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會何物也?乃日本侵華期間的鄉村權力機構,日本人來了就討好日本人,八路軍來了就討好八路軍。凡事能?矇混過關,即為有功。
「絕密改革方案」泡湯
大部制改革帶著先天缺陷出生,如交通部仍與鐵道部分立,又如金融方面「三監合一」仍無變動,而在具體運行上又出了諸種笑話。其一者,新組建的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有九位副部長,對原人事部與勞保部兩家的副部長照單全收,類似情況還有工業化和信息化部有七位副部長,升局為部的環保部則有五位副部長;其二,原計畫的「內部(絕密)方案」泡湯,即國務委員與副秘書長總職數不超過六人的設想被打破,不僅國務委員仍有五人,副秘書長比上屆政府還多了兩個,達到五人。
就大部制改革的效果看,國務院內部資源分配出現了苦樂不均的局面:部門被迫大力瘦身,在合併部委之後又裁撤了不少議事機構,但是國務院的上層領導機構卻未見瘦身,形成頭重腳輕之狀。一位在信息產業部轉到工業化和信息化部的中級官員說,原來處理關涉全國的重大問題(如中小城市通訊光纜全面改造)可以直遞部長,部長或可?他參加國務院辦公會,至少也能在一週內將方案交到主管副總理案頭。現在呢,重要方案在部裡面一週都上不了會,要往主管副總理那裡報還得等國務院副秘書長的時間安排。對大部制改革後國務院上層的效率,該位人士形象地說:「官多,僚大,事雜。」
更令新一屆國務院尷尬的是,發改委本是大部制改革的參謀機構,改革後的部門利益未見減少反而還呈上升趨勢,如國家能源局隸屬發改委,實際上擁有部級權威。因此,北京的議政高層人士如李金華等對發改委頗有意見,稱「最該改革的機構反而領導了改革」;媒體也趁機找熱點,紛言「為發改委找出路」或質問「發改委如何定位」云云。
溫家寶被疑設「防火牆」
與上指的國務委員與副秘書長職數不超過六人的「內部(絕密)方案」不同,中央黨校與國務院研究室曾共同提出另一套方案,即:取消副總理職位設置,國務院總理的助手一律改稱國務委員,職數不超過六人。此項方案雖然不是絕密且已在北京官場小范圍流傳,但是討論稿一出,即被有關人士指為「溫家寶要設防火牆」,削奪副總理的權力。官場另有議論說:不取消副總理設置,應當取消國務委員設置,以利於提高效率;而國務委員夾在主管副總理與具體執行的副秘書長之間實在尷尬。有些時候,看似不太重要的事務則由副總理直批,交由副秘書長去辦理,而事後報總理備知,國務委員對之則「漠然無聞」。
國務院副秘書長原來的基本職能是,幫助那些能力較差的國務委員及時處理日常事務,如上一屆國務院副秘書長項兆倫的本職工作是幫助國務委員陳至立處理日常事務。陳至立能力不濟,與級別相同但權威稍高的副總理「協調工作」一向不親自出面,而是由項兆倫出面「受過」。陳至立每每被溫家寶詢及分管工作時,不是打馬虎眼就是依靠江系背景耍橫。逐漸地,副秘書長的職務成了後起之秀的階梯,如現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就是在國務院副秘書長職位上得以進位的,又如前副財長樓繼偉在該職位短暫過度後出任中投一把手。
現在的副秘書長們更加強檔,大有架空國務委員乃至越過副總理的趨勢,如不久前升任國務院副秘書長的丘小雄基本上是直接向溫家寶匯報關於金融及股市方面的問題,而不必向王岐山匯報。負責物價與發展改革事務的副秘書長畢井泉,就「較為一般的日常事務」也不再轉知分管副總理李克強知悉,而是匯報到常務副秘書長尤權那裡就算完成了任務。
作為經濟專家的馬凱也樂意讓副秘書長們放開手腳幹事,自己以示超脫,而馬凱身為國務委員有不理會副總理的資格,因此他的精幹小班子就成了第二個國務院。
群龍治水,「水患」嚴重
大部制改革後,面對股市急劇下挫與股民心理脆弱的現實,政府是否救市,國務院辦公會「從全國人代會就開始吵,吵到四位新副秘書長就職,也沒拿出個准稿子來」。更令國務院丟面子的是,證監會的一位副主任自以為「得到某位即將出任副總理的高官的支持」,在人大會上狂妄訓斥記者,說「政府不救市的說法全是記者瞎編出來」的。但是,會後那位新任副總理親自給他打電話,要求他以適當方式「釋放這樣一個話題,政府從來沒明確救市的計畫,一切要讓市場來決定」。該副主任聞言色變,立刻向自己的秘書核實是否自己當初聽錯了領導的內部講話。而就在該副主任好不容易將調整的話頭「委婉釋放」後剛剛一個月,國務院辦公會就開始落實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決策意見,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千分之三的高位調回二○○七年五月三十日前的千分之一。弄得該副主任私下嘲諷自己是「豬八戒照鏡子」。
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何以突然政策變相救市,原因就在於股民的不滿漸漸演變為躁動,有人甚至組織了「股民黨」,要從天津丶北京兩地鬧起來。不言而喻,這種放話嚇人的做法是要給奧運會「添堵」。另有消息證實:為確保奧運期間不發生重大爆炸事件,國務院已經以明傳電報方式責令地方政府,從七月二十日到九月二十日「暫時關閉」全國所有危險化學品工廠。
新的國務院高層班子組成後,權力格局比過去任何一屆都要複雜,如地方實力派出身的副總理張德江獨立政策,給廣東擱置了三年的兩千萬噸鋼鐵項目放行;另一方面卻遲遲不批准石油漲價方案,怕引火燒身,如此就逼得李克強冒險決策,給中石油發放四十四億的財政補貼。對於中石油要求發改委審閱並呈國務院辦公會核准的(或進口退稅或直接提價的)方案,向副總理李克強負責的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則說:「社會對中石油很不滿,知情專家反映去年中石油工資支出比計畫多增近二百億,人工費用增長了五成。」面對社會不滿與中石油的明顯利益集團化,李克強一籌莫展,不知道下撥了此次財政補貼後,中石油是否繼續「鬧事兒」,或者其他巨型國企是否起而效法。
十年危機已見徵兆
回顧朱鎔基一屆政府,雖然改革計畫龐大丶失敗之處亦多(如醫療與教育兩項更為社會詬病),但是,朱的班子抗住了亞洲金融風暴並事事敢揭真相,其糧食改革政策也為溫家寶接手打好了基礎,直到現在溫還在複述「手中有糧,心裏不慌」的朱氏口頭禪。給國務院提供政策支援的高級知識份子大多希望溫家寶能如朱鎔基那樣,不管對錯,在大事上能有個明確的了斷,因為股市丶樓市丶糧價等問題已經把小民百姓弄得淒慘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