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1-30 00:45:36作者:
截至2007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已突破1.5萬億美元。巨額數字已經把中國和美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美國人一面享受著中國的投資,一面擔憂著中國的金錢武器。
美國人很奇怪:上海與華盛頓特區氣候相彷,但它的公立中學沒有暖氣,冬天走進一間教室,你會看到40個孩子,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冬裝,他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北京的氣候更像波士頓,冬天的傍晚,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馬路牙子旁邊,忍受著漫長的等待,奮力登上擁擠得令人絕望的公共汽車,然後在擁塞不堪的道路上度過數小時。這就是中國樣本大都市。在甘肅農村,我看到18個初中女孩共用一間宿舍,肩併肩地像沙丁魚般地睡著。 更好的學校、更多的公園、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更清潔的空氣和水、更暢通的城市下水道,中國都還沒有,或者說還遠遠不夠。在個人收入水平上同樣如此。大工廠裡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約160美元/月,耕田的收入還只有這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他們在前進,但他們的起點非常低。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將自己的錢輸送到美國?
美國人均從中國借4000美元消費
黑石集團創始人和總裁史蒂芬·施瓦茲曼,就在去年他從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中賺得數以千萬計美元並想出聰明的辦法逃避納稅之前不久,一擲千金,花300萬美元為自己的60壽辰開了場生日晚會。在美國,施瓦茲曼為人所知的罪惡是貪婪;在中國,他的嫌疑是詐取普通中國人來之不易的現金。
去年6月,中國對黑石的投資,被美國媒體稱讚為精明老到的象徵。通過向美國最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投入30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中國政府在沒有引起美國人政治恐懼的情形下(它只購買了黑石8%的無投票權股份),與一家一流的西方公司聯手。與日本人和沙特人相比——他們在新富時期曾炫耀式地購買西方的名牌企業和地標建築而引起憤怒和嫉妒,中國人是平易低調的。
然而,6個月後,它看上去就不那麼精明瞭,至少從財政上來說如此。正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綜合指數飆升期間,中國對黑石的控股,從賬面上虧損了10億美元。另外,施瓦茲曼是共和黨的一個主要募捐人,2007年,布希總統參加了共和黨在施瓦茲曼位於曼哈頓的寓所裡舉行的籌款聚會。在耶魯大學比布希低一級的施瓦茲曼和布希一樣是骷髏會的成員。有人懷疑,這是否意味著從中國人民那裡拿錢並將之捐贈給總統親信?
黑石案對中美關係具有潛在的深刻影響。中國老百姓補貼的不僅僅是黑石公司,而是美國的每一個人。30年的開放,中國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水準雖然得到提高,但更多地是促進了美國人生活水準的上升,這就是巨額貿易盈餘——1.5萬億美元,每天增加約10億美元,中國政府將其中大部分投資美國國債——的真實意義。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裡,富裕美國的每個人從較窮中國的某些人那裡借得4000美元。經濟中諸如此類的這許多不平衡,不可能無限地持續下去,但它終結的方式——是突然的還是漸進的,是以可控的理性方式還是驚慌失措的,將在此後數年裡對美國和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歐洲和其他地方的旁觀者也不能置身事外。
為什麼借錢給美國富人?
