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宋美齡
1991年9月21日,94歲的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去美國"長期休養"。其實,她是不願意離開臺灣的,她常說:"這是我的國家,我為什麼不能長住。"那麼,原因何在呢?
作為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在人們心中始終是一個傳奇人物。她跨越了三個世紀,經歷了百年中國政治變遷,對近現代內政外交產生了重要影響。蔣介石去世後,她淡出臺灣政壇,客居紐約,晚年仍關注臺灣政局,反對"台獨"。本文介紹了她28年來漂泊於臺美之間的生活。
客居紐約十一載,心系臺北
蔣介石於1975年4月5日在臺北病逝。按宋美齡自己的說法,"是自己一生最傷痛之事"。此後,宋美齡就在臺北、紐約兩地漂泊。
蔣介石剛一去世,孔祥熙的長子孔令侃就匆匆從美國趕回臺灣,打算與"夫人派"官員一起擁立宋美齡繼任國民黨總裁,但遭到國民黨中央秘書長張寶樹的強烈反對。4月28日,即蔣介石死後23天,國民黨全體中央委員舉行臨時會議,修改黨章,規定國民黨最高領導人的稱謂改為"主席",黨總裁的名義永遠為蔣介石保留,他人不得再用。會議推舉蔣經國擔任國民黨主席兼中常委會主席。宋美齡的地位頓時變得尷尬起來。雖然宋美齡在對美"外交"上仍然說了算,但其政治權力已逐漸削弱。
蔣介石去世後,宋孤獨地居住在士林官邸半年之後,1975年9月,她決意到第二故鄉美國療養隱居,以散失去丈夫之悲痛和權力鬥爭的不快。這一去為時長達11年之久。
宋美齡在美國的寓所位於紐約長島北岸的蝗蟲谷,面積有37英畝,主建築有三棟,住所距紐約大約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這裡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宋美齡在這裡的生活十分恬淡,充滿閑情逸致,主要是讀書看報,畫畫或練書法,每週在固定時間去教堂做禮拜,偶爾接見來自臺灣的訪問團或美國友人,極少公開露面。
在這前後,她的親戚、手足紛紛離她而去,先是1967年8月,姐夫孔祥熙病逝,接著是1969年2月,宋子安因腦溢血病逝。1971年4月,宋子文在赴宴進食因魚骨嗆入氣管導致心力衰竭不幸猝死。1973年10月,大姐宋靄齡在紐約病逝,1981年5月,在北京的二姐宋慶齡病逝,宋美齡沒能與親姐姐見上最後一面。
親人相繼離去使她倍感悲痛和孤寂。不過,總是有親屬來探望,如兒子蔣緯國、外甥女孔令偉、外甥孔令傑、孫子蔣孝勇等。特別是住在舊金山的孫女、蔣經國之女蔣孝章常來紐約看望她,多少排遣了一些孤寂,享受到了天倫之樂。
在寓居美國期間,宋美齡對海峽兩岸形勢的關注不減當年,與臺灣有關人士保持密切的聯繫。她在臺灣政治運行中的影響力沒有完全中斷。
1976年4月,為了追念蔣介石逝世一週年,宋美齡乘專機返回臺北參加了追思禮,之後再度返美。1978年5月,蔣經國正式接任總統,宋美齡以惟恐睹物傷情為由,沒有回臺參加蔣經國就職典禮。
客居美國11年後,1986年,宋美齡以參加蔣介石百年冥壽紀念活動的名義返回臺灣,重新住進士林官邸,這一住又是5年。
回臺參政,"老干未發新枝"
宋美齡回到臺灣後,在社會激起強烈反響,人們紛紛猜測,她回來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據觀察家分析:"宋美齡返臺,是因為蔣經國要表現臺灣各方面的團結,調和與元老派、保守派之間的矛盾,商討晚年接班大計。"
10月31日,宋美齡發表了紀念丈夫的文章,題目是《我將再起》,有人認為這是她"東山再起"的宣言。
為了支持蔣經國的政治革新,安撫反對"革新"的元老重臣,宋美齡陸續召集了臺灣當局黨政軍高層人士,如俞國華、李登輝、"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等。宋聽取他們對政局變化和革新的意見,並予以嘉勉勸慰,這一舉動調節了國民黨當局領導層的關係,鞏固了團結與和諧,贏得了他們對蔣經國改革的支持。
宋美齡頻頻約見黨政軍高級首腦人物,引起臺北政界大震動。這顯然不符合臺灣的政治體制,對此《雷聲》週刊如此評論,說宋美齡這種"不知自我節制的行為,實在有失進退之道,而且假如夫人的動機是出之企圖展示政治實力,則又令人對政局發展感到憂心"。
