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妻走在人潮熙攘的內灣小城,沿途的叫賣聲和逛街的人潮與往常並沒什麽不同,正因為沒什麽不同,才讓手提著狗狗造型燈籠的妻顯得與眾不同。從某個經過的店家裡傳出這樣的聲音:「今年總算看見有人提燈籠了!」這句話頗堪玩味,在元宵節的前夕又是週末夜晚,我們似乎真是小城裡唯一記得提燈籠的人!
大人或許童心不再,元宵記得吃湯圓就算不錯,早已忘記提燈的趣味!那小朋友也不感興趣嗎?當然不會,妻一路提著燈籠的高度就差不多是小朋友視界的高度,走過之處,祇見小朋友們都滿懷好奇且目不轉睛的注視著燈籠,童心未泯的妻為此洋洋自得,也難怪!她手提的是那晚內灣小城裡唯一的一盞燈籠。
現代的父母倒不會捨不得買燈籠給小朋友,可能祇是忽略了!但從小朋友注視燈籠的神情看來,小小心靈一定很好奇想知道,那個會發亮的狗狗到底是什麽東西?
回億小時候的元宵節,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用自製的奶粉罐丶竹筒丶紙糊竹編或白蘿蔔挖空來做燈籠。元宵節的晚上,匆匆吃過晚飯的眾家小朋友,便迫不及待的到約定地點集合,接著大夥興高采烈的提著各式燈籠,去走平常不敢也沒啥機會走的夜路,一路上嘻嘻哈哈有說有笑,彙集的燈火照亮了大地,那感覺至今難忘。
元宵節提燈籠的由來,有種說法是古時學子於每年正月開學時,家長會為子女準備燈籠,由老師點亮,象徵學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稱為「開燈」。後來就慢慢演變成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抗戰時期,在燈籠上繪製民間故事,教導小朋友認識自己的文化,又有了薪火相傳丶生生不息的意義。從元宵節稱為「燈節」來看,燈籠可說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
上元之樂樂掌燈,若能在熙來攘往丶穿梭如織的人群中,人手一個燈籠尋那品燈之樂,不怕都市斑斕的霓虹消了它的顏色,不怕喧鬧的煙火奪了它的雅靜,更好能提著它猜燈謎丶賞花燈去,或讓那「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的元宵古味也在今日重現,該多好!?
生活的充實與豐富在於「變化」,一成不變形同僵化的「過日子」,很容易讓生活失去了光彩。對此,智慧的古人早已有所認識,因而創造了各種節慶,並用心營造不同的過節方式,將平淡的日常生活加以變化,賦予不同的高低起伏又饒富趣味。
文化需要傳承丶傳統需要珍惜。且讓我們一同提燈賞燈去!別叫下一代長大後回億起的童年,沒有了提燈籠的記憶;更別讓延綿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式微!一如韓國搶先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真有點擔心,當這群不曾提過燈籠的小朋友長成國家的主人翁後,卻可能要到海外去尋那元宵節的味道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