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1-05 08:00:24作者:張健
包遵信
知識份子的楷模——包遵信
著名學者包遵信先生於2007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 包遵信先生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思想啟蒙運動的重要人物。現任的北京市長王岐山,二十多年前曾擔任過包遵信主編的《走向未來》的編委。
包先生,1964年至1976年任中華書局哲學編輯。1976年至1989年先後任職於國家出版局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期間曾任《讀書》雜誌副主編,《中國哲學》主編,《走向未來叢書》主編、顧問,《文化哲學叢書》副主編。
從1963年起,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化報》、《歷史研究》、《哲學研究》以及《中國論壇》、《明報月刊》等報刊發表中國思想史方面的論文約百萬字。出版過《跬步集》、《民主與啟蒙》等。
1989年參加天安門愛國民主運動,被當局扣上反革命宣傳煽動的罪名,被指控為「黑手。在他老家被抓時候,受盡毒打,後來他被判處5年徒刑。恢復自由後。他依然站在中國自由思想的前沿地帶。包先生從一個根植大陸的思想者,一個身材瘦弱的長者,成為聞名海內外的自由知識份子,用他畢生的精力,推動了無數人思想的升華,但他卻沒有分文收入,沒有生活的保障,先生去世時幾乎一無所有.
筆者18年前見過包先生, 一個豁達開朗的國士。先生生前時時刻刻都在關心中國民主化進程。同時作為國學大師,非常痛惜中華民族的文化,在中共建政後出現了斷代。
八十年代包先生主持的《走向未來叢書》是啟蒙一代人的一大套文化叢書,他用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過去接受的說教,把一代青年學子從過去接受的對世界和歷史的單線條的公式化說教中解放了出來。這套叢書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文化上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是當代中國的一個重要文化事件.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包先生身體力行,做知識份子的楷模,做青年學生的楷模,公開支持和聲援學生運動。同時,他也不屬於任何黨派,此則君子不黨也
「半世幽囚,志士未競啟蒙業;一生性情,書生不改求真心。」
汪兆鈞
時間進入21世紀,安徽省政協常委汪兆鈞在中共17大之後,於10月26日公開撰文發表致胡溫公開信. 在近四萬字的公開信中,汪兆鈞談及中國社會存在的「眾多的炸彈」;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國企改制及社會不公;政府的封鎖和媒體職能的失缺;臺灣問題與大陸政改;中國政治改革的對策等方方面面。汪兆鈞認為,政治改革勢在必行。公開信指出,當今最迫切的是停止對法輪功的迫害,同時對受害人給予國家賠償他呼籲胡溫當局實行政治改革,開放言論自由,釋放所有政治犯,平反六四,歡迎海外民運人士回國,共建民主中國。「希望出現中國的戈爾巴喬夫!出現中國的葉利欽!」
汪先生生於1948年,當過工人,服過兵役,當過教師,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力學院;1983年 下海 創建兆鈞食品廠生產麵包 ,創建兆鈞輕工業研究所 ,研製生產乳酸奶和兆鈞可樂等 ,兆鈞可樂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89年 研製生產塑料吹機,1992年 創建安徽同寶集團 。從90年代至今,國寶塑料吹瓶機遠落戶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安徽國寶集團曾經是世界上出口塑料吹瓶機臺數最多的企業。董事長汪兆鈞被選為安徽省政協常委。
有如此身家位份的中國省政協常委,本可以依照慣例做中國政治的花瓶,在所謂改革開放的溫柔鄉里吃香喝辣,可是他沒有。正如汪先生說的,「中國人都軟骨頭嗎?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種就永遠這樣嗎?」 汪兆鈞對記者強調:「我都這個年齡了,我要再不把心裏話都說出來,我太窩囊廢了。它越要打擊、壓制我,我就越要抗爭到底。」
汪兆鈞表示:「雖然我是個無神論者,沒有信仰,但大家可以一起共處。為什麼一個社會就只能有一種顏色,說一種話,這是不對的。你剝奪了別人的權利,中國憲法也好都規定有言論自由,這是基本的常識。」
汪先生說,我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站在自己辨別是非好壞的基礎上,講出自己良心應當講的話。
叩擊國人的良心
包遵信先生和汪兆鈞先生,在嚴厲的中國大陸,他們稱得上是有膽有識的一撇一捺的人。辨別是非、憤世疾邪、敢於針砭時弊,在國家民族關鍵時刻敢於拋頭露面,活出生命的真我,他們是挑起民族大義的中國人。他們的言行就是中國人的良心。同時他們也實踐中華民族的歷史,叩擊整體民族的良心。
(看中國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