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1-23 13:21:34作者:丁抒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對我實行封鎖政策,以阻止盟國援華物資進入。在這種局勢下,雲南省主席龍雲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時,向蔣介石建議把雲南作為抗戰後方,修一條由昆明經滇西到緬甸的公路,連通仰光港和印度洋,開闢一條新的國際通道。
「抗日輸血管」滇緬公路
蔣介石當時就表示贊同。國民政府迅速與英國政府商定,以緬甸臘戍與我國畹町作為滇緬公路銜接點。滇緬公路的東段已於一九三五年開通,需要修通的是滇緬公路的西段,從下關至畹町進入緬甸。這一段路地勢險峻、環境惡劣,穿越怒江,瀾滄江,外國專家推論,修通這條路起碼要六年時間,至少也要三年,而蔣介石給雲南的期限是一年。
龍雲這個彞族人用雞毛信、手銬下達筑路飭令,並親自兼任滇緬公路總工程處的督辦。在資金、人力、技術、設備等都極為缺乏的情況下,全線開工。高山峽谷、急流險灘,工程極為艱鉅。建造滇緬公路的咽喉怒江惠通橋尤為艱難。十幾萬各族人民拚搏在全線工地上,每一天都有五六個、七八個人在工地死亡。僅用了二百八十七天,長達千餘公里的滇緬公路就全線修通了。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初,第一批六千噸軍火由英國輪船從蘇聯的奧德薩運至仰光港上岸,再經鐵路和滇緬公路運往中國境內。
大批美國援華的汽車運到了。一九三九年二月,三千二百多名南洋華僑司機先後回到祖國,駕駛貨車在滇緬公路上奔忙。這是一條「抗日輸血管」,堆積在仰光港的國際援華軍需物資被日夜搶運到中國大後方,其中主要是彈藥和汽油。
一九四○年十月日軍佔領了越南的河內,滇緬公路成了我國惟一的國際通道,支撐著中國的正面戰場。日軍成立以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為指揮官的「滇緬封鎖委員會」,先後六次出動一百架飛機對惠通橋狂轟濫炸。南洋華僑司機中有一千多人灑血犧牲在滇緬公路上。
一九四一年,中美兩國政府決定全面修復被日軍炸壞的滇緬公路。由美方供給修路機械和物資,中國負責施工。工程師李溫平博士被調到了滇緬路局。
正如李溫平在其自傳裡所說的:「從此我開始了具有意義的人生里程。」
李溫平有意義的人生里程
李溫平祖籍福建,出生於惠安縣農村。一九三四年從唐山交通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因接受長沙湖南大學的聘書,於一九三六年底回國。在國內繼續其學業,完成博士論文。一九三九年,密西根大學正式授予他運輸工程博士學位。
到了滇緬公路,李溫平帶領技術人員和民工改歪線、降陡坡,整平路基,鋪設柏油路面。畹町至昆明過去要走一個多星期,現在只需三、四天。李溫平獲得了滇緬路局局長發給的獎狀。
一九四一年底緬甸被日軍佔領,滇緬公路被切斷。中國派出十萬遠征軍越過惠通橋,在盟軍史迪威爾將軍指揮下配合英軍攻打日軍。但因指揮失誤及兵力懸殊,僅半年就全線潰敗,史迪威爾將軍步行二十天逃回印度。中國遠征軍遭日軍包圍,六萬將士埋骨異國荒山。
日軍用繳獲的美國汽車,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打到怒江邊的惠通橋西岸。日軍準備三個月內與廣西日軍會師昆明,繼而直搗我陪都重慶。由於守橋工兵及時炸毀大橋,使日軍的企圖完全破滅。此後中國軍隊與日軍以怒江天險為界,隔江對峙了一年。
一九四四年初,全面反攻開始。中美雙方簽訂了怒江戰役協議。雙方聯合搶修滇緬公路。李溫平當上了滇緬公路搶修工程的總工程師。
李溫平率領修橋隊伍搶修惠通橋時,日軍在西岸頑抗,從山上向大橋射擊,修橋隊伍時有傷亡。搶修工程之艱鉅和危險難以想像。司令員限令三十天通車,可是他們在美軍協助下僅用了十五天就完成了任務。
滇緬公路搶修後,中國遠征軍二十萬人渡過怒江,全殲了在緬甸的日軍。
「直搗東京之路」
鑒於中國和印度之間「駝峰航線」之漫長而艱難,美軍史迪威爾將軍向羅斯福總統提議,修建中印公路,使盟軍的援助物資得以從印度經陸路運抵昆明。與此同時,還鋪設一條從印度至昆明總長度為三千三百多公里的輸送汽油的管道。
中美兩國在重慶秘密商定後,中印公路和輸油管道開工。史迪威爾在公路起點,即印度的列多,豎起一面大木牌,上寫:「此為直搗東京之路」。
這一次,李溫平又被委派與美軍合作。他擔任工程處副處長,負責與美軍工兵團聯絡,包括工程進度、艱險地段筑路機械安排、施工、募集民工與勞務分配、民工糧食空投安排,協助組裝美軍空運來的筑路機械等。
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中美雙方筑路人員終於在緬甸密支那勝利會師。兩天後,第一批軍援汽車隊終於到達昆明。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頒發給李溫平一枚抗日勛章和一份證書,國民黨軍委會又頒發給他陸海空一級獎章一枚,執照一張。另外美軍總部獎給他錦旗一面,上面繡著中印公路路線和通車日期。美國總統杜魯門並授予他一枚「自由勛章」。因他正率隊搶修黔桂公路,不及赴美領取。美方把它存於國防部五角大樓。
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前,要求擔任公路總局第一機械筑路總隊總隊長的李溫平將所有重型機械運往臺灣。而他卻連同總隊的美鈔、黃金全部移交給了中共。
抗日功臣竟成「勞教分子」
中共建國後,李溫平先後擔任鐵道兵團機械筑路總隊長、總工程師,建工部機械施工總局總工程師。
一九五七年,當年提議修建滇緬公路的龍雲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在反右派運動中,他被中共打成「大右派」,全國聲討。時為建築科學研究院某研究室副總工程師的李溫平則成了工程界的「大右派」。人民日報特別發表了一篇文章:《在章伯鈞直接指揮下,李溫平在工程界搗亂》。
其實,李溫平連一句「右派言論」都沒有。他不過是農工民主黨北京市的聯絡人,章伯鈞宴請工程界人士時,受邀者的名單是他提出的。所以雖然沒有反黨言論,卻屬於「骨子裡反黨」的異類。他被「開除公職、勞動教養」,到黑龍江興凱湖勞改農場去了。
直到一九六三年,李溫平才離開北大荒回到北京。
八十年代赴美領取勛章
一九七九年他的「右派」問題被「改正」後,李溫平擔任國家建材總局總工程師,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及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
不過一直要到一九八四年七十二歲時,李溫平才獲准赴美,在一個特殊的授勛典禮上與老朋友薛德樂會面。那時薛德樂不是上校,而是將軍了。薛德樂將軍鄭重地將那枚睽違已久的「自由勛章」掛在了李溫平的胸前。
李溫平的這枚勛章,不僅記錄著這位工程師的卓越功績和他個人的光榮歷史,更是中國人民悲壯的抗日戰爭的見證。
多年前筆者拜訪李老時,他已年逾八十。今年李溫平九十五歲了。我衷心祝福他成為百歲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