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1-20 08:40:00作者:張淘
香港特區正面對三次選舉:今年十一月十八日的區議會選舉;十二月二日的立法會港島區議席補選;明年九月的立法會議席全部改選。第一、二次的選舉已迫近眉睫,而這兩次的選舉,又必然會影響到最重要的第三次選舉,所以也是不容忽視的。 零三年七月一日的五十萬人大遊行,強大的民眾壓力,迫使《基本法?第廿三條》的立法擱置,推銷這項立法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也因而辭職下臺,甚至特首董建華也因而辭職下臺。泛民主派乘這個大勢,在○三年的區議會選舉和○四年的立法會選舉,都取得了大勝,左派的民建聯和保皇的自由黨黯然失色。曾蔭權接替董建華後又連任,穩住了陣腳。這時候,中共十七大已開過,胡錦濤和溫家寶也穩住了陣腳。北京和香港一定會改變過去兩年的懷柔態度,要對泛民主派進行反擊。這三次選舉,是反擊的機會,於是吹響了瘋狂進攻的號角。 歪曲李柱銘 文革式批鬥 市民大都可以察覺的,就是歪曲和利用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刊登的文章《中國的奧運機遇》,煽動起淺薄的、粗暴的、義和團式的民族情緒,指責李柱銘是漢奸、賣國賊、吳三桂,進行文革式的批鬥。 李柱銘這篇文章,本來是極為溫和的。他不主張杯葛○八年在北京舉行的奧運,只是建議美國總統布希趁應邀參觀奧運訪華時,促請胡錦濤兌現中國二○○一年申請舉辦奧運時作過的承諾,改善中國的人權。他這番言論,竟被歪曲為勾結外國勢力,干涉中國內政,要求美國杯葛奧運。國際間的確有杯葛奧運的呼聲,李柱銘的言論雖然也與這呼聲一樣要求改善中國人權,但卻是反對杯葛奧運的,可謂溫和得多。 左派不惜錯譯李柱銘的文章,除了發動從報章到電臺的大規模抨擊外,立法會和區議會兩級議員還印發歪曲的傳單,挂出誣衊的街板橫額,一時漫天鋪地而來,令人愕然震驚。 李柱銘是民主黨前主席和泛民主派的主將,對他的攻擊也就是對整個泛民主派的攻擊。很顯明,攻擊的目的是打擊在區議會選舉中所有泛民主派候選人的聲譽,以及在立法會補選中泛民主派支持的候選人陳方安生,為她的對手葉劉淑儀造勢。 中聯辦領導 參選人空前 中聯辦設有香港工作委員會,也就是整個中共香港地下黨的領導機關,對泛民主派進行的瘋狂攻勢,都是在其統一領導下進行的。 在這地下黨的香港工委推動下,一些陳方安生的好友退休高官,倒戈去支持葉劉淑儀;一些一向不接觸政治的工商鉅子和藝人,成為了葉劉淑儀的提名人,一些過去曾以泛民主派面目出現的政界活躍人士,竟為葉劉淑儀助陣吶喊。這樣,使過去曾臭名昭著的葉劉淑儀聲望大為好轉。 還有一招,也可能是香港工委的中聯辦在背後推動。這次補選的參選人數是空前的,共有八位。除了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外,其他的六位,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當選的希望,甚至都得不到法定的得票率,要被沒收五萬元的保證金。他們為什麼也去參選呢?一方面使選民覺得這次選舉近乎胡鬧,失去投票的意欲;另一方面是「花多眼亂」,或可扯去百分之四、五本來會投給陳方安生的中間票,或無可適從而放棄投票。如果投票率低,是對陳方安生不利的。 選區被拆散 全職備參選 再來說區議會的選舉。在這方面,特區政府採取了一些對左派保皇黨有利的措施。 一、在重劃選區方面,一些選區改變了,把一些泛民主派實力強大的選區重劃,一些原任的泛民主派區議員的選區被拆散了,增加了競選的難度。 