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星期二發表聲明,否認它所持有的與美國次級房貸有關的債券資產會使2007年的利潤大幅下跌甚至出現虧損。當天,該銀行的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被停止交易。經濟學家表示,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以及中國國內的信貸緊縮會導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增加。
*聲明利潤仍將增長*
中國銀行在其股票兩天來急劇下跌之後發表聲明,否認香港南華早報1月21號的有關報導。該報導說,中國銀行可能因為持有次按債券導致銀行2007年盈利大幅下降,甚至虧損。中國銀行在聲明中表示,南華早報的上述報導毫無依據,也不清楚其來源。
中國銀行還聲明,根據他們初步掌握的未經審計的2007年經營情況,並考慮次按債券減值和處置損失,中國銀行2007年稅後利潤較上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聲明表示,中國銀行將根據有關監管規定及時披露有關信息。
在南華早報報導了有關消息之後,中國銀行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價格星期一下跌了6.39%,星期二又繼續下跌了8.6%。
*被上交所停止股票交易*
對於股價的急速變動,中國銀行應香港聯合交易所的要求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董事會並不知悉導致銀行股票價格變動的任何原因,並且確認目前並沒有任何有關收購或變賣的商談或協議須予公開,也不知悉有任何足以或可能影響價格的事宜須予公開。由於中國銀行沒有及時對有關事態做出反應,上交所星期二停止了其股票的交易。
中國銀行是中國擁有次按債券最多的銀行。在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去年8月爆發的時候,該銀行報告說持有的次按債券資產達到96.5億美元,但是表示,他們預計這方面的損失應該比較小,因為它只持有信用評級高的資產。去年10月,中國銀行又表示,他們所持有的次按債券資產下降到79.5億美元,並且準備做出4億7千3百萬美元的潛在資產減值。
由於中國的有關規定並不要求中國的銀行在今年4月之前公布其在次按債券領域的損失,有分析人士猜測,中國銀行在次按債券中的損失可能高達20億美元,佔其所有次按債券資產的四分之一。這個損失會對中國銀行的盈利帶來一些影響。該銀行2006年的淨盈利達到創記錄的60億美元,去年第三季度的利潤為21.2億美元,同比增加23%。
一位最近剛剛訪問北京並且與中國銀行的高級官員舉行了會晤的消息人士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問詢時表示,他因為掌握有關的內部信息,所以不方便就此問題發表評論。不過,他表示,他並不對有關的問題感到關注。他還認為,市場對中國銀行的有關報導做出了過度反應。
*分析:中國的銀行難免不受美影響*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經濟學教授琳達.岳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國有大中型銀行最近幾年通過公開上市和獲得海外證券資產的形式加大了它們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因此難免不受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的影響。
她說:"我們已經開始聽到好幾家大型國有銀行,包括中國銀行,擁有與美國次按債券有關的資產。據信這些資產大約有100億美元左右,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所以今年,中國的銀行可能無法不受到次級房貸危機的影響。"
*分析:中國的銀行所受影響有限*
不過,這位經濟學家強調,次按債券只是這些銀行所持資產的一小部分。
她說:"大多數中國銀行的負債和資產仍然是在中國國內經濟方面。所以,100億美元也許很多,但是,中國的儲蓄率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每年的儲蓄額超過一萬億美元。中國的大銀行在這上面仍然擁有很穩固的立足點。"
這位經濟學教授還指出,由於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度不如西方,金融衍生產品也不像在西方那樣普及,因此即使受到次級房貸危機的影響,這種影響也是有限的。
如果中國的所有銀行所持次按債券據信為100億美元左右,而中國銀行所持的次按債券接近80億美元,那麼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銀行持有的次按債券資產在20億美元左右。
*分析:中國銀行業呆脹率或上升*
中國的經濟學家警告說,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的影響以及中國國內為防止經濟過熱和控制日益上漲的通貨膨脹而採取的信貸緊縮會使中國銀行業的呆脹率上升。
中國當局從1999年開始採取的對銀行進行資產重組以及大量注資等措施,大大改善了中國銀行業的呆脹率和資金充足率。到2007年底,中國主要的商業銀行,即四大國有銀行以及12個股份銀行的呆脹率從2006年底的7.5%下降到6.7%。在此之前,有些銀行的壞帳比例高達30%到40%。
分析人士說,中國當局為了控制資產泡沫和投資的過快增長而對房地產開發項目採取的大煞車可能會使數以千計的開發商和建築公司陷入倒閉,給銀行帶來更多的壞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