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批零倒掛」,即成品油的批發價,要比零售價還高。一位政府發言人表示,此番提價完全是為了縮小國內成品油與國際原油之間的價格差距。這反映了中國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它一方面希望能降低通脹率,但同時又要顧及國營石油巨頭的利益。而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唯有放開油價,問題方能迎刃而解。
上週,中國各地均傳出了柴油短缺的消息,包括上海、廣州、深圳、許昌,甚至北京也未能倖免。在廣州,加油站外等待加油的汽車排起了長龍。由於很多加油站實行限量供應,有的司機甚至不得不跑上四五個加油站,才能加滿四分之一的油箱。
兩年前,廣東省也遭遇過一場油荒: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的加油站都挂出了「缺油」的牌子。媒體當時紛紛指責,國營石油公司企圖通過縮減產能,逼迫中央同意它們漲價的要求。中石油與中石化等國內能源巨頭都否認「逼宮漲價」一說。它們的確有著自己的難處:它們要進口天價原油,卻又不得不接受比國際市場價格低出很多的國內成品油價格。
中國此番提高燃油價格,主要是因為國際原油漲價,令國內煉油商的利潤大幅縮水。為避免虧損,一些企業無奈之下,只好實行限量供應,甚至終止柴油業務。
也正是在意識到石油提煉商的處境後,中央政府推出了油價調整方案。事實上,在原油價格為一桶80美元時,國內的提煉廠商每賣出一噸成品油就虧損近1,000元人民幣。國家發改委的發言人對新華社說:「如今原油價格已升至90美元以上,它們的虧損更加嚴重。」
在8月份CPI漲幅達6.5%時,中央政府曾承諾不會提高能源價格。如今,它顯然食言了。
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位經濟學家對《中國日報》表示:「由於國際油價與國內CPI持續高位運行,政府還可能在年底前採取為油企提供補貼,而不是進一步提高燃油價格的辦法。」
在九、十兩月,中國的CPI增幅分別達到了6.2與6.5個百分點,遠遠高出了全年3%的預定目標。國家發改委更是表示,在經過初步計算後,成品油價格調整,會將月度CPI推高0.0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鄧郁松說:「若根據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機制,國內燃油價格早就應跟隨國際油價而浮動了。此次的價格調整,得到多個政府部門的支持。若不出臺這一政策,柴油供應緊張的情況將持續更久,在原油價格繼續上漲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
中央政府也試圖通過此次的價格調整,來安撫國內煉油廠商的不滿。11月5日,國家發改委與中石化、中石油的有關負責人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確保零售市場穩定供應的措施,並力圖減少新價格對通脹的衝擊。國家發改委在會後稱,兩大巨頭均表示將擴大產能,確保國內供應。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若要一勞永逸地治癒令消費者與提煉廠商備受折磨的頑疾,唯一辦法就是徹底改革中國的油品定價制度。
為《上海證券報》等多家媒體撰稿的上海評論人鄧聿文說,理論上,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應與新加坡、鹿特丹與紐約三大市場的原油價格相一致,但實際上它既不追隨國際油價,也未能準確地反映市場的供求關係。
他表示:「由於國內油價嚴重偏離國際行情,從事上游業務的石油企業,紛紛向國際油價看齊,將上漲的生產成本,轉移給下游的國內提煉廠商。為何壟斷了上游產業鏈的中石油與中石化捷報頻傳,而國內的提煉廠商卻持續虧損?這就是原因所在。中石油與中石化是導致燃油短缺的部分原因,只要這個扭曲的油品定價制度依然存在,燃油短缺現象就會再次出現。」
他建議,中央政府應推出一項能更好地反映全球石油供求關係的價格制度。他說:「一個基於全球原油價格、而非油品價格的機制,將更好地反映全球的石油供求關係。它不僅會令消費者接受這個有著國際行情支持的價格,更會減輕本土提煉廠商的壓力。」
上週,紐約的原油價格達到了一桶95.93美元的高位。里昂證券的石油和天然氣分析師關榮樂(Gordon Kwan)相信,原油價格不久將突破100美元。路透社報導稱,在此番提價前,北京的柴油價格為0.64美元/升,而新加坡與英國則分別達到了1美元與2美元。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寧向東說,除改革油品定價制度外,中央政府還應允許私人與外資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加大市場競爭。作為中國油品市場的壟斷者,中石化與中石油目前控制了93%的煉油產業,更將全中國超過90%的加油站攬入麾下。
寧向東說,屢次的燃油短缺已為中央政府敲響了警鐘,敦促其真正放開油品批發市場。
為履行入世承諾,中國已開放了國內的油品零售與批發業務。不過,在兩大巨頭壟斷市場、行政規定複雜的大背景下,要在中國從事油品生意仍絕非易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亞洲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