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塵封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二戰中應該和日本打的不是中國,而是蘇俄,日本並沒有計畫大規模和中國開戰,那個"蓄謀已久"和"處心積慮"的對華侵略是編造出來的。日本如果不和中國開戰,中共就沒有機會亂中奪權,日本如果進攻蘇俄,蘇俄就會多方受敵,把當時全世界唯一的一個共產主義政權消滅在搖籃裡。在蘇俄控制下的共產國際,不斷地號召各國共產黨犧牲自己國家的利益維護蘇俄,各國的共產黨也願意服從,他們把蘇俄當作世界革命的旗幟,這不是捏造,也不是秘密,武裝保衛蘇維埃就是當年中共的口號,這一切都是公開進行的。也有秘密進行的,那就是二戰的真正原因,這個秘密一直到現在封閉得死死的,近期沒有解封的可能,也許會成為永遠的秘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日本最想進攻也最可能進攻的是蘇俄。幸好歷史不算久遠,也幸好不是所有證據都被銷毀了。那我們就看一些,看當時是什麼情況,南京大屠殺也好冤有頭,債有主,讓生者明白真像,讓死者閉上眼睛。
1934年1月30日《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 ---《關於美國軍方對蘇日危機的看法》,這是篇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的報導,文章介紹了美國軍方對蘇日危機的看法,讓我們看這篇文章是怎麼說的。文章說: "在陸海軍部裡,高級將領們對於日本與蘇俄之間即將到來的軍事危機產生了意見分歧。但是值得報導的是,他們只是在危機到來的時間問題上意見不一,大多數都預料早晚會有一場戰爭。
"他們不同意斯大林對戰爭的觀點,斯大林要發展經濟來增強國家實力,所以才迴避這個問題。"(1)
這個報導很有意思,斯大林要發展經濟來增強國家實力,就迴避戰爭問題,這其實只是個委婉的說法。斯大林不作掩耳盜鈴的事。那不是"迴避",而是"處心積慮" 地避免,一句話,要把戰爭弄到別處去。美國人顯然是被斯大林矇蔽了,1933年的10月,就在《紐約時報》這篇文章發表前兩個月,蘇俄的間諜佐爾格就收到斯大林的命令,要他密切注視日本進犯蘇聯的企圖。(2)只有梁啟超看出了蘇俄的陰謀,早在1927年他就指出,蘇聯的目的就是要"犧牲了中國,作世界革命的第一步。"(3)這個陰謀站在蘇俄角度上說,也許無可厚非,從保護本民族的利益出發把禍水引到別處去好像順理成章的,但對中國來說這個計畫就未免太毒辣了。有這個已經謀劃好的即定方針,在面對虎視耽耽的日本侵略時,自然就把中國舉出去作犧牲了。更可惜的是中共配合了蘇俄的計畫。因為這個計畫對中共也有利,他們可以藉機奪得政權。
《紐約時報》的文章接著說:"荒木貞夫(1931--1934年任日本陸軍大臣)將軍,最近剛從日本軍部卸任,他就認為日本與蘇聯之間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這位將軍還認為每推遲一天時間都會對日本更不利。他的繼任者則認為拖延時間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拖延是被迫的。其原因在於距日本650英里外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駐紮有蘇聯紅軍。"(4)
這個在時局問題上的分歧也只是蘇日之間早戰晚戰的問題。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中國的海森威,那裡還有蘇俄操縱的第三國際,它每時每刻都在刺激著強國覬覦中國的胃口。日本內部兩個截然相反的觀點在蘇日必戰上卻是完全一致的,這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日本進攻中國是"蓄謀已久"的和"處心積慮"的觀點。
當時中國已經基本被日本搞定,"中國的版圖和人口已被日本通過軍事和外交的手段強行劃分,這時如果日本人行動迅速就可以來對付蘇聯,也就是說可以避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飛機帶來的災難。"這就是當時美國記者的看法,這個看法可以說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日本當時唯一顧慮的是在進攻蘇聯時有中國人從被後配合蘇聯威脅日本。但他們錯誤地認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追隨者全部都是中國人,並不是蘇聯人,莫斯科同陝西和福建之間也並不存在溝通與效忠關係。"(5)當然,他們這種錯誤估計有利於作出向蘇俄攻的決定。日本人並不傻,面對中國這個人口氾濫卻資源有限的大國,就像一隻耗子對著大象,就算大象隨便讓它吃,它能吃得下嗎?而進攻蘇俄卻不存在這個問題。
至於為什麼後來日本沒有進攻蘇聯而是轉而來侵略中國,以致於再後來發生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那就需要另外寫長文章來論述了。不過可以順便提一下的是:已經有作家論證了,斯大林在中國的紅色代理人是引發中日全面戰爭,也導致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6)
2007年12月14日寫於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註:
(1)海南出版社《新聞與正義.普利策新聞獎獲獎作品集》第843頁。
(2)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克格勃全史》第194頁。
(3) 1927年5月5日致孩子們《梁啟超全集》6265頁,原文中說:"原來在第三國際指揮之下的共產黨,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犧牲了中國,來作世界革命的第一步。在俄國人當然以為得計,非如此他們便不能自存,卻是對於中國太辣手了。"梁啟超還說:"他們最盼望帝國主義高壓中國,愈高壓則他們的運動愈順利。"
(4)同(1),第844頁。
(5)同(1),第845頁。
(6)見張戎著《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電子版,第1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