1996年,中國第一次積累起1000億美元的外國資產,主要是以美元的方式持有。到2001年,這個數目翻了一番;從那時到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又增加了6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名列次席的是日本,外匯儲備僅有中國的2/3,但它的經濟規模是中國的近2倍。中國的外國資產70%是美元,另外還有一些歐元和日元。中國對美投資大多數是保守的,主要是回報率低的產品,如國債和聯邦債券,而不是顯眼的高風險的黑石式投資。因為由美國政府支撐的國債和債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保險的投資。它們的利率比公司債券低,在過去的兩年裡,它們4-5%的年利率,已趕不上美元對人民幣5-6%的貶值速度。
美國人偶爾(雖然不經常)爭論,如此嚴重地依賴由外國政府控制的錢到底是利還是弊。與此同時,中國人自己也爭論,這筆交易對他們來說是否值。
哈佛大學校長薩默認為這種現象很怪異。他指的怪現象是,一個自己的諸多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的國家,會讓這1萬億美元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地方流向一個成熟富有的地方。上海與華盛頓特區氣候相彷,但它的公立中學沒有暖氣,冬天走進一間教室,你會看到40個孩子,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冬裝,他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北京的氣候更像波士頓,冬天的傍晚,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馬路牙子旁邊,忍受著漫長的等待,奮力登上擁擠得令人絕望的公共汽車,然後在擁塞不堪的道路上度過數小時。這就是中國樣本大都市。在甘肅農村,我看到18個初中女孩共用一間宿舍,肩併肩地像沙丁魚般地睡著。
更好的學校、更多的公園、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更清潔的空氣和水、更暢通的城市下水道,中國都還沒有,或者說還遠遠不夠。在個人收入水平上同樣如此。大工廠裡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約160美元/月,耕田的收入還只有這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他們在前進,但他們的起點非常低。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將自己的錢輸送到美國?對於這種怪現象,經濟學家會解釋說,中國到目前為止有世界上最高的國民儲蓄率。這聽上去很令人敬佩,但如果過於極端,就表明中國經濟沒有跟上世界其他地方的步伐。相比較,印度的儲蓄率約為25%,這表明印度人民消費了他們共同生產的東西的75%。最近,美國的儲蓄率有時候為負數,這意味著它消費的東西多於它生產的東西,不足部分通過進口彌補。
中國的儲蓄率是令人驚愕的50%,在和平時期,在任何國家都可能沒有這樣的先例。這並不意味著平均每個家庭儲蓄其所得的一半——儘管中國的個人儲蓄率也很高,大部分中國國民收入是以幾乎看不見的方式被「儲藏」起來的,以外幣的形式保存在國家手中。不過,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如此之快,雖然消費水平受到限制,但大多數人依然感到一年富過一年。
然而,說中國高儲蓄率只是描述了這種情形,而未能解釋:為什麼中國將如此多的財富輸送到美國,將廉價的資金提供給美國私房房主?為什麼在美元對人民幣不斷貶值下,中國還持有如此多的美元?追蹤美元的歷程——從美國消費者手裡到中國的工廠,再以國債拍賣形式流回美國,這種情形就很容易得到解答。
美國人很奇怪:上海與華盛頓特區氣候相彷,但它的公立中學沒有暖氣,冬天走進一間教室,你會看到40個孩子,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冬裝,他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北京的氣候更像波士頓,冬天的傍晚,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馬路牙子旁邊,忍受著漫長的等待,奮力登上擁擠得令人絕望的公共汽車,然後在擁塞不堪的道路上度過數小時。這就是中國樣本大都市。在甘肅農村,我看到18個初中女孩共用一間宿舍,肩併肩地像沙丁魚般地睡著。 更好的學校、更多的公園、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更清潔的空氣和水、更暢通的城市下水道,中國都還沒有,或者說還遠遠不夠。在個人收入水平上同樣如此。大工廠裡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約160美元/月,耕田的收入還只有這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他們在前進,但他們的起點非常低。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將自己的錢輸送到美國?
美國人均從中國借4000美元消費
黑石集團創始人和總裁史蒂芬·施瓦茲曼,就在去年他從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中賺得數以千萬計美元並想出聰明的辦法逃避納稅之前不久,一擲千金,花300萬美元為自己的60壽辰開了場生日晚會。在美國,施瓦茲曼為人所知的罪惡是貪婪;在中國,他的嫌疑是詐取普通中國人來之不易的現金。
去年6月,中國對黑石的投資,被美國媒體稱讚為精明老到的象徵。通過向美國最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投入30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中國政府在沒有引起美國人政治恐懼的情形下(它只購買了黑石8%的無投票權股份),與一家一流的西方公司聯手。與日本人和沙特人相比——他們在新富時期曾炫耀式地購買西方的名牌企業和地標建築而引起憤怒和嫉妒,中國人是平易低調的。
然而,6個月後,它看上去就不那麼精明瞭,至少從財政上來說如此。正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綜合指數飆升期間,中國對黑石的控股,從賬面上虧損了10億美元。另外,施瓦茲曼是共和黨的一個主要募捐人,2007年,布希總統參加了共和黨在施瓦茲曼位於曼哈頓的寓所裡舉行的籌款聚會。在耶魯大學比布希低一級的施瓦茲曼和布希一樣是骷髏會的成員。有人懷疑,這是否意味著從中國人民那裡拿錢並將之捐贈給總統親信?
