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臺灣的大選,我除了每天看《海峽兩岸》,還從電腦收看臺灣電視,選情的迭蕩起浮令我神往。 3月22號投票,下午四點開始檢票,七點多國民黨宣布馬英九勝選,立時馬、蕭總部歡呼響徹雲霄,選民喜極而泣;民進黨承認落敗,謝蘇總部前支持者也流出了悲傷的眼淚,場面十分感人。
對比大陸的選舉,真是天壤之別,在大陸不管哪一級的選舉,選民都非常冷漠,兩者相比,不禁要問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別?觀察臺灣的選舉,我覺得臺灣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一)民意至上的臺灣選舉
臺灣選舉中民意得到充分的表達和尊重,民意至上是臺灣選舉的核心價值;民意有多種表達途徑。投票當然是民意的定量表示。在這個之前,臺灣的民意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方式傳達出來。可以參加政黨的造勢大會,可以參加遊行,也可以用電話在電視的"扣應"節目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批評,這都是民意表達的大眾化形式。
每個電視臺、報紙都有一些名嘴、名筆,他們是民間的喉舌,他們不斷地收集民意,然後獨立地發表出來。
還有很多的民意調查機構,隔三差五的通過隨機的電話訪問調查民意,以後公布調查結果。一些事件發生了,他們會立即做民調,公布候選人支持度的變化,如兩位候選人要舉行辨論會,會前會後都做民意調查,這成了民意表達的重要渠道,事後人們發現很多調查的結果和真實情況八九不離十。
因為怕民調不准,影響選情,投票前十天不准公布民調,但政黨內部還在做民調,如藍營的四立委到謝、蘇總部踢館,消息傳出,馬英九支持度下降4個百分點,於是馬立刻出來公開道歉,多次大鞠躬,犯錯的一個立委被迫自動退黨謝罪;綠營莊國榮,粗言批評馬英九的父親,使綠營支持度下降6個百分點,謝長挺馬上公開道歉;再如,西藏鎮壓事件出現後,被認為"親中"的馬英九,支持度下降兩個百分點,馬立刻表態: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他當選後可能考慮抵制奧運。
兩黨總統候選人經常關注民意,及時地調整政策,民進黨提出"入聯公投",支持要求加入聯合國的民意,國民黨不甘落後很快提出了"返聯公投"與之對應。
大陸的選舉,看不到民意的表達,更看不到有什麼公開的民意調查,所謂的選舉只是任命制的另一種表達形式,根本沒有競選,當局逼著選民投贊成票,去年有個辦公室主任聽說我要"競選"競嚇了一大跳。
(二)高度透明的臺灣選舉
臺灣的選舉各個階段都是高度透明的。在初選階段推舉候選人就有公開的競選活動,為了產生兩黨的候選人競爭者用各種方式發表自己的政見,舉行辯論會。民進黨,四大天王為當候選人爭得不可開交,互不相讓,最後謝長廷與蘇貞昌相持不下,甚至一度翻了臉。
國民黨為提出候選人也是激烈角逐,最後馬英九和王金平各拉人馬,相持不下,各人表白自己的觀點,互不相讓。王金平甚至批評馬英九不是本省籍,而不願與他合作,結果馬英九只得另擇副手,成立了馬、蕭總部參加競選。
大陸決定候選人完全是黑箱操作,廣大選民誰也看不到這些候選人的政見和有什麼優缺點;臺灣的投票過程、檢票過程完全透明,選票的形式在電視上進行廣泛的介紹,投票的現場允許記者採訪並隨時報導;為了防備有人做手腳,規定投、檢票必須在同一個場所,按臺灣的講法,票箱不能長腳,怕長了腳運送中作弊。這次大選投票下結束後,馬上當場檢票,有人監票,記者的攝相機、照相機就在旁邊,隨時記錄、報導。這樣的透明不給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
這與大陸的直接選舉有極大的差別,去年我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選基層人大代表的選舉,投票結束後票箱不知搬到哪裡去了,三天之內沒有開票的結果,第四天上午才公布了指定候選人的得票數,獨立候選人得了多少票沒有數字,在哪裡開票?由哪些人檢票?誰都說不清楚。
(三)司法的獨立下的臺灣選舉
臺灣的選舉體現了司法的獨立和效率。很多有爭議的問題和案件都能夠得到司法的公正、及時地處理,如馬英九的特別費案,雖然綠營要求判刑,但二審合議庭認定無罪,使他有 了參選資格,並最後當選總統;再如大選投票最後一天,民進黨控告國民黨耗費四億僱車接送選民,是變相買票,法院及時公開澄清,斷定該行為不違法,從而使選舉能夠正常進行下去。
大陸在基層選舉中,出現了很多組織者違法現象,法院應該受理,如2007年我向區法院控告基層組織者侵犯我參選的權力 ,他們竟電話回覆"我們不受理選舉案件"。一般的競選者只能忍受這種不公正的待遇。
(四)競選和競選文化
