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春牛」民俗百年後再現京城

發表:2008-02-05 00: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月4日,絕跡百年之久的民俗「打春牛」再現北京建國門古觀象臺,吸引了大批遊人。

北京晚報消息,70歲的耿大媽說:從小就只聽說過鞭打春牛,立春鞭打春牛的傳統從來都是在電視上或書上看過,今天特意來現場看看,還是頭一次見著。

據民俗專家介紹,立春為24節氣之首,每年的立春,民間就有迎春、鞭春和咬春的習俗。「鞭打春牛」的民俗據說從周朝就興起了。鞭牛是為了提醒牛:春天來了,該開始幹活了,別再偷懶了。可人們捨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紙造了個假牛,用柳條鞭打,把真牛牽過來看著。

被鞭牛的大小也有講究,迎春用的牛身長要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 365天;牛尾長一尺二寸,則象徵一年12個月;四蹄象徵四季;柳條象徵春天,在鞭牛活動中,假牛則被同比例放大。早年間北京城區的第一頭迎春牛被放在了東直門外。在過去,紙牛肚子裡會放著五穀雜糧,鞭牛過後居民就撿拾地上的五穀,泥牛則被居民「瓜分」,拿回家埋到土地裡,象徵五穀豐登。傳說中,一開始是芒神揮鞭,後來發展到在場的最高官吏或德高望重的老人揮鞭,到清朝,皇上也參與了進來,一人三鞭。」

上午10時30分,鞭春牛儀式正式開始。一頭身長1.8米、身高1.4米,與真牛大小和外形都十分相近的黃色塑鋼牛擺在舞臺的正中央,居民代表先後揮鞭,象徵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鞭過春牛後,孩子們將牛肚內二十袋裝有紅豆、玉米、小米、江米、薏米和紫米的雜糧分發給居民,寓意和諧、豐收。

據瞭解,春牛將在古觀象臺內擺放至正月十五,供遊人參觀、鞭打。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