1988 年1月23日,多年來病魔纏身的蔣經國病逝。蔣家王朝在臺灣正式結束。當時,政壇表面平靜,但臺灣的政情逐漸趨向複雜與動盪。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宋美齡清醒地認識到阻止李登輝繼任總統是不可能的。但為了使臺灣黨政分立,互相牽制,避免出現臺灣總統兼國民黨"黨主席"的局面,她不得不急忙出馬。但最後國民黨中常會還是通過了由李登輝代理國民黨主席的決定,這場權力之爭暫告落幕。蔣家的權威,就在宋美齡彈指之間溜走了。
1988 年7月7日中國國民黨十三大,8日,宋美齡親臨會場,由於健康原因,她請李煥代她宣讀了題為《老干新枝》的富有政治意味的講話。講話稱:"目前正值緊要關頭,老成引退,新血繼之,譬如大樹雖新葉叢生,而卓然置基於地者,則老根老干。於今黨內白髮蒼蒼,步履蹣跚者,不乏當年馳騁疆場之鬥士或為勞苦功高之重臣,其對黨國之貢獻,絲毫不容抹殺,當思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夫國之強,黨之壯,賴有一定之原則,連續生存之軌跡,創新而不忘舊,前進而不忘本,當年國父如不建黨立國則無今日之中華,臺澎依舊日本殖民地,飲水思源發人深思。"
這個講話被視為所謂"宮廷派"人士全力反撲的宣言。但"老干新枝"論的效應,只延續了很短一段時間,並沒有改變臺灣政局。有人認為,這是宋美齡發揮政治影響力的最後衝刺。
的確,她的影響力已是非常微弱,在她主持召開的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幹事會議上,她的親信----被提名為中委會候選人的國民黨婦工會主席錢劍秋落選,這使宋非常難堪,這也意味著她把持和控制了三十多年的國民黨婦工會"全軍覆沒"和宋的"徹底垮臺"。
從此以後,宋美齡徹底淡出政壇,只是對臺灣政局及對美關係上,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特殊的影響力。
兒孫離世,與孔二小姐相依為命
1991年9月21日,94歲的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去美國"長期休養"。其實,她是不願意離開臺灣的,她常說:"這是我的國家,我為什麼不能長住。"那麼,原因何在呢?
其一,"台獨"勢力囂張,她不願意看到"一個獨立的臺灣"出現,"不願意將來埋骨在一個不叫‘中華民國'的土地之上"。在反對"台獨教父"李登輝就任國民黨代主席失敗後,宋美齡臉上無光。雖然淡出政壇,但依然堅持反"台獨"的立場。
其二,宋美齡在臺灣,家族凋零、生活孤寂。在她返臺的五年時間裏,蔣家遭遇三次大的變故,第一次是兒子蔣經國的去世,第二次1989年是長孫蔣孝文辭世,第三次是1991年7月孫子蔣孝武在就任新職的前一夜猝死。白髮人送黑髮人引起的心中蒼涼,使她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尤其是蔣孝武的去世,意味著"控掌臺灣政局長達40年的蔣氏家族,正式退出政治舞臺了"。
其三,她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大好,也許紐約更適宜她居住。
其四,臺灣的政治空氣讓她覺得難以忍受。一連串的派系鬥爭,不僅讓她折損了政治資源,也讓她的心靈受到嚴重傷害。
其五,宋美齡在臺灣享受的特權遭到質疑和譴責。1975年到1986年的11年間,由於宋寓居美國,士林官邸一直閑置著,臺灣的一些人士多次提出要將之交出公用。對於她1991年9月赴美時乘坐專機一事,也有人提出質疑:"她只是蔣介石的夫人而已,沒有任何公職,沒有資格坐專機。"以上種種原因,使得宋美齡留在臺灣有很多難處,離開,這也許是明智而體面的選擇。
宋美齡曾經被視為"蔣家最後一位精神象徵",她的這次赴美行為,也就意味著蔣氏家族在臺灣政壇的影響力畫下了句號。
自1991年10月到2003年3月去世,一生風光的宋美齡一直住在美國,過著平淡和淒涼的暮年生活。宋美齡在美國已不過問政治,沒有官場應酬,按她的助理的話來說,過的是"一般人的家庭生活"。閱讀書報、畫畫、寫毛筆字是宋美齡主要消遣。
受家庭和西方教育的影響,宋是一個非常虔誠的基督教徒。她每天讀經,每週做禮拜。宗教生活是她生活的重心和她永恆的精神寄託。
