼,都是我的自由。
"試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傾家蕩產,幫助災民朋友,都放下手頭的工作奔赴受災一線,就更能彰顯中國人的眾志成誠嗎?事實上,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多地體現在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服務),及時足額的納稅,解決失業人員工作等方面。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最大限度促進社會良性運轉,這就是企業對社會最好的回報。"當作者說出這句話時,有沒有考慮,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集體利益最大化為原則,中華民族是一個理性的民族,他會在情感與理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作者說這句話,還犯了一個非此即彼的錯誤,捐錢,要麼不捐,要麼就要傾家蕩產。難道在不捐與傾家蕩產之間沒有一個量力而行的平衡點嗎?莫非說,中國人都笨到,連找一個平衡點都找不出來的那種地步嗎?中國傳統的文化,作者懂得多少呢?懂的話,為什麼只拿本文的"自由"來替西方的資本家說好話呢?自由又是什麼呢?自由是傷害別人最好的藉口,卻又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自由。
中國人在支持國產貨的時候,不支持國貨的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生活在全球一體化的社會中,抵制別人的貨就是在傷害自己人;國貨的質量實在是沒有和別人的相比,如果有一百塊錢,你會去買黃金還是白銀。我想,當西方人拿著武器朝你開槍的時候,槍子也是實實在在的,打在你身上也在實實在在,你也實實在在的死在別人槍中,還是說著別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