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0-12 09:01:12作者:陳曦 文征
第50像(原五四像 干下兌上 夬)改革開放
50
讖曰
磊磊落落
殘棋一局
啄息苟安
雖笑亦哭
頌曰
不分牛鼠與牛羊
去毛存鞟尚稱強
寰中自有真龍出
九曲黃河水不黃
金聖嘆:「此像有實去名存之兆,或為週末時,號令不行,尚頒止朔:亦久合必分之征也。」
一、眾解精華——解頌
【不分牛鼠與牛羊】
喻指「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這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指導精髓。為擺脫危機而改革,「不管它姓資還是姓社」,實際是走向私有化。共產主義名存實亡,沒人信了。
【去毛存鞟尚稱強】
「鞟」:音闊,整張曬乾的獸皮。「去毛存鞟」:獸皮連毛的都沒了,喻指中共只剩空殼了。「稱強」:逞強,號稱強大。與金聖嘆猜的「像週末那樣號令不行」的局面正相反。
國際共產主義陣營徹底失敗,東歐、蘇聯還政於民,都走上了民主自由的道路,唯獨中國紅朝,黨剩了空殼,還「稱強」呢。黨成了特權階層中飽私囊、維持特權的工具。
本句與著名預言《梅花詩》第8節中:「豹死猶留皮一襲」相應[1]。
【寰中自有真龍出 九曲黃河水不黃】(陳曦試解)
借古語「聖人出,黃河清」,來預示中國會出聖人。「真龍」:一般指天子,從《推背圖》後邊看,此處是喻指聖人。
二、 陳曦試解
1. 解讖
【磊磊落落 殘棋一局】
本句與北宋著名的預言《梅花詩》第8節「如棋世事局初殘」對應,喻指東歐、蘇聯九國改制,共產陣營解體,明顯地進入殘棋了。
「磊磊」:每個「磊」是3個石,三三得九,暗喻9個社會主義國家解體、改制。蘇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亞、波蘭、阿爾巴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正好是9個[2]。
「磊磊落落」又有明顯、看得明白的意思。如此一語雙關,真乃謎語極品!和上部第12像「反兆先多口」、第22像的「一木會支二八月」謎語一樣,堪稱古今第一謎語!
【啄息苟安 雖笑亦哭】
「苟安」:苟且偷安。
「啄」:鳥啄食的磕頭狀,為了眼前的食物(生存)感恩磕頭。
喻指中國百姓高唱著紅朝黨的頌歌,表面喜笑顏開,歌頌黨永遠的偉、光、正,背地裏……
改革開放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2000年調查:省部級以上高幹,3000位貴族,私人資產2萬億元。兩極分化嚴重,城鄉差距世界第一,全國的貧富差距衝到了世界的前列[3]。中國人的平均工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還在為溫飽、為中國特色的「義務教育」[4]的子女上學費用掙扎。
2. 解圖
圖中牛喻指中國大陸,被5童趕向西方,指中國的改革、私有化,實際是走「官僚資本主義」的路。童子:前面已提過,指執政時間不長者。5童:趙紫陽時代,政治局是五個常委主政(1985.9∼1989)。
三、 文征解卦
卦為「夬」:音怪,下為干,指天;上為兌,指澤。
像為「五陽爻之盛,勢必除去唯一陰爻,故一陰孤立」;運勢:「目前雖吉,但困難及變動正在醞釀中,宜警覺,防口舌是非」。
這正是當時改革開放中的高層時局。胡耀邦、趙紫陽相繼被廢,正與「勢必除去唯一陰爻」相應。下一像《推背圖》,直接講到「口舌是非」招來的時局動盪了。
本像已預言到趙紫陽時代——這位「童子」就是下一像的主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梅花詩》是中國著名的預言,北宋易學大家邵雍所做,用10節七絕詩,預言了從宋至今以至將來的大事,第八節講到現代:
如棋世事局初殘,
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
最佳秋色在長安。
精解摘錄:
世如棋局,資共對弈,共產崩解,大難臨頭。蘇聯(版圖)像一隻豹,豹死後,共產主義的皮鞟被中共沿襲。雖然粉飾大好形勢,但「秋色自然不會長久。長安也指中國的京城,泛指中國。」
[2] 《推背圖》以數字相乘設謎很常見,如第24像的「二九四八」。
[3] 貧富差距:衡量貧富差距,國際公認的是以「基尼係數」計算,基尼係數在0.3 以下為最佳,在0.3∼0.4之間為正常,超過0.4 為警戒狀態,達到0.6 則屬社會動亂隨時發生的危險狀態。
2000年黨的《內參清樣》中報導:中國城鄉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434∼0.445,已經世界第一。
而據熊海濱在《經濟潮》總第三期《全民逐富:中國大洪荒》中介紹,一次幾個院校和學術機構的統計結果是:中國的基尼係數為0.59。約1.2億大陸人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屬於赤貧。
當然腐敗官僚的隱形財產是無法統計進去的。2000大陸公布的年外逃資金480億美元,全部劃為高官極其親屬的私有財產,當年海外對華總投資才407億美元。2003年薩斯肆虐期間,3∼4月初的20天裡,外逃200億美元。
貧富差距和外逃資金依舊在逐年攀升。
[4] 義務教育在西方國家、甚至在北朝鮮,都是一切費用全免的。
在中國,教育成了繼房地產之後中共壓榨人民的一大法寶。2000年,大陸老百姓為孩子上學花了4600億。幾乎是當年國家真實教育投入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