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9-24 23:52:12作者:
歷次中共黨代表大會前,中央人事安排總是外界最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即將來臨的十七大上,無論政治局常委會的具體名單和座次最終作何安排,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團派」主導十七大大局已定。有北京觀察人士形容,中國將「真正地實現團派的統治」。
一批具有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背景(團派)的中共高官預計將在十七大後躍升為中央委員,其中一部分政治明星將進入中央政治局。其中,曾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現為遼寧省省委書記的李克強被普遍看好為進入政治局常委會的熱門人選,外界預計他將在2012年順勢接過現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棒子,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
「團派」崛起--這無疑是十六大至十七大之間,中國政壇上最受矚目的現象之一。分析起來,共青團系統幹部幾年間先後接掌要津的態勢,呈現出從地方上升到中央,或「地方包圍中央」的特點。
2002年底,曾領導過共青團的胡錦濤就任中共總書記兩個月內,首先把兩個團系愛將李克強和李源潮,分別提拔為河南和江蘇省委書記,讓兩人接受地方歷練與掌握地方實權,也確定二李在50多歲團系幹部隊伍中的領跑位置。
接著,一批1980年代中、1990年代初曾在共青團任過要職的政治明星相繼冒頭,他們是:令計畫(2004年升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常務副主任)、劉鵬(2004年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宋秀岩(2004年12 月出任青海省代省長,隔年1月被選舉為省長)、張寶順(2004年升任山西省長,隔年7月升任山西省委書記)、汪洋(2005年12月任重慶直轄市市委書記)、劉奇葆(2006年6月升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袁純清(2006年6月出任陝西省代省長,隔年2月被選舉為省長)等等。
袁純清從1980年開始在團中央處工作,1992年至1997年為團中央書記,和李克強有共事之誼。和他大致同期在團中央書記處任職的周強(後來的團中央第一書記)和姜大明,去年底和今年6月先後被調任當湖南省代省長(今年成為正式省長)和山東代省長,可見李克強時代的團中央領導班子,也在陸續走上實權位置。今年9月初,一度因「沙斯」醜聞被打入政治「冷宮」的原北京市長孟學農復出為山西省長,更顯示了團系官員蒸蒸日上的強勢地位。
在中央部委中,團系官員的身影也逐漸變得清晰。近兩年裡走上中央部級崗位的團系幹部,先後有2005年出掌司法部的吳愛英、2007年被任命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的柳斌傑、中組部常務副部長瀋躍躍等。上週,令計畫被提拔為中辦主任,顯示謀劃多時的人事布局已一步一步就位。
至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團系官員執掌了20個省市區的書記或省市長要職。此外,還有更多青壯派團系官員已在副書記、常務副部長、副部長級別上,仕途備受看好。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中央與地方政治系統裡,官至副省部級及更高的團系官員,人數不下百多人。
團系官員職務提升得快,使他們在黨內位階顯得相對滯後。翻開中共16屆中央委員會名單,不少官至地方一把手的團系大員如李源潮、張寶順、劉奇葆、汪洋都還在候補委員之列。同樣的,吳愛英、劉鵬、宋秀岩、袁純清等省部級首長也只是候補委員。他們都極可能在十七大中,被選入中央委員會。屆時,團系官員將成為中共「黨中央」的一大群體。
一些人預測,受矚目程度僅次於李克強的團系「二李」之李源潮,也可能在十七大中實現兩級跳,進入中央政治局。
影響力趕超上海派系
如果從高官人數及執掌的地方資源看,團系官員的整體影響力正在趕超90年代的上海派系官員。在中共政治歷史上,這麼多團系幹部執掌要津也屬前所未有,「團派」聲勢達到到歷史上的巔峰。
從廣義的角度看,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而存在的共青團,本來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士官學校」。文革期間,共青團一度陷入癱瘓,到1980年代恢復活動以後,在過去20年來儲備了大量的幹部資源。1987年,同樣是共青團出身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下臺後,共青團從上到下受到牽連,團繫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陷入低谷,因此有人認為,當前團系官員快速上位,是屬於補償性的提拔。
另一方面,按照中國當前選拔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具有「年輕、級別高」特點的團系幹部無疑佔有很大的升遷優勢。團系幹部逐漸掌握中共政治資源,一方面和最高領導人的共青團背景有關,但也具有其他的合理基礎。
此外,值得觀察的是,團系幹部主導下,中國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會呈現什麼面貌。
