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企業和外來員工撤離珠江三角洲,昔日的"世界工廠"正經歷產業升級換代的陣痛。官方媒體報導說,這是廣東省由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現代產業體系升級的必然階段。但民間看法卻不盡相同。
南方日報星期二以顯要篇幅報導了珠江三角洲產業界的動盪和迷惘。報導指出,入冬的珠三角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轉移之痛:上千家鞋廠倒閉,萬餘家港資企業面臨關閉潮,更多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計畫遷離這裡。
報導說,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曾經獨領風騷多年的珠江三角洲,昔日熱鬧、輝煌的"世界工廠"的場景或將成為歷史。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珠三角的產業界,特別是中小企業便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成本提高,招工難、出口貿易受挫等等,各種企業負荷接踵而至,而從2008年1月1號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終於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世界鞋都"之稱的東莞市,約1000多家制鞋企業中就有2、300家倒閉。廣東制鞋業比較集中的東莞、惠州、廣州、鶴山和中山等地區共有5000至6000家鞋廠,最近2、3個月內,就有1000多家關閉,其餘的許多也正在考慮北上或南下,把工廠遷往東南亞國家或內地其他成本較低的省份。
*面臨生死攸關選擇*
廣東經貿人士表示,在服裝、紡織、塑料製品、電子元件和金屬製品等行業,都出現企業大規模撤離的情況,其中港資企業受到的影響最大。香港駐廣東經貿辦事處主任梁百忍預言,未來2年,珠三角8萬加工貿易型港資企業都將面臨生死攸關的選擇。他呼籲港商要盡快選擇轉型升級或者遷移。
總部位於香港的亞洲鞋業協會副秘書長朱啟龍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了中小企業在珠三角的困境。他說:"人民幣的問題、佣工成本增加的問題、原材料漲價的問題是最關鍵的。許多中小型企業是代工或來料加工,國外下單,中國生產,然後出口外賣,利潤本身是相當薄的,由於前面所講的原因,利潤就越來越薄。許多中小型企業沒有資金做後盾,沒有更大的接單量和生產研發能力,自然要倒閉。"
外資企業大量倒閉和撤離給珠江三角區的經濟造成衝擊和震盪。觀察人士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深圳的獨立評論人士朱健國把珠江三角洲繁華後的蕭條比喻為中國大躍進之後出現的災難,看法相當悲觀。
他說:"由於新勞動法和其他政策性問題,廣東的港企和外資企業正在大量關閉死亡。可以預見,到08年底到明年,中國表面的繁榮下面隱藏的問題將大量暴露出來,58年大躍進後是死人,現在是死企業,但是死一個企業就意味著幾百幾千個工人失業,形勢非常嚴峻。"
*產業提升必然現象*
珠海的民營企業家唐廣武卻認為,目前珠三角出現的震盪是中國產業提升的必然現象,是由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現代優化產業系統過渡的必然階段。他表示,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破產和搬遷是政府一手導演的,目的是迫使企業更新換代,提高工人福利。
他說:"從幾個政策上來看,首先是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這些外資企業就是一個最大的打擊。企業必須和員工簽合同,合同又不能隨意解除,你不僅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發給員工福利待遇,而且以後還要長遠地保證他們的利益,包括他們的退休金和養老金。僅此一點,那些手工作坊式的企業就受不了。"
亞洲鞋業協會的副秘書長朱啟龍也樂見中國調整產業結構,他說,就在許多傳統的港資制鞋企業紛紛撤離的同時,許多國際先進位鞋企業進入了珠江三角洲,包括義大利著名的威波拉摩公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