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寒山寺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究其因,人們不難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相傳唐朝張繼因此詩聲名大著。詩天下傳誦,黃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閶門外楓橋古鎮,始建於南朝時期的蕭梁代天監年間,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曾名"楓橋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為"普明禪院"。範成大《吳郡志》載:"普明禪院,即楓橋寺也。在吳縣西十里,舊楓橋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貞觀年間,傳說聖僧寒山子者,曾"來此縛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後,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寒山子是唐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世人既不知其來歷,也不知其姓氏,見過他的人都說是個"瘋僧"。他隱居在天臺唐興縣西七十里號為"寒岩"的地方,過著"獨自居,不生死"的生活(寒山子詩集),平時以樺皮為冠,布裘破敝,木屐履地,形容枯悴,或長歌徐行,或叫噪凌人,或望空獨笑,或沉思玄想。但出言吐語,都頗具哲理,口中常唱詠道:"咄哉,咄哉!三界輪迴。"
因經常往來於天臺國清寺之間,而認識了那裡的燒火做飯的拾得和尚,在那兒找些剩菜充飢。唐貞觀年間閭邱胤即將赴任臺州刺史,忽然頭痛難忍,醫藥無效。恰逢國清寺主持豐干禪師前來拜謁,察見病情,聲稱不必憂慮,吮水一噴,病人頓覺神清氣爽,頭疾霍然而愈。閭邱胤心裏甚覺奇異,即向豐干禪師詢問臺州有何名賢。豐干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見之。"並告之國清寺寒山、拾得實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閭邱胤到任三日後就去國清寺,在廚房見到 "狀如貧子"的寒山、拾得,躬身禮拜。兩人連聲吆喝,呵呵大笑,說道:"豐干饒舌!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攜手出寺,歸寒岩而去。閭邱胤率眾騎馬隨後追趕,到了寒岩,只見寒山子逕直由岩縫進去了。騎眾催馬猛追,臨近岩縫時突然一聲巨響,白光閃耀周圍,岩縫閉合如壁,但奔馬已到壁前,掀起前蹄直撞過去,隨從收韁不住,紛紛落下鞍來。當清點馬匹時,五馬已不見,可岩壁上留有五馬形跡。這就是寒岩壁上"五馬隱"的古蹟。閭邱胤隨口佔一聯道:"寒山無蹤跡,五馬隱青山。"閭邱胤命僧人道翹搜尋遺物,在林木岩石及村墅屋間抄得詩歌三百餘首,編成《寒山子詩集》,流傳於世。
除了閭邱胤收錄的《寒山子詩集傳》,還有在宋僧讚寧著《宋高僧傳》中,也記述了他的靈異事跡。此外,在《仙傳拾遺》、《太平廣記》也有記載。今四庫全書中有寒山子詩集二卷。
明成祖永樂三年,深谷旭禪師募建殿室,設寒山、拾得、豐干之像,以茲紀念。後人稱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視為吉祥、歡喜的象徵,現在民間所繪和合二神仙像,穿綠衣,梳留海。持荷花者為拾得,捧園盒者為寒山,互相擁抱,笑作一團,即取和諧好合之意。
寒山寺以寒山而得名,以鐘聲而揚名。清代同治進士樊恭煦所作的一副寒山寺聯別具一格,聯曰:"江楓漁火,勝地重來,與國清寺並起宗風,依舊鐘聲聞夜半;木屐樺冠,仰天長笑,有寒山集獨參妙諦,長留詩句在吳中"把寒山與鐘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而這也正是寒山寺千古以來為人所傳頌的原因所在。
千年寒山寺歷經滄桑,興廢幾度。據《寒山寺志》載:"唐鐘治煉超精,雲雷奇古,波磔飛動,捫之有凌。"可惜唐代古鐘早已湮沒無存。明代嘉靖年間(公元 1522─1566年)重鑄青銅巨鐘,六如居士唐寅在《姑蘇寒山寺化鐘疏》中記敘甚祥,說此鐘聲音宏亮,聲聞十里。雖然後來明鐘也不知其所蹤。但是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在人們的頭腦中從未斷過。清代詩人王士稹船泊楓橋已是半夜,煙雨霏霏,還要登岸去寒山寺,"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鐘" 與"忠"同音,聽鐘聲可使人們增添幾分誠意,喚醒人們忠誠善良的本性。按佛經教義,聽鐘聲,便可得到層層解脫,有預祝人們幸福安康的意思。據《阿含經》載,釋迦牟尼佛講:"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地藏菩薩居住在仞利天,釋迦牟尼在仞利天為其母摩耶大人說法時,囑地藏菩薩長住世間,任命他為幽冥教主,救濟三惡道眾生之苦。打鐘的僧人一面口稱"南無幽冥教主大願地藏王菩薩"名號,隨稱名號隨打鐘,使三惡道一切受苦眾生,聞鐘聲皆得以地藏王的本願慈力而脫離一切苦難。
說起寒山寺千古傳頌的原因,人們往往想到張繼的詩《楓橋夜泊》,其實這只是外因條件,有詩的廟不在少數,有鐘的廟也更多,但為何寒山寺地如此獨步天下。寒山為一修煉者,以他留下的詩句來看,可視為一個開功開悟的人,"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書放屏風上,時時看一遍。"可見當時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修煉的人以他善化眾生的慈悲願力感召世人的覺醒,這也可視為寒山寺著名的內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