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1-20 19:29:00作者:王東民
新年伊始,溫總理連發數道金牌抑制物價的上漲,頻率之密、力道之大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罕見。大有要將飛漲的物價追回的決心。 溫總理的金牌的特點 其一,核心直指日常生活品。初級產品、原材料、電器、通訊等產品不在其中。原因是關係到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的價格飛漲,嚴重影響到大眾的生活質量。據官方公布數字,去年5月份以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今年1月上旬,36個大中城市荳油、豬肉、牛肉和羊肉零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8%、43%、46%和51%。 其二,手段近乎直接干預。要求企業在產品價格變動時,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申報或者備案的;不得提前提價的;提價須提供材料說明理由,須經價格主管部門認可後並在許可的提價幅度內提價,企業還須執行規定的差價率或者利潤率。 對達到一定規模的批發、零售企業一次調高價格達到4%以上、10日內累計調價達到6%以上或30日內累計調價達到10%以上的,需在價格調整後24小時內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書面報告調價情況。價格主管部門如有異議,需要在3個工作日內責令有關經營者恢復原價或者降低調價幅度。對於違反價格干預措施的行為,價格主管部門將責令經營者改正,並依法予以處罰。 1月15日,並罕見的由國家點名包括台商背景的統一、頂新等十二家企業產品出廠提高必須提前10個工作日內將提價申請書面報告送達發改委。 其三,力度空前強大。凡違反規定者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其四,動作迅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年初即簽署第515號國務院令,公布 《國務院關於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該決定已經2008年1月9日國務院第204次常務會議通過。比其它可能惠及百姓的規定的頒布要快得多。緊接著國家發改委又出來講話、發布具體執行的細則。 顯然,中央當局已經意識到經濟出現問題,5000年盛世的讚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GDP不能當飯吃,稅收增加看來對經濟的改善起了副作用。當前的物價已經極大損害了民生,當局必須在社會穩定、政權安全與經濟掠奪之間進行平衡。這是關係政權安危的抉擇,與西方經濟管理在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點不是一回事。 毛澤東曾經感慨中國老百姓「好」──如何蹂躪也不反抗,江核心也說中國老百姓目前不需要民主權利,只要有飯吃、有錢賺就行。可是老百姓「好」需要一個前提,即能夠生存。當物價飛漲,民生不斷惡化達到臨界點,就會觸犯眾怒,當民眾日常吃穿住行都已經成問題時,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時,老百姓就不再「好」,會在坐以待斃與鋌而走險之間選擇,這種後果任何人都知道。 目前中共當局已經意識物價問題到可能會嚴重影響到社會安定,危及政權安危,所以溫總理連發強制金牌,行逆市而為的無奈之舉。 應當說,溫總理這樣做短期內會收到一定效果。中國雖然改革開放多年,許多領域放開,但是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程度,對所有權主體的干預,並沒有實質的變化,具有可逆性。政府可以以任何藉口直接作用於經濟活動主體的行為。 現實中國的大陸,各類產品、勞務、資產的價格的形成,不僅取決其稀缺程度,而且要看政府管制的程度,政府在價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房地產的價格,如果沒有政府的參與其中就不會不斷推高。如果股市不是政府的扭曲化管制,價格就不會如此虛高。 此次政府的干預,就是利用了其在經濟中直接干預企業微觀活動的慣性,順理成章地扮演著對全部經濟活動全程指揮、管理的角色。溫總理金牌不是對某個人、某個企業的管制,是對整個經濟循環、經濟活動的的管制,讓人感覺彷彿回到計畫經濟時代。 可以判定,金牌發出後,運用輿論宣傳、行政手段、重刑、以及殺一儆百的手法殺幾個出頭鳥,百姓生活或暫時不會惡化,保持相對的平穩。 同樣,還可以判定,溫總理的金牌的效果不會持久。 首先,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通貨膨脹。試想,上游在漲價、下游的企業能束手待斃嗎?民眾手中的貨幣不值錢了,不是從貨幣發行的源頭下手,卻要限制價格能奏效嗎? 中國目前是開放的經濟體,金融產品、貨幣、商品、勞務流通雖然還存在若干樊籬,但趨勢無法改變。國際的商品價格,如原油、糧食、礦產等商品的漲價,國內市場不可能波瀾不驚。 中國的強制結售匯制度被動發行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匯率制度導致大量熱錢的湧入、江朱時期大量國債發行並在貪官手中沉澱…….,都可能成為流動性過盛的始作俑者,並通過現體制下經濟循環誘發通貨膨脹。 