二、曾德成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後,撥款資助地區活動向左派保皇黨傾斜,讓他們有充足的資源去聯絡該區選民。 另外,一些過去中聯辦也曾部署的選舉工程,這次投入更大的人力財力,全面向泛民主派進攻。 中聯辦採取的部署如下: 一、一些新辟的居民點,成為新的選區,一早便派專人住進該區,全職準備參選,每天從早到晚都在該區活動。這些人靠什麼吃飯呢?他們有挂空名而不用上班的職業,支乾薪做地區工作,準備選舉。 二、動員一些高學歷的專業人士,空降泛民主派現任區議員的選區,競爭議席。這些空降候選人,從未做過地區工作,但有高學歷和專業人士的地位,不單只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容易取得中產者的好感。不少泛民主派的現任區議員,往往在學歷和專業地位上,是略輸一籌的。 無望也參選 目的在牽制 三、在一些實力較強的、泛民主派現任區議員的選區,本來很難奪去其議席,但也派人去參選。左派和保皇黨也派人去參選,目的不是當選取而代之,而是牽制,分散泛民主派的力量,不能分身份力去支援其他的地區。這些無望當選的人去參選,不但有人支持其競選經費,或還有其他的酬勞,何樂而不為? 四、一些本來是左派或保皇黨中的人,但在報名參選時,沒有公開其所屬政治團體的身份,掩人耳目。人們稱這些候選人為「潛水」或「對面海人士」。這些候選人也專選泛民主派候選人為競爭對象。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中聯辦根據民意調查,某些地區支持泛民主派的選民較多,而又對左派和保皇黨有反感,便採取這樣的策略。 五、除了李柱銘的文章外,還將會有其他的抨擊抹黑行動。在當前本港傳媒的受控和自律的情況下,除了《蘋果日報》外,其他的都或多或少受到中聯辦的影響。 泛民要團結 須遵守協議 這次區議會選舉,民建聯和自由黨都空巢而出,單是民建聯就有一百七十多個參選者,比歷屆都多。再加上自由黨、「潛水」候選人,泛民主派候選人可說沒有一個是沒有對手的。 反觀泛民主派方面,競選策略和方法上都沒有什麼大的改進,面對這樣龐大的瘋狂攻勢,選情十分險惡。如果能夠守得住原來的陣地,已算是不錯的了。 泛民主派的內部團結,更是使人扼腕,主要是社會民主連線與其他民主黨派的團結。例如:社會民主連線曾參與泛民主派的協商,一致通過初選只派一人代表去參加補選。勞永樂在初選輸了給陳方安生,便應該去支持陳方安生,但他們對陳方安生的競選卻很消極,甚至說了一些負面的話。 又例如在區議會選舉中,大家都經過協調,並同意每一選區只有一個泛民主派的候選人,不互相競爭。但社會民主連線也像左派一樣,派出「潛水」的候選人,去與泛民主派的候選人互鬥。這樣不但影響了一個選區的選情,也影響了整個泛民主派所有候選人的聲譽。 還未能估計這種不團結現象的出現,是否有中聯辦插手在其中。 投票率高低 是勝負關鍵 區議會的選舉由於選區分散,候選人眾多,一般人未注意到選情的險惡。在補選中,對手主要是陳方安生和葉劉淑儀,每天都有民意調查公布,矚目得多。最近的民意調查,以陳方安生獲壓倒性優勢。但如果在區議會選舉中泛民主派失利,那麼補選的形勢就會變得險惡。倘補選中陳方安生竟然落敗。那麼明年九月的立法會就可能險惡上加險惡了。 香港選民中,支持民主的到底佔多數。在過去歷次的選舉中,泛民主派與左派保皇黨的得票率,總是六與四之比。即使在瘋狂的攻勢下,這比率也不會有戲劇性的變化,關鍵在於投票率。投票率高的話,泛民主派還是會贏的。所以,在時日無多的情況下,泛民主派應著力去「催谷」投票,假如能有百分之六、七十投票率,便會贏。 --原載:《動向》,200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