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火證明默克爾正確






德語媒體高度關注中國政府收回對德國財政部長的訪華邀請一事。南德意志報發表社論認為,北京發火證明默克爾總理實施了正確的對華政策:

"德國的政府首腦勇敢地談人權、要求中國認真制止產品仿冒、終止歐洲片面面向中國的亞洲政策。北京的共產黨當權者不喜歡看到這一切,這是意料中的事。過去 幾年,北京產生了一種誤解。科爾和施羅德執政期間,中國把德國視為特殊朋友。中國以為可以踐踏人權,而德國總是頂禮膜拜。

"現在中國人 吃驚地發現,默克爾掌權後這一切都變了。她看望受迫害的主教,不再去參觀中國軍營。指責默克爾的這些做法,是本末倒置。德國的亞洲政策沉湎於‘十幾億人口 大市場'美夢的時間太長了,現在默克爾寄更大希望於印度和中國的其它民主鄰國,這是正確的戰略。中國熱總有一天難以為繼,糾正中國熱早就應該進行。最遲等 到中國經濟的發動機運轉不靈時,大家就會稱讚默克爾的遠見。

"中國希望歐洲成為對抗美國的力量,德國應是中國最重要的助手。默克爾現在 反其道而行之,這也符合跨大西洋聯盟的利益。只要柏林堅持這條道路,就會像美國政府一樣,收到同樣的效果。長期來看,實力比阿諛奉承更能給中國留下印象。 所以,德國無須過高評價北京的威脅。中國會有時取消幾架空中客車或幾架波音的訂單,但從長遠來說,就像需要美國一樣,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需要德國和歐洲。"

每日鏡報認為,"中國的反應並不標誌這個崛起大國的新實力。相反,北京的怒火外交的背後是一種不安全感。中國在政治和經濟上融入世界的程度越深,外界壓力就越大。在人權和法制問題上,它必須遵守全球準則。"該報最後寫道:

"西 方國家政府今天不惜冒與北京對立的風險,是因為貿易發生了變化。多年來,德國受益於不斷增長的對華貿易,機械、汽車、基礎設施,德國公司向中國的出口多於 進口。為了不危及貿易發展,德國政界盡量不挑釁北京領導人。科爾和施羅德執政時,西藏、臺灣和天安門血案都是禁忌話題。

"而現在貿易變得對 北京有好處了,中國向德國的出口超過了進口。這帶來了政治後果:今天無論對北京、還是對柏林來說,貿易都同樣重要。現在還沒有跡象表明,北京在一段時間 內,會因為達賴喇嘛一事,減少向德國企業發出訂單,即使這樣做,也不會影響德中兩國的根本經濟關係。"



来源:DW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