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3-07 11:08:56作者:
昨天是中共宣傳中的「學雷鋒紀念日」,但是事過境遷,大陸媒體在隨機採訪中,發現,九成以上的受訪大學生早就忘記這個日子,有些大學生和小學生更是不知道雷鋒是誰,也有記者試著在這一天學學雷鋒幫助他人,卻遭遇尷尬,出手幫助14次竟13次遭到拒絕,還一度被誤認為別有企圖,甚至有一次還差點被當成賊。
九成大學生不記得雷鋒紀念日
3月5日這一天,南方都市報記者在廣州大學城隨機採訪50名大學生,問「3月5日是什麼日子?」 結果發現只有兩人答得出,其中一人是經多次提示後才說對的。
「植樹節?」「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吧?」48位同學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當記者告訴他們昨天是「學雷鋒日」時,許多學生都顯出一臉的驚訝,25名女生中有 16人表示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大三女生小林說:「這有什麼可關注的呢?」當問到學雷鋒應該如何做時,25名男生則有13人回答遲鈍,或者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做。
華師大一位女生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學雷鋒行動日,也不清楚雷鋒的故事,覺得這只是小學生才做的事情。
小學生:雷鋒是抓妖精和尚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你知道雷鋒是誰嗎?」昨天傍晚下課時分,都市報記者走上新港西路街頭,就這兩個簡單問題隨機訪問了50名小學生,超過三分之二同學不知道昨日是雷鋒紀念日。
至於「雷鋒是誰?」,答案可謂千奇百怪。很多同學當即回頭小聲問同伴,然後捋捋後腦杓說「不認識」。有的說是「當兵的」,有的答道「天堂裡的英雄」,有人甚至想到「抓妖精的和尚」。追問下去,原來這名小學生將《白蛇傳》的雷峰塔和雷鋒想到一起了。
近四成認為:辦公室學雷鋒有「私心」
據報導,大陸某知名求職網站日前推出一項「辦公室學雷鋒」調查,有來自廣州、北京、上海等地6000多名職場人參與。
結果顯示,近七成職場人稱自己身邊有「雷鋒」同事,「給飲水機換水」成為最常見、最常做的好事,另有近四成白領坦言做好事是為求得好人緣。有6%的職場人表示,通過幫助別人可以積累人脈關係,為自己未來的職場發展奠定基礎。
學雷鋒14次被拒13次 差點被當成賊
3月5日這一天,鄭州晚報一名記者在鄭州街頭掃街體驗「學雷鋒」,結果令人尷尬——兩天內出手幫助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絕,還一度被誤認為別有企圖,甚至有一次還差點被當成賊。
當時,一位20歲左右的殘疾人,衣衫襤褸地趴在一輛自製的四輪車上,雙手撐著地艱難地前行,行到二七廣場西邊一個拐角處時,輪子卡進了地磚縫裡,一時動彈不得。
晚報記者上前將四輪車抬出地磚縫,不少市民馬上露出驚詫的眼神。「騙子,穿得那麼體面,還指使殘疾人乞討,都不要給他錢。」一位老太太把記者當成乞丐的後臺老闆,不停地在提醒市民不要上當。
此外,晚報記者還隱藏身份聯繫了市區幾家敬老院,表示想上門「學雷鋒」後,結果都遭到了拒絕。
火車站5次出手助人僅一次成功
晚報記者在鄭州火車站看到一名婦女站在路邊,腳下放著一個大提包、一個小包,一臉犯難的樣子,隨上前問是否需要幫忙提包。沒想到這位大姐將他推開,一臉警惕地說:「我是本地的!不用提!」
改名記者再三表示是學雷鋒做好事,她冷冷地說:「我不需要你幫忙。」一邊走一邊罵「騙子」。記者急忙上前表明是記者,在學雷鋒日做好事。女青年端詳了記者一會兒,才半信半疑地把行李箱遞給記者,並十分小心地跟在後面。這是該作者在火車站5次出手,唯一成功的一次。
