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0-25 07:40:52作者:陳破空
中共「十七大」落幕,胡錦濤與江澤民的微妙關係,始終是這次黨代會的最大看點。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本身,就是對江澤民「三個代表」的否定。即便在經濟規劃方面,胡江也互別苗頭。
5年前的中共「十六大」,由江澤民作「政治報告」,提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2000年翻兩番。今年的「十七大」,由胡錦濤作「政治報告」,看上去,2020 年翻兩番的目標並無變化,但在「國內生產總值」前,卻悄悄加了「人均」二字,似乎表明,江所堅持的,是「讓少數人先富起來」,而胡所強調的,則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溫家寶早就感嘆:「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暗示對江澤民好大喜功、一味追求總產值的做法,不以為然。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翻兩番,是一個什麼概念?2000年,中國人均產值為1000美元,到2020年,翻兩番,就是3000美元。而在臺灣、香港和澳門,人均產值,眼下已經高達2萬5千至2萬8千美元。對照之下,中國大陸與臺港澳的差距,依然令人咋舌!
當然,經濟藍圖,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十七大」的焦點,是人事安排,是權力分配,是權力鬥爭。
中共內部人士透露,「十七大」前,圍繞人事安排,中共高層權力鬥爭之激烈,為近三十年來所僅見。作為「十七大」的最後一幕,政治局常委出爐後,到記者面前亮相,竟遲到了半個多小時,這在嚴格照腳本演戲的中共那裡,顯然不同尋常。其中,可能只有一個解釋:即便到了最後一分鐘,胡江兩派的權力較量,仍然難以平息,而纏鬥不休。
如果說,在文明國家,選舉前,就能讓人看出誰勝誰負,那是因為,有民意測驗,選舉的結果,出自民意的走向;而在中共那裡,會還沒有開,外界就已得知會中的人事安排,不是因為透明,更與民意無關,乃是因為有人故意放風。
比如,今次中共的「十七大」,會前有關高層人事安排及習李變局的傳言,分毫不差,完全坐實。會前的傳言,與其說是外界打探的能耐,不如說是中共高層蓄意放風的結果。一則,胡江兩派各自放風,影響外界預期,造成有利於己方的輿論,所謂「先聲奪人」;二則,高層統一放風,造成權力分配的既成事實,以免黨外詫異、黨內不服。古人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中共那裡,成了「權力未定,輿論先行」。
於是,除了一些可以忽略不計的微弱調整,沒有新意,沒有懸念,就成為「十七大」的最大特點,其實,這也是近幾屆中共黨代會或人大、政協「兩會」的共同特點。
江澤民退休之後,從未停止干政,其干政的力度,屢屢讓外界驚異。這種驚異,已然經歷了三層遞進。第一層, 2002至 2003年,當海內外媒體普遍議論「中共最高權力將首次實現有序和平穩移交」時,卻驚訝地發現,在交出了「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之後,江澤民居然效法鄧小平,繼續留任「軍委主席」;2004年,當江澤民被迫交出「軍委主席」一職、外界普遍以為胡錦濤「大權在握」之時,卻又驚訝地發現,江澤民繼續通過遍佈黨政軍的「上海幫」或江系人馬,牽制胡錦濤。
最大的驚訝,恐怕還是2007年,當外界普遍以為在陳良宇下獄、黃菊暴亡之後,江系受到沈重打擊,胡錦濤將成為「十七大」的大贏家,豈料,江澤民竟能插手「第五代」人事安排,硬是將「李克強接班」的原案,變成「習近平李克強同時出線、習近平後來居上」的新版。
有人以為,安排習近平與李克強雙雙入局,表現中共的「與時俱進」:不再預先指定單一接班人。然而,古代封建專制王朝早就留下教訓:多名王儲爭位,往往引發慘烈的內鬥和悲劇。鑒於中共的封建性和專制性,重複歷史慘劇的可能性極高。
李克強從第一順位接班人,變為第二順位接班人,無疑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打擊。這種打擊,來自於江澤民的強力干政。李克強的挫折,就是胡錦濤的挫折。李克強和胡錦濤對江澤民的耿耿於懷,將毫無疑問。從此,江澤民的主要精力,就是防範和對付李克強,或者類似李克強一樣的人物,讓其不得伸展大志。
從政治局常委到政治局到中央委員會,人事安排,似乎處處體現胡江兩派的平衡。按常理,派系牽制、派系共治,具有一定的民主原理。然而,在中共那裡,就連這個原理也走了樣:並不是正常意義的派系制衡與監督,而是江系對胡系的制約與監視。「十七大」之前一度被熱炒的「政改」和「民主」話題,明顯遭到冷處理,這從一個側面證明,江系人馬的牽製作用,就是堵死政改,阻礙民主進程。
大概沒有人能夠料到,江澤民還有那麼大的影響、那麼大的能耐、那麼大的勁頭。沒完沒了的「垂簾聽政」,在中國,依然看不到盡頭。這是中國的悲劇,也是中共的不祥之兆。誰還敢預料?江澤民不再干政胡錦濤的第二個5年任期?乃至於,不再干政「十八大」?
