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1-02 22:19:14作者:
中國水危矣!
我們不是在預測未來,我們是在發出警告!一個基於我們的記者行走於中國江湖的新聞調查,一份緊急的報告!
從炎炎夏日開始,到深秋葉落,本報多位記者跋涉於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行走於太湖、滇池,從眾川之祖的青藏高原,到渤海、黃海之濱,從流淌於大地上的河流、湖泊、近海,到藏於地層的潛流,進行了全方位的、持久的、縝密的調查。
你會看到,今天中國的水系是如何的千瘡百孔,如此的岌岌可危,又是何等的悲愴可憐。
對於水,人類的所有文明都極盡譽美與阿諛之詞,它孕育了人類的文明,賦予了人類生命。每一滴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川誕生的時候,它們都是一樣的:晶瑩、剔透、純潔而冰涼。但當它不再蕩起浪花、濁臭如漆時,水何堪以為水,水何堪以為美。
水之危機不是孤立的。由水危機帶來環境危機,帶來的人、動物、植物,包括所有的生命的生存危機,進而擴展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危機。
這是中國的困局:貧困———發展———資源需求———環境崩潰。「發展」是無法忽略的要求;但「限制」是一條救贖之道。取與舍,迂迴與前進,崛起與沉伏,循序與無道,竭澤而漁還是涵養山川。怎樣對待一滴水,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更關涉一個社會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
河川之危,無異於國家民族之危。水,以其柔軟和無形,將中國人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前面有兩條路:要麼一起成功,要麼一起失敗。
或許,正是因為前途無路,才需要找一條路。十七大建設生態文明的設想,讓我們看到,充滿發展渴望的中國,正在思考,正在選擇一條更好的道路。
星空燦爛,嫦娥一號遨遊於星海之中。它應該向地球多看一眼的,那個將它送上天際的星球,那一塊土地,那塊土地上的人。
人類搶先知道了只屬於上帝的秘密:地球是已知的被大氣、水、土壤覆蓋的唯一的星球,在宇宙中,它是多麼的脆弱和渺小,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一個系統中。而這個系統一旦破裂,將難以彌合。
拯救水,拯救江河湖海的美麗,是我們無法逃避無可辯駁的使命與命運。
海洋正在死去。中國的海岸線,正在變成一個巨大的排污現場。魚兒越來越少,魚苗難以長大,海水日漸渾濁,連空氣也變得難以忍受,曾經富裕、熱鬧的海邊開始成為不宜居住之地。逃離海岸線的故事正在蘇北至山東的若干個海邊小鎮上演,離開海岸線的情緒不知何時從北向南蔓延。當污水經過成百上千的江河匯流入海後,通過沿海鹽場晒制的海鹽,有毒的污染物又循環到人們的餐桌上。大海,正在變成危險的地方。
魚兒哪去了
渤海灣的天下魚倉已經快要顆粒無收,「多少魚都被嗆死了,沒了魚,人也快死了」
2007年7月3日,53歲的徐法海將60萬尾牙鮃魚苗放入渤海灣。這已是人稱「全國義務增殖放流第一人」的山東省招遠市渤海養殖育苗場場長徐法海的第三次義務放流。
此前,徐法海已經放流過80萬尾牙鮃魚和3668萬隻海蜇苗。
這個月,北京一家大連金石灘海鮮店的採購員王書全比往常苦惱許多。「顧客們都說蝦味道不好,魚也沒以前好吃。」他所在飯店的貨源大部分來自遼寧大連海濱的養殖場。
王書全按照老闆的吩咐尋遍京城幾大海鮮市場,試圖找到合乎顧客口味的海貨。「全是養殖的,現在哪裡還有真正海裡的?」幾天下來,他並沒有尋找到稱心的貨源,「從天津、山東、大連來的海貨供應不如往年多,可挑選的餘地不大。」
「現在連魚子魚孫們都撈起吃了,大的魚幾乎看不見,如此下去,子孫後代們的飯碗怎麼辦?」靠海為生的徐法海前幾年的生意並不差,積累了幾千萬元的資產,「可是,大海不像以往那麼富有了。」渤海灣的天下魚倉已經快要顆粒無收了。
山東省壽光市羊角漁港的河汊子裡停泊了更多的漁船,這個號稱渤海第一漁港的小鎮大街上刮著咸咸的海風,懸掛了國旗的數百條漁船是這裡的風景,擠滿了不寬的小清河河道。「市場快停了,沒有魚,還要這個渤海第一漁業市場幹什麼?」漁民王大有舉著沈重的鐵錘,重重地敲打甲板上的鉚釘。
招遠市和壽光市分別在萊州灣的東西兩側,徐法海放流的海鮮苗或許能夠到達這裡。「可是,那些苗能長大嗎?」王大有聽到這個消息後說。如果能,那些苗按照徐法海的計算,將為這裡的漁民帶來價值3700多萬元的收入。
2007年6月13日,山東省海洋漁業廳發布消息,山東省海域的污染區域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部、萊州灣和膠州灣局部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這是漁民擔心魚苗可能長不大的原因。「多少魚都被嗆死了,沒了魚,人也快死了。」山東省海洋漁業廳的監測顯示,萊州灣、膠州灣和渤海灣南部的黃河口等重點海域局部污染依然較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渤海灣及萊州灣的近岸港口、黃河、小清河、章衛新河等入海口和沿海企業排污入海口等周圍海域。
我們不是在預測未來,我們是在發出警告!一個基於我們的記者行走於中國江湖的新聞調查,一份緊急的報告!