雖然親人離去,古舊日稀,宋美齡依然享受到了親情的關愛和溫暖。自1991年宋美齡赴美後,每逢一年中的重要節日,她的親人大都會聚集到紐約同她一起歡度。如長住紐約的蔣緯國的太太邱愛倫、孫輩孫女蔣孝章一家、在美國工作的孫子蔣孝剛。在加拿大的孫子蔣孝勇幾乎每年都前往紐約,拜見祖母一次。
1993 年,他一家從加拿大搬到舊金山,來往更加頻繁。曾孫蔣友梅、友柏等也經常來看望她。此外,還有孔家親屬經常來看望和陪伴她,如外甥孔令侃、孔令傑,外甥女孔令儀、孔令偉。由於宋美齡膝下無兒無女,聰明伶俐的孔二小姐孔令偉從小就跟在宋美齡的身邊,宋視她如同己出,極為疼愛,兩人親如母女,七十多年來,尤其是晚年的宋美齡,更與孔二小姐相依為命。
1992年夏,宋美齡的外甥孔令侃辭世。1994年,親如女兒的孔令偉去世。 1996年底,她心愛的孫子蔣孝勇因食道癌病逝。1997年9月22日,宋美齡剛剛度過百歲華誕,她喜愛的兒子蔣緯國由肺炎感染敗血症病逝。她非常悲痛,也深感蔣家後繼無人了。她不僅失去了親人,也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宋美齡心中的至痛。年老孤獨的心情她是難以向晚輩與佣僕傾訴的。
百歲壽宴萬人矚目,風姿不減當年
1997年3月20日,宋美齡在期待和祈禱中迎來了她的百歲華誕。3月初,在臺灣為宋美齡舉行的祝壽活動也變得緊鑼密鼓,媒體大肆宣傳,報刊紛紛刊發政治人物的回憶錄。宋美齡為這次慶祝活動定了一個原則,就是"控制規模,不搞聲張,外嚴內松"。
臺灣方面有"中華婦聯會代表團" 、華興中學及育幼院組成的師生代表團、"中國國民黨祝賀蔣夫人百歲華誕代表團"三個代表團前往紐約祝壽。
3 月18日晚,由國民黨及紐約僑界共同主辦祝壽餐會,由數十僑團代表及個人共800多僑胞參加,祝壽活動達到高潮,場面壯觀熱烈。宋美齡在歡度百歲壽辰時享受到了快樂溫馨和此生成功的滿足,這是她自1975年離開臺灣後的史無前例的個人崇敬活動,說明歲月的滄桑無法消退她的輝煌。
1997年3月23日,家人為她舉行百歲壽宴時,她仍顯得神采奕奕,雍容華貴,流露出高雅和慈祥。她頻頻舉杯致謝說:"恭備薄酒一杯,不言盡在酒中。"世紀的風霜,沒有掩蓋她的美麗,風姿不減當年。
民間對宋美齡的百歲誕辰也開始了動員,一下把孤寂了幾十年的宋美齡再次推到了萬人矚目的顯著地位。
2003年3月20日是宋美齡106歲華誕。華興中文學校早就開始在籌辦慶祝活動。就在籌劃這個特殊的壽慶時,媒體傳出宋病重的消息。所以,臺灣"婦聯會"臨時決定打破慣例不準備去美國賀壽。她106歲的生日是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寓所度過的。
七個月後,也就是10月23日23時17分,美國東部時間2003年10月23日晚11點,宋美齡在美國紐約寓所於睡夢中平靜去世,享年106歲。
106高齡辭世,遺恨空留紐約
宋美齡逝世後,海內外,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不管是學術界,還是政界,對她進行了多方面的評價:
在美國,各主流媒體都以顯著位置報導宋美齡逝世的消息。《紐約時報》、美聯社、CNN等主流媒體都及時發布了相關消息。《時代》週刊稱宋為"鋼鐵塑成的花朵",並以此為主題發表悼念文章。歐洲和日本等國的報紙刊物,把宋美齡逝世當作新聞事件一樣,都將有關文字和圖片放在了突出的重要版面。
在臺灣,轟動更大。正在美國洛杉磯訪問的國民黨主席連戰聽到宋美齡逝世的消息後,立即改變行程,趕赴紐約。24日上午,國民黨緊急召開治喪委員會會議,決定連續三天降半旗以表哀悼。
中華民國通過"行政院"會議決議,總統陳水扁頒布褒揚令給予褒揚,並致送"國旗"覆棺。由於家屬認為宋美齡已經入殮,陳水扁致送"國旗"與連戰致送黨旗到紐約後並未舉行覆棺儀式。
中國史學界對宋美齡的評價在主流上是肯定的。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謙平教授說:"宋美齡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宋的一生值得肯定。"
儘管她生前表示不希望葬在美國,但她還是於十多年前在紐約芬克里夫墓園選購了一處墓室。該墓室內有6個墓穴,宋的墓室緊挨著大姐宋靄齡、姐夫孔祥熙的墓室。孔氏夫婦的子女孔令侃、孔令偉、孔令傑也都安放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