與「十六大」政治局中地方大員過半的情形不同,「十七大」的政治局中,地方大員少於一半,應是胡溫用心之處。大處隱忍,小處用勁,大概就是胡錦濤的最大功夫。但能否從此削弱地方主義、改變「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尚有待拭目。
5年前的中共「十六大」,由江澤民作「政治報告」,提出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2000年翻兩番。今年的「十七大」,由胡錦濤作「政治報告」,看上去,2020 年翻兩番的目標並無變化,但在「國內生產總值」前,卻悄悄加了「人均」二字,似乎表明,江所堅持的,是「讓少數人先富起來」,而胡所強調的,則是「走共同富裕道路」。
溫家寶早就感嘆:「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暗示對江澤民好大喜功、一味追求總產值的做法,不以為然。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翻兩番,是一個什麼概念?2000年,中國人均產值為1000美元,到2020年,翻兩番,就是3000美元。而在臺灣、香港和澳門,人均產值,眼下已經高達2萬5千至2萬8千美元。對照之下,中國大陸與臺港澳的差距,依然令人咋舌!
當然,經濟藍圖,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十七大」的焦點,是人事安排,是權力分配,是權力鬥爭。
中共內部人士透露,「十七大」前,圍繞人事安排,中共高層權力鬥爭之激烈,為近三十年來所僅見。作為「十七大」的最後一幕,政治局常委出爐後,到記者面前亮相,竟遲到了半個多小時,這在嚴格照腳本演戲的中共那裡,顯然不同尋常。其中,可能只有一個解釋:即便到了最後一分鐘,胡江兩派的權力較量,仍然難以平息,而纏鬥不休。
如果說,在文明國家,選舉前,就能讓人看出誰勝誰負,那是因為,有民意測驗,選舉的結果,出自民意的走向;而在中共那裡,會還沒有開,外界就已得知會中的人事安排,不是因為透明,更與民意無關,乃是因為有人故意放風。
比如,今次中共的「十七大」,會前有關高層人事安排及習李變局的傳言,分毫不差,完全坐實。會前的傳言,與其說是外界打探的能耐,不如說是中共高層蓄意放風的結果。一則,胡江兩派各自放風,影響外界預期,造成有利於己方的輿論,所謂「先聲奪人」;二則,高層統一放風,造成權力分配的既成事實,以免黨外詫異、黨內不服。古人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在中共那裡,成了「權力未定,輿論先行」。
於是,除了一些可以忽略不計的微弱調整,沒有新意,沒有懸念,就成為「十七大」的最大特點,其實,這也是近幾屆中共黨代會或人大、政協「兩會」的共同特點。
江澤民退休之後,從未停止干政,其干政的力度,屢屢讓外界驚異。這種驚異,已然經歷了三層遞進。第一層, 2002至 2003年,當海內外媒體普遍議論「中共最高權力將首次實現有序和平穩移交」時,卻驚訝地發現,在交出了「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之後,江澤民居然效法鄧小平,繼續留任「軍委主席」;2004年,當江澤民被迫交出「軍委主席」一職、外界普遍以為胡錦濤「大權在握」之時,卻又驚訝地發現,江澤民繼續通過遍佈黨政軍的「上海幫」或江系人馬,牽制胡錦濤。
最大的驚訝,恐怕還是2007年,當外界普遍以為在陳良宇下獄、黃菊暴亡之後,江系受到沈重打擊,胡錦濤將成為「十七大」的大贏家,豈料,江澤民竟能插手「第五代」人事安排,硬是將「李克強接班」的原案,變成「習近平李克強同時出線、習近平後來居上」的新版。
有人以為,安排習近平與李克強雙雙入局,表現中共的「與時俱進」:不再預先指定單一接班人。然而,古代封建專制王朝早就留下教訓:多名王儲爭位,往往引發慘烈的內鬥和悲劇。鑒於中共的封建性和專制性,重複歷史慘劇的可能性極高。
李克強從第一順位接班人,變為第二順位接班人,無疑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打擊。這種打擊,來自於江澤民的強力干政。李克強的挫折,就是胡錦濤的挫折。李克強和胡錦濤對江澤民的耿耿於懷,將毫無疑問。從此,江澤民的主要精力,就是防範和對付李克強,或者類似李克強一樣的人物,讓其不得伸展大志。
從政治局常委到政治局到中央委員會,人事安排,似乎處處體現胡江兩派的平衡。按常理,派系牽制、派系共治,具有一定的民主原理。然而,在中共那裡,就連這個原理也走了樣:並不是正常意義的派系制衡與監督,而是江系對胡系的制約與監視。「十七大」之前一度被熱炒的「政改」和「民主」話題,明顯遭到冷處理,這從一個側面證明,江系人馬的牽製作用,就是堵死政改,阻礙民主進程。
大概沒有人能夠料到,江澤民還有那麼大的影響、那麼大的能耐、那麼大的勁頭。沒完沒了的「垂簾聽政」,在中國,依然看不到盡頭。這是中國的悲劇,也是中共的不祥之兆。誰還敢預料?江澤民不再干政胡錦濤的第二個5年任期?乃至於,不再干政「十八大」?
與「十六大」政治局中地方大員過半的情形不同,「十七大」的政治局中,地方大員少於一半,應是胡溫用心之處。大處隱忍,小處用勁,大概就是胡錦濤的最大功夫。但能否從此削弱地方主義、改變「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窘境?尚有待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