文章感嘆道: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雷鋒精神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陌生。做了好事不是被人當成「傻帽兒」,就是被人認為另有所圖,甚至招來麻煩時,很多人對當今社會是否還需要學雷鋒產生了疑慮。
九成大學生不記得雷鋒紀念日
3月5日這一天,南方都市報記者在廣州大學城隨機採訪50名大學生,問「3月5日是什麼日子?」 結果發現只有兩人答得出,其中一人是經多次提示後才說對的。
「植樹節?」「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吧?」48位同學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當記者告訴他們昨天是「學雷鋒日」時,許多學生都顯出一臉的驚訝,25名女生中有 16人表示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大三女生小林說:「這有什麼可關注的呢?」當問到學雷鋒應該如何做時,25名男生則有13人回答遲鈍,或者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做。
華師大一位女生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學雷鋒行動日,也不清楚雷鋒的故事,覺得這只是小學生才做的事情。
小學生:雷鋒是抓妖精和尚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你知道雷鋒是誰嗎?」昨天傍晚下課時分,都市報記者走上新港西路街頭,就這兩個簡單問題隨機訪問了50名小學生,超過三分之二同學不知道昨日是雷鋒紀念日。
至於「雷鋒是誰?」,答案可謂千奇百怪。很多同學當即回頭小聲問同伴,然後捋捋後腦杓說「不認識」。有的說是「當兵的」,有的答道「天堂裡的英雄」,有人甚至想到「抓妖精的和尚」。追問下去,原來這名小學生將《白蛇傳》的雷峰塔和雷鋒想到一起了。
近四成認為:辦公室學雷鋒有「私心」
據報導,大陸某知名求職網站日前推出一項「辦公室學雷鋒」調查,有來自廣州、北京、上海等地6000多名職場人參與。
結果顯示,近七成職場人稱自己身邊有「雷鋒」同事,「給飲水機換水」成為最常見、最常做的好事,另有近四成白領坦言做好事是為求得好人緣。有6%的職場人表示,通過幫助別人可以積累人脈關係,為自己未來的職場發展奠定基礎。
學雷鋒14次被拒13次 差點被當成賊
3月5日這一天,鄭州晚報一名記者在鄭州街頭掃街體驗「學雷鋒」,結果令人尷尬——兩天內出手幫助14次,竟13次遭到或直接或婉言的拒絕,還一度被誤認為別有企圖,甚至有一次還差點被當成賊。
當時,一位20歲左右的殘疾人,衣衫襤褸地趴在一輛自製的四輪車上,雙手撐著地艱難地前行,行到二七廣場西邊一個拐角處時,輪子卡進了地磚縫裡,一時動彈不得。
晚報記者上前將四輪車抬出地磚縫,不少市民馬上露出驚詫的眼神。「騙子,穿得那麼體面,還指使殘疾人乞討,都不要給他錢。」一位老太太把記者當成乞丐的後臺老闆,不停地在提醒市民不要上當。
此外,晚報記者還隱藏身份聯繫了市區幾家敬老院,表示想上門「學雷鋒」後,結果都遭到了拒絕。
火車站5次出手助人僅一次成功
晚報記者在鄭州火車站看到一名婦女站在路邊,腳下放著一個大提包、一個小包,一臉犯難的樣子,隨上前問是否需要幫忙提包。沒想到這位大姐將他推開,一臉警惕地說:「我是本地的!不用提!」
改名記者再三表示是學雷鋒做好事,她冷冷地說:「我不需要你幫忙。」一邊走一邊罵「騙子」。記者急忙上前表明是記者,在學雷鋒日做好事。女青年端詳了記者一會兒,才半信半疑地把行李箱遞給記者,並十分小心地跟在後面。這是該作者在火車站5次出手,唯一成功的一次。
文章感嘆道: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雷鋒精神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陌生。做了好事不是被人當成「傻帽兒」,就是被人認為另有所圖,甚至招來麻煩時,很多人對當今社會是否還需要學雷鋒產生了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