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導,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門證實,考古隊已搞清城址周圍的古地貌環境和經濟生產區,並在遺址中首次發現小麥遺存。
發掘領隊山東大學教授王青表示,龍山文化處於夏朝建立前,是中原地區社會劇烈轉變的時期。這次發現的城址廢棄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建築年代應在龍山文化中期前後。據報導,這座龍山文化城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金城村的中東部,大部分壓在村舍下,城牆埋於地下一點五米,殘高二至三米。
城址的平面形狀大致呈圓角長方形,面積達三十點八萬平方米。在西、南牆中部可能有城門,北、東、南牆外側發現有小河或排水溝環繞形成的防禦壕溝。
考古人員在西、東牆外分別發現大面積沼澤堆積和緩土崗,在居住堆積的灰坑中浮選出小麥、粟、黍、水稻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炭化遺存。專家推測,城外的沼澤和緩土崗應是種植這些糧食作物的生產經濟區,緩土崗的高處則是從事季節性生產的臨時住地。
另外,考古還出土刀、鐮、鏟等石器,罐、壺、盆、單耳杯和鼎等陶器,以及豐富的田螺殼和少量豬、狗、鹿等哺乳動物的遺骸。王青說,城址是目前河南省發現的第十一座龍山文化城址,也是豫西北發現的第三座同期城址,與不久前新發現的溫縣徐堡龍山城南北相距僅七點五公里。多座龍山城址的連續發現,充分顯示中原地區龍山時期社會急劇轉變的歷史面貌。
来源:中央社臺北二十五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