中共近期倡導的黨內民主,「團派」崛起、中共黨內派系由隱而顯,是否會催生出不同的中國政治生態?被認為「至少不保守」的團系幹部,對中國民主化發展是否會產生積極作用?這些問題將隨著團系官員的進一步壯大與十七大的召開,而漸漸進入大眾的視野。
一批具有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背景(團派)的中共高官預計將在十七大後躍升為中央委員,其中一部分政治明星將進入中央政治局。其中,曾擔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現為遼寧省省委書記的李克強被普遍看好為進入政治局常委會的熱門人選,外界預計他將在2012年順勢接過現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棒子,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
「團派」崛起--這無疑是十六大至十七大之間,中國政壇上最受矚目的現象之一。分析起來,共青團系統幹部幾年間先後接掌要津的態勢,呈現出從地方上升到中央,或「地方包圍中央」的特點。
2002年底,曾領導過共青團的胡錦濤就任中共總書記兩個月內,首先把兩個團系愛將李克強和李源潮,分別提拔為河南和江蘇省委書記,讓兩人接受地方歷練與掌握地方實權,也確定二李在50多歲團系幹部隊伍中的領跑位置。
接著,一批1980年代中、1990年代初曾在共青團任過要職的政治明星相繼冒頭,他們是:令計畫(2004年升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常務副主任)、劉鵬(2004年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宋秀岩(2004年12 月出任青海省代省長,隔年1月被選舉為省長)、張寶順(2004年升任山西省長,隔年7月升任山西省委書記)、汪洋(2005年12月任重慶直轄市市委書記)、劉奇葆(2006年6月升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袁純清(2006年6月出任陝西省代省長,隔年2月被選舉為省長)等等。
袁純清從1980年開始在團中央處工作,1992年至1997年為團中央書記,和李克強有共事之誼。和他大致同期在團中央書記處任職的周強(後來的團中央第一書記)和姜大明,去年底和今年6月先後被調任當湖南省代省長(今年成為正式省長)和山東代省長,可見李克強時代的團中央領導班子,也在陸續走上實權位置。今年9月初,一度因「沙斯」醜聞被打入政治「冷宮」的原北京市長孟學農復出為山西省長,更顯示了團系官員蒸蒸日上的強勢地位。
在中央部委中,團系官員的身影也逐漸變得清晰。近兩年裡走上中央部級崗位的團系幹部,先後有2005年出掌司法部的吳愛英、2007年被任命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的柳斌傑、中組部常務副部長瀋躍躍等。上週,令計畫被提拔為中辦主任,顯示謀劃多時的人事布局已一步一步就位。
至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團系官員執掌了20個省市區的書記或省市長要職。此外,還有更多青壯派團系官員已在副書記、常務副部長、副部長級別上,仕途備受看好。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中央與地方政治系統裡,官至副省部級及更高的團系官員,人數不下百多人。
團系官員職務提升得快,使他們在黨內位階顯得相對滯後。翻開中共16屆中央委員會名單,不少官至地方一把手的團系大員如李源潮、張寶順、劉奇葆、汪洋都還在候補委員之列。同樣的,吳愛英、劉鵬、宋秀岩、袁純清等省部級首長也只是候補委員。他們都極可能在十七大中,被選入中央委員會。屆時,團系官員將成為中共「黨中央」的一大群體。
一些人預測,受矚目程度僅次於李克強的團系「二李」之李源潮,也可能在十七大中實現兩級跳,進入中央政治局。
影響力趕超上海派系
如果從高官人數及執掌的地方資源看,團系官員的整體影響力正在趕超90年代的上海派系官員。在中共政治歷史上,這麼多團系幹部執掌要津也屬前所未有,「團派」聲勢達到到歷史上的巔峰。
從廣義的角度看,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而存在的共青團,本來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士官學校」。文革期間,共青團一度陷入癱瘓,到1980年代恢復活動以後,在過去20年來儲備了大量的幹部資源。1987年,同樣是共青團出身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下臺後,共青團從上到下受到牽連,團繫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陷入低谷,因此有人認為,當前團系官員快速上位,是屬於補償性的提拔。
另一方面,按照中國當前選拔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具有「年輕、級別高」特點的團系幹部無疑佔有很大的升遷優勢。團系幹部逐漸掌握中共政治資源,一方面和最高領導人的共青團背景有關,但也具有其他的合理基礎。
此外,值得觀察的是,團系幹部主導下,中國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會呈現什麼面貌。
中共近期倡導的黨內民主,「團派」崛起、中共黨內派系由隱而顯,是否會催生出不同的中國政治生態?被認為「至少不保守」的團系幹部,對中國民主化發展是否會產生積極作用?這些問題將隨著團系官員的進一步壯大與十七大的召開,而漸漸進入大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