從炎炎夏日開始,到深秋葉落,本報多位記者跋涉於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行走於太湖、滇池,從眾川之祖的青藏高原,到渤海、黃海之濱,從流淌於大地上的河流、湖泊、近海,到藏於地層的潛流,進行了全方位的、持久的、縝密的調查。
你會看到,今天中國的水系是如何的千瘡百孔,如此的岌岌可危,又是何等的悲愴可憐。
對於水,人類的所有文明都極盡譽美與阿諛之詞,它孕育了人類的文明,賦予了人類生命。每一滴水,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冰川誕生的時候,它們都是一樣的:晶瑩、剔透、純潔而冰涼。但當它不再蕩起浪花、濁臭如漆時,水何堪以為水,水何堪以為美。
水之危機不是孤立的。由水危機帶來環境危機,帶來的人、動物、植物,包括所有的生命的生存危機,進而擴展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危機。
這是中國的困局:貧困———發展———資源需求———環境崩潰。「發展」是無法忽略的要求;但「限制」是一條救贖之道。取與舍,迂迴與前進,崛起與沉伏,循序與無道,竭澤而漁還是涵養山川。怎樣對待一滴水,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更關涉一個社會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
河川之危,無異於國家民族之危。水,以其柔軟和無形,將中國人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前面有兩條路:要麼一起成功,要麼一起失敗。
或許,正是因為前途無路,才需要找一條路。十七大建設生態文明的設想,讓我們看到,充滿發展渴望的中國,正在思考,正在選擇一條更好的道路。
星空燦爛,嫦娥一號遨遊於星海之中。它應該向地球多看一眼的,那個將它送上天際的星球,那一塊土地,那塊土地上的人。
人類搶先知道了只屬於上帝的秘密:地球是已知的被大氣、水、土壤覆蓋的唯一的星球,在宇宙中,它是多麼的脆弱和渺小,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一個系統中。而這個系統一旦破裂,將難以彌合。
拯救水,拯救江河湖海的美麗,是我們無法逃避無可辯駁的使命與命運。
海洋正在死去。中國的海岸線,正在變成一個巨大的排污現場。魚兒越來越少,魚苗難以長大,海水日漸渾濁,連空氣也變得難以忍受,曾經富裕、熱鬧的海邊開始成為不宜居住之地。逃離海岸線的故事正在蘇北至山東的若干個海邊小鎮上演,離開海岸線的情緒不知何時從北向南蔓延。當污水經過成百上千的江河匯流入海後,通過沿海鹽場晒制的海鹽,有毒的污染物又循環到人們的餐桌上。大海,正在變成危險的地方。
魚兒哪去了
渤海灣的天下魚倉已經快要顆粒無收,「多少魚都被嗆死了,沒了魚,人也快死了」
2007年7月3日,53歲的徐法海將60萬尾牙鮃魚苗放入渤海灣。這已是人稱「全國義務增殖放流第一人」的山東省招遠市渤海養殖育苗場場長徐法海的第三次義務放流。
此前,徐法海已經放流過80萬尾牙鮃魚和3668萬隻海蜇苗。
這個月,北京一家大連金石灘海鮮店的採購員王書全比往常苦惱許多。「顧客們都說蝦味道不好,魚也沒以前好吃。」他所在飯店的貨源大部分來自遼寧大連海濱的養殖場。
王書全按照老闆的吩咐尋遍京城幾大海鮮市場,試圖找到合乎顧客口味的海貨。「全是養殖的,現在哪裡還有真正海裡的?」幾天下來,他並沒有尋找到稱心的貨源,「從天津、山東、大連來的海貨供應不如往年多,可挑選的餘地不大。」
「現在連魚子魚孫們都撈起吃了,大的魚幾乎看不見,如此下去,子孫後代們的飯碗怎麼辦?」靠海為生的徐法海前幾年的生意並不差,積累了幾千萬元的資產,「可是,大海不像以往那麼富有了。」渤海灣的天下魚倉已經快要顆粒無收了。
山東省壽光市羊角漁港的河汊子裡停泊了更多的漁船,這個號稱渤海第一漁港的小鎮大街上刮著咸咸的海風,懸掛了國旗的數百條漁船是這裡的風景,擠滿了不寬的小清河河道。「市場快停了,沒有魚,還要這個渤海第一漁業市場幹什麼?」漁民王大有舉著沈重的鐵錘,重重地敲打甲板上的鉚釘。
招遠市和壽光市分別在萊州灣的東西兩側,徐法海放流的海鮮苗或許能夠到達這裡。「可是,那些苗能長大嗎?」王大有聽到這個消息後說。如果能,那些苗按照徐法海的計算,將為這裡的漁民帶來價值3700多萬元的收入。
2007年6月13日,山東省海洋漁業廳發布消息,山東省海域的污染區域主要分布在渤海灣南部、萊州灣和膠州灣局部海域。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這是漁民擔心魚苗可能長不大的原因。「多少魚都被嗆死了,沒了魚,人也快死了。」山東省海洋漁業廳的監測顯示,萊州灣、膠州灣和渤海灣南部的黃河口等重點海域局部污染依然較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渤海灣及萊州灣的近岸港口、黃河、小清河、章衛新河等入海口和沿海企業排污入海口等周圍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