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當時我在計算機桌前,跳電後,我扶著計算機桌想要站起身來,頭前傾、腰半彎,突然的劇烈晃動,讓我施力不得。我很努力,卻立不直腿、站不起身來,定格。就這樣,這個非立非坐的姿勢,就是我在921的姿態。
那場地震震撼了許多人的心靈,也撞擊了許多人的生命道路。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在南投集集地下八公里的深處,大地傳來他深刻的訊息。那時是夜,子時初過,無雨,大部分的人在沉睡之中,不知道某個角落裡的呼號與苦難。臺灣島上一百公里長的地面破裂,屋倒、山走,震,撼。這大地的訊息如今留存在昔日的霧峰光復國中內。
古今地震何其相似
公元1679年9月,也就是清朝康熙十八年,在當時的京師地區也發生了一場地震規模達到八級的強烈地震,而那時是近午時刻,人們都清醒著,康熙也是。
根據文獻,開始是莫名而如轟雷震耳的聲音自西北方傳來,「勢如濤湧」,在此同時大量的飛沙揚塵,遮蔽了整個天空,不見天日,雖然是日正當中的時刻,但京城卻是一片昏暗。震動,劇烈的搖晃,「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傾跌」。隨後地震引發的火災迅速蔓延,四面焚燒,人民的哭聲震天。同時「四野聲如霹靂,鳥獸驚竄」。人們清醒的看見悲劇的發生與上演,呼號之聲明亮清晰而慘痛。
這場地震波及範圍除京城外,還包括周圍的河北、山西、陝西、遼寧、山東、河南六省,共計二百餘州縣,影響範圍廣大。當晚有三次強烈的餘震,這地震讓人心生恐懼,不論是官員、富民還是平常百姓都甚受驚懼。
921震後約兩小時後,軍方接獲命令,清晨六點便已就定位,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則於上午九點到達南投災區。9月22日,政府動用緊急預備金,提供各鄉鎮村長二百萬元賑災。9月25日,總統發布緊急命令,立法院於9月28日追認通過。
各國救難隊抵達臺灣協助救災。各地救災及募捐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
這場地震造成了家破、人亡,存活的人承受著巨大的心靈創痛。帳棚、民生物資與各地的義工開始前往重災區,人心被觸動著,沒有趁火打劫,沒有落井下石,善良與關懷在隱藏的人性角落中慷慨地泉湧而出。恐懼與苦難需要愛與關懷來彌合。
而1679年9月的這場地震,一如921一般:「內外官民,日則暴處,夜則露宿,不敢入室,狀如混沌。」
康熙思索為何召災
當時在劇烈搖晃的皇宮中的康熙想些什麼?除了震撼,他還有什麼樣的心情?康熙迅速發放內帑銀十萬兩,賑恤災民;同時號召「官紳富民」捐資助賑。其中很特別而且讓現代人難以想像的是:他「於宮中勤思召災之由,精求弭災之道」。
「天災」的降臨不是一種偶然而是有原因的?弭災?「天災」能夠預防甚至消除?從他之後的詔諭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他的思路與心態。
「頃者,地震示警,實因一切政事不協天心,故召此災變。」
康熙認為地震是因為他所主持的國政不與天意和諧,不合乎天道才招致地震「天災」。「小民愁怨之氣,上干天和,以致召水旱、日食、星變、地震、泉涸之異。」不只是地震,康熙認為天地間的異象,都是人民愁怨之氣太重而影響了天地的和諧,從而引發日食、星變乃至人間的災禍。
這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念。人類生長於天地之間,與天地聯繫而相互影響著,人間無道,愁怨必重,天地亦因此而失序,所以天災意味在人世有不合天理之處,「天災」是人違天理的結果。因此康熙的弭災之道,就不僅是災後重建而已。他更致力於糾正有失天道的地方。
在地震四小時之後,康熙進行了第一個「政事協天心」的作為。在受重創的宮殿中,他憂心忡忡地問自己的大臣:「茲者異常地震,爾九卿、大臣各官其意若何?朕每念及,甚為悚惕,豈非皆由朕躬料理機務未當,大小臣工所行不公不法,科道各官不直行參奏,無以仰合天意,以致變生耶?」
地震帶來朝政革新
康熙的第一件事就是表達對改變官員貪酷傾向的決心。他召集群臣並指出當時部分官員的現象:「自被任用以來,家計頗已饒裕,乃全無為國報效之心。」他嚴厲的批評了官員們不僅不因此而清廉勤政,反而「愈加貪酷,習以為常」。這種認真而罕見的嚴詞舉措讓大臣聳動各自驚心,為官之道不在為己謀利而滿足,官富則更應該勤政為民。康熙有效的傳達了他要求群臣回歸正道的決心。
兩天後,康熙再一次將滿漢學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各官召集到左翼門,昭告群臣他所體察六大民怨由來:各級官吏苛派百姓;大臣朋比徇私;用兵之時,任意燒殺搶掠;地方官於民生疾苦,不使上聞;刑獄不公;乃至王公大臣之家人奴僕侵佔小民生計。
從此六項可以看出康熙對百姓生活關懷掌握極其細緻。不到十天,大臣們擬出了革除上述六種弊政的辦法,包括對責任者從「革職拿問」、「永不敘用」到按律「正法」的嚴厲處罰措施。這就是康熙面對地震的態度與方式。一場地震,不僅震撼了康熙與群臣,同時卻也是朝廷上下集體進行深刻反思與改過的機會。
921之後你我是否都反思了什麼?臺灣是否也反思、改變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