在這種情況下限制物價肯定不會持久。 其次,它會助長本已經權力很大的各級政府對經濟的管制權。成為行政系統擴大權力、濫用權力的藉口,之後矯枉過正。 據報刊載,西安市物價系統短短一個月內出動2700餘人次,對70餘個大型超市、農貿市場、批發市場,3400餘個食品賣場、網點、門店進行了檢查,包括洗染、食用油、鹽、幼兒園等。罰款幾十萬元。大有會天天查,月月檢的架式,如果這樣的態勢在全國漫延,不知是什麼樣。 雖然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此次列入臨時價格干預範圍的是極少數價格上漲較多且與居民基本生產生活關係密切的重要商品。不會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政府干預的是企業的不合理漲價。但執行這個規定的是目前的官僚體系,是一個沒有制約的專權體系。 價格是市場交易中的核心內容,是利益分配的一種工具,此次價格管制在執行過程中或許會成為官僚體系榨取中小企業的一個新型工具,會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的枷鎖,使它們在變幻的市場中自主性下降,使本來已經很艱難的經營活動雪上加霜,初期他們會以降低服務水平、減少生產或暗中漲價的方式來防止損失,隨後可能乾脆關門、破產。一旦中小企業受累,就會引發失業率上升,並引發蕭條的連鎖反應。最後中央可能又要在治安與蕭條之間進行再次平衡,放鬆價格管制。 第三,從長期的經濟發展來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商戶會接受價格管制的做法嗎。經濟管理當局應當清楚,目前價格管制的環境與當年計畫經濟價格管制的環境已經大不一樣。 計畫體制下,多數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由政府負責,吃穿住行按計畫分配,農村有合作醫療、城市大病統籌,民眾生活在大鍋飯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企業不是全民就是集體,農村是集體所有制,商品、農產品價格由政府管制,指令、指導價格佔了大部分,達到90%。當年的連花生、瓜子都要計畫供應給居民。此時,價格管制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可是,目前中國只有4%的商品為政府定價。約96%的商品都是由企業、商戶根據市場供求自行定價。企業、商戶的交易行為大量、隨時在發生,政府根本無法全面實時控制。如果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新一輪的執法,只會使正當經營的中小企業損失慘重,非嫡系的外企與大企業也會受累,投資、經營環境變得更加差,繼而產生黑市、地下交易。 朱鎔基國企改革,讓國企職工下崗做小買賣,等他們能夠自食其力之後,又要讓他們交待漲價的理由,交待成本構成,公平嗎,他們能接受嗎。他們的成本中官僚盤剝的部分如何上報。 第四,石油、石化、能源、電訊、電力、煤炭、公路、鐵路、銀行、房地產等行業的壟斷企業,是目前國家控制的經濟命脈行業,也是穩定價格的重要的基礎與源頭行業。 可是,恰恰是這些壟斷企業在執行名義老闆──中央政府的價格管制規定上出了問題。這些壟斷企業利用其壟斷地位、與政府的特殊關係,與銀行的緊密結合,長期盤剝下游企業,在低效率下獲得暴利。在享受了一輪又一輪漲價之後帶來的暴利,必然會對價格管制進行頑強抵制。因為那樣會減少它們的收入,甚至暴露官商勾結、盜竊國庫的勾當,導致資金鏈斷裂。 前一階段中石油對成品油的限價的態度就非常能夠說明問題。中石油利用其壟斷地位,藉口與國際接軌,不斷抬高成品油價格,中央政府限制價格時,中石油就限供,導致各地供應緊張。當中央政府強制要求其執行時,年獲得可以達到千億中石油,居然向中央政府申請虧損補貼。 目前中國大陸的許多壟斷行業、企業,已經有政治利益化、政治集團化的趨勢,政治利益與壟斷企業的結合反對價格管制的阻力會更加強大。如中石油的原老總、現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就是中石油此次杯葛物價管制的後臺老闆。此外,出於政治的考慮,江派也樂得見到胡溫政府治理下經濟混亂。此次通貨膨脹、包括股市價格的跌宕起伏,後面就有江派興風作浪的影子。 今天的中國,通貨膨脹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政治問題。 由上可見,在中國的體制下,溫總理的價格管制走的不會很遠。胡溫從江澤民、朱鎔基手中接過的這輛車還會以原有的速度向下滑行。價格管制這種制動手段只能見效於一時。 普通民眾會在初期看到政府強大的權威,可能會受益於一時,體會到價格管制的好處,甚至會緬懷毛澤東時期憑票證的供給制。但這都是短暫的,隨之而來的是長期的無可選擇的低水平生活。 外資企業,包括港台企業也可以品嚐一下計畫經濟的味道,對這個高速發展的怪物有了新的認識。 損失最小的還是官僚體系的權貴,價格管制與否他們的地位不會變,他們只會從管制中受益,從可能的價格雙軌制中受益,即使茅台酒從2007年年初以來8次提價,也不影響他們對酒當歌。用一個腐敗的系統去執行關係民生的工程,即使目的是好的,方法也對頭,結果卻肯定不理想。 當官的做惡,百姓買單,以後的機會也許不多了。套用電影中的一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博訊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