黑石案對中美關係具有潛在的深刻影響。中國老百姓補貼的不僅僅是黑石公司,而是美國的每一個人。30年的開放,中國老百姓自己的生活水準雖然得到提高,但更多地是促進了美國人生活水準的上升,這就是巨額貿易盈餘——1.5萬億美元,每天增加約10億美元,中國政府將其中大部分投資美國國債——的真實意義。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裡,富裕美國的每個人從較窮中國的某些人那裡借得4000美元。經濟中諸如此類的這許多不平衡,不可能無限地持續下去,但它終結的方式——是突然的還是漸進的,是以可控的理性方式還是驚慌失措的,將在此後數年裡對美國和中國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歐洲和其他地方的旁觀者也不能置身事外。
為什麼借錢給美國富人?
1996年,中國第一次積累起1000億美元的外國資產,主要是以美元的方式持有。到2001年,這個數目翻了一番;從那時到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又增加了6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名列次席的是日本,外匯儲備僅有中國的2/3,但它的經濟規模是中國的近2倍。中國的外國資產70%是美元,另外還有一些歐元和日元。中國對美投資大多數是保守的,主要是回報率低的產品,如國債和聯邦債券,而不是顯眼的高風險的黑石式投資。因為由美國政府支撐的國債和債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保險的投資。它們的利率比公司債券低,在過去的兩年裡,它們4-5%的年利率,已趕不上美元對人民幣5-6%的貶值速度。
美國人偶爾(雖然不經常)爭論,如此嚴重地依賴由外國政府控制的錢到底是利還是弊。與此同時,中國人自己也爭論,這筆交易對他們來說是否值。
哈佛大學校長薩默認為這種現象很怪異。他指的怪現象是,一個自己的諸多需求尚未得到滿足的國家,會讓這1萬億美元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地方流向一個成熟富有的地方。上海與華盛頓特區氣候相彷,但它的公立中學沒有暖氣,冬天走進一間教室,你會看到40個孩子,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冬裝,他們的呼吸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北京的氣候更像波士頓,冬天的傍晚,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馬路牙子旁邊,忍受著漫長的等待,奮力登上擁擠得令人絕望的公共汽車,然後在擁塞不堪的道路上度過數小時。這就是中國樣本大都市。在甘肅農村,我看到18個初中女孩共用一間宿舍,肩併肩地像沙丁魚般地睡著。
更好的學校、更多的公園、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更清潔的空氣和水、更暢通的城市下水道,中國都還沒有,或者說還遠遠不夠。在個人收入水平上同樣如此。大工廠裡工人的平均工資收入約160美元/月,耕田的收入還只有這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人覺得他們在前進,但他們的起點非常低。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將自己的錢輸送到美國?對於這種怪現象,經濟學家會解釋說,中國到目前為止有世界上最高的國民儲蓄率。這聽上去很令人敬佩,但如果過於極端,就表明中國經濟沒有跟上世界其他地方的步伐。相比較,印度的儲蓄率約為25%,這表明印度人民消費了他們共同生產的東西的75%。最近,美國的儲蓄率有時候為負數,這意味著它消費的東西多於它生產的東西,不足部分通過進口彌補。
中國的儲蓄率是令人驚愕的50%,在和平時期,在任何國家都可能沒有這樣的先例。這並不意味著平均每個家庭儲蓄其所得的一半——儘管中國的個人儲蓄率也很高,大部分中國國民收入是以幾乎看不見的方式被「儲藏」起來的,以外幣的形式保存在國家手中。不過,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如此之快,雖然消費水平受到限制,但大多數人依然感到一年富過一年。
然而,說中國高儲蓄率只是描述了這種情形,而未能解釋:為什麼中國將如此多的財富輸送到美國,將廉價的資金提供給美國私房房主?為什麼在美元對人民幣不斷貶值下,中國還持有如此多的美元?追蹤美元的歷程——從美國消費者手裡到中國的工廠,再以國債拍賣形式流回美國,這種情形就很容易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