振興經濟要實行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是平等競爭,企業之間、商品之間要平等競爭。我們推行市場經濟已經二十年了,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政治上平等競爭?競爭會給經濟帶來活力;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政黨、政治人物的競爭不是同樣會給政治帶來活力嗎?從臺灣選舉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有了競爭的環境、競爭的規則,在競選中,就能出現一批政治上的精英、活動家和一些有活力的能夠代表民眾的政黨。成熟的政黨、成熟的政治人物必須經過競選的洗禮。政治上的壟斷、各級政治領導人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只能維持一個極權的統治,只能製造腐敗、腐朽和腐爛。政黨的競爭、政務官員由競選產生,還能夠提升政務官和政黨的素質,能夠清掃污垢,能夠淘汰政界的落伍者。一個政黨壟斷政權,拒絕外界的批評和制約,必將會走向腐敗、腐朽,現代政黨必須要經過競選的洗禮才能誕生。對一個多年執政的政黨,又缺少內部的民主機制,只有競選失敗,才能夠促使他冷靜思考,反省錯誤。
(五)臺灣的經驗是大陸的榜樣
多少年來,在大陸禁談臺灣經驗,不但經濟不能談,在政治上更不准談臺灣經驗。現在大陸危機四伏,貪腐遍地。大陸有識之士已經看到大陸必須有場重大的"變革",沿著什麼方向變?說穿了就是:自由化民主化,政治和經濟一樣都需要反壟斷、提倡競爭,在競爭中變革,國人迫切需要方向和燈塔,需要榜樣。燈塔和榜樣在哪裡?就在我們身旁,這就是與我們同種同文、一海相隔的臺灣。
臺灣選舉後,美國布希總統發表評論,他說:"臺灣再次展示了民主自身的力量和活力",他稱臺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評論很精準,臺灣當然也是大陸的民主燈塔,是大陸的榜樣。
大陸和臺灣很快就會三通,很多人有了去臺灣觀光考察的機會,觀光什麼?可以看山看水,遊覽市容,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去看看、去體會一下臺灣的制度、文化及各界人士的素養。
在談及政治改革的時,人們往抱怨中國有很多不利因素,如大陸缺少歐美的西方文化和影響,缺少和歐美的接觸,缺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但是很多人忘記了,就在我們身邊,還有臺灣和香港。他們正是中華民族接受西方文化的秀代表,他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定繼承者,現在讓我們通過兩岸關係改善的機遇,去接觸現代民主文化和優秀的傳統,用以推進我們的民主化,現代化。
臺灣原來是一黨獨大的威權統治,二十年前在蔣經國的主導下,在黨外人士的推動下,取消黨禁報禁,走上民主化的道路,因為缺少經驗,缺少民主社會所要求的政治人物,結果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和波折。但是經過二十年的拚搏,達到了現在的成熟,他們走過的路,值得我們認真觀摩,學習,總結,臺灣應該成為大陸民主化的楷模和榜樣,我們和應該通信息,通媒體。臺灣的電視應該在大陸轉播,臺灣的報紙應該允許大陸居民訂閱,至於網路更不應該封鎖。關於這方面的意見,我在十年前就曾向國務院提出建議,但至今沒人搭理。
(六)大陸渴望政黨和平輪替
臺灣從1996年開始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至今已經完成了四次直選,兩次政黨的和平輪替,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實現了臺灣第一次政黨和平輪替,這次馬英九以58%的得票率,再次使國民黨成為執政黨,實現了第二次政黨輪替,既沒有暴力事件,也沒有群眾對抗,選舉結束當晚謝長廷向馬英九提出祝賀,馬英九也向謝長廷致意,並允諾,將把謝長廷提出的某些競選綱領,納入自己的執政之中。
陳水扁執政後期政績不理想,弊案多出,,使民意支持率急劇下降。民眾發出政黨輪替的呼聲日甚一日,國民黨抓住時機,提出"向前行拼經濟"口號,符合選民的意願,最後贏得選舉,得票率是四次民選總統中是最高的,超過民進黨17個百分點。民眾用選票把國民黨推到執政黨地位,用選票懲罰了民進黨。
民進黨執政八年,政績不佳,被拋棄,形成了政黨輪替。
在大陸掌權五十九年的執政黨,犯過許多重大的錯誤,帶來一場場的災難,現在貪腐遍地,民怨四起;人們在苦苦思索,大陸,為什麼不能出現政黨輪替?大陸很多人,渴望政黨和平輪替,輪替必須開放報禁、黨禁,但是如何"開放",我想還是要靠國人的觀察、思考、交流和身體力行。
2008年3月27日於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