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一晒家鄉的過年風俗習慣


過年越來越近,歸家心思越來越濃,免不了思念著家鄉的過年風俗。共享出來,當作一份懷念。現在好多年輕人都出來了,都習慣了外面的生活,所以家鄉過年的習俗丟掉了好多!小時候習俗還比較多,那時候過年更有年味一些,所以我說的更多是那時候的習俗。

拋磚引玉 大家都來說說自己家鄉有意思的過年習俗嘛
  
首先從做年貨開始說起吧:
  
做年貨:
  
除了上街打年貨外,我們那裡大年三十前三到五天,家家戶戶就開始自製年貨了,像磨豆腐(一般是做成水豆腐、油豆腐、「讓豆腐」等等豆腐系列)、煎油果(就是類似街上賣的那種糯米油餅)、打糍粑等等,這些基本都是不太能守的食品。像臘肉、水酒等這些東西,早在過年前一兩個月就做完了。
  
除夕:
  
大年三十,應該算是全家最忙的了。早飯後,父母就開始殺雞宰鴨準備年飯,小成員們搞衛生、貼春聯、貼年畫。
  
中午吃飯前,家裡的男成員們(男人不在的,女主人代替)提著供品到祖宗墳上去祭拜,祖宗為上,年飯也得讓他們先吃啊!掃墓回來後,家裡的女成員也基本把年飯都準備好了,放完鞭炮後,一家人就開始吃團圓飯。團圓飯是在中午,所以叫年飯,而不是「年夜飯」。
  
初一:
  
新年第一天,做的很多事情,都得有講究。按老一輩的說法,初一是否喜氣祥和,預示著新的一年是否順順利利。
  
初一要「驅寒」(音譯,還有「出行」的音譯,實際的書面語言,本人至今不確定),這恐怕是我們那里特有的風俗。「驅寒」,也就是凌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不過有很多講究。一、時間不能選在凌晨0點,不能選在天完全亮或早飯後,而是在天麻麻亮,大概在凌晨4-6點之間;二、「驅寒」的一般只能是男成員,而且起來驅寒的要自己醒來,而不是被叫醒的;三、驅寒的鞭炮一定得夠長(越長表示鴻運越長久)、一挂鞭炮得一次性放完(鞭炮一氣呵成放完,表示新年諸事順利);四、「驅寒」放完的鞭炮不能讓小孩撿,也不能在吃晚飯前清掃。等等這些,讓「驅寒」變得尤為重要和神聖。所以,如果哪家過的不如意、不順利,老一輩的還時常會蹦出句:「看來是初一沒有‘驅好寒’啊」。
  
早飯也有講究,一般吃的是大年三十的剩飯(這表示「年年有餘」)、麵條或粉條(表示祝老人長壽、全家鴻運長久)
  
初一要講究祥和與吉利,所以說話有忌諱,不能帶「死」字,,也不能罵人吵架。
  
其實這些N多的老「講究」,都是祖輩遺留下來的習俗,有些迷信有些愚昧,但除了那些在後輩人無法接受的規矩,仍然不會有人刻意去改變它、去打破它,就像過生日吹蠟燭許願一樣,都是祈禱自己和家人在來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祈禱全家來年有好的收入,遵循一下老規矩也無妨。
  
拜年:
  
在我們家鄉,拜年算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和任務,佔據了「過年」時間這個絕大部分。親戚多的,基本要從初一開始,到元宵節,都得是走家串戶的拜年的過程中。
  
「初一崽,初二郎」,初一一般是向爺爺奶奶、叔伯鄰居拜年的,初二開始就是去外婆、舅舅姨姑家拜年了,而且通常是一家得吃一餐飯,碰到晚上的還得夜宿,所以親戚多,地點分布又廣的,拜年花的時間就特別長。要說明的是,出去拜年的一般是男主人帶小孩,女主人得在家接待來拜年的客人。等所有親戚都來拜完了,女主人就可以叫上自己的姐妹一起回娘家拜年了。
  
娛樂活動:
  
過年時期,鄉親們最富有的就是時間,自娛自樂的活動也很多。老年人自發組織的戲班子搭起了戲臺自演自唱;年輕後生的舞龍隊挨家串戶拜年賀喜;小青年們組織的村鎮籃球賽也是精彩紛呈;村村放起了各色孔明燈……等等等等,全民參與、老少同樂,其趣融融!
  
尤其是放孔明燈,這應該算是我這一輩從小到大,感觸最深的過年娛樂活動了。在每個村組,一般是幾個大人組織,為小孩們做好孔明燈,幾個「孩子王」便組織小孩們拿幾個器具,挨家挨戶的「湊油」,一路唱著童謠:「湊油放風燈,養豬三百斤,湊油放一放,養豬壯又壯」。每個人都希望新年有好收成,也便不在乎那點「油」了!小孩們提著「湊」來的油,淋在綁在孔明燈的布條上,點上火,孔明燈就騰空而起了。在組織者的一聲令下,孩子們就朝著跟著孔明燈追去,孔明燈飛的不遠的,基本能被孩子們追到,再拿回來重放,撿到孔明燈的就走在最前頭,被其他小孩簇擁著,享受著「英雄級」的待遇。所以每個人追起孔明燈來,也特別賣力。也有飛的很遠的,追不到了,大家就放棄,要是落在其他村組,免不了一場紛爭,最後還得雙方的大人來協調。直到元宵夜,所有的孔明燈都必須放出去,這項活動也便宣告結束。
  
隨著現在的後輩們與外界社會接觸的增多,家鄉的N多風俗都有所改變。大年三十晚的夜空中,燃放著越來越多、越來越絢爛的煙花;除夕夜,有人家開始學著煮餃子、吃餛飩;凌晨0點,開始有人家放鞭炮,真正意義上地「辭舊迎新」;拜年不再是耗盡大半個月的時間,串過主要幾個親戚家的門就算結束了;等等……
  
但更多現代文化的出現,也讓該保留的給遺丟了。越來越多的大人圍在了麻將桌前,沒人再對戲班、對舞龍舞獅有興趣;越來越多的小孩守在了電視機旁,看動畫片和肥皂劇也似乎比追孔明燈來的舒適一些;初一扯皮打架的隨處可見,沒人管那麼多的忌諱……
  
風俗在變,人文在變,但是只要身邊的親人那份熱情不變、家的溫馨氣氛不變,每年盼望回家過年的心情依然不會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