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9-20 04:05:32作者:
元朝開國,趾高氣揚的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他們成功地打了天下,卻不懂如何治理。定鼎中原之後,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極力推動草原遊牧的生活方式,跑馬佔地,荒廢農桑。甚至還流傳一個極為蹩腳的政策,把臣民劃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蒙古族是戰勝者、當權派,自然是龍頭老大。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漢人則是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四川兩省人,以及東北地區的高麗人。南人俗稱「蠻子」,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
在這種政治高壓與民族歧視的政策下,漢臣想與蒙古政權謀求合作,並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是,偏偏有一位漢臣博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此人,得以進入最高權力核心,參與了元朝許多重大決策——他就是劉秉忠。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是金國官吏,因為工作關係,遷居邢州(河北邢臺)任職。蒙古人來了,劉秉忠出任邢臺節度府令史,不久,又躲進武安山。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到處物色人才,就這樣,劉秉忠走入了忽必烈的視野,並留下任職。從此,開始為忽必烈出謀劃策,成為「智囊團」裡的「高參」。
忽必烈即位後,劉秉忠備受寵信,他的建議,事無鉅細,一般都會被採納。雖說是輔弼「異族」,但這個深受儒家文化浸潤的文化人,終於實現了「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理想。他做了如下兩件大事:
一,幫蒙古人定國號「大元」
劉秉忠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面對蒙古皇帝的知遇之恩,他改了名字,自稱「秉忠」。以他的政治地位,可以直接參與制定國家大典,參與設計草案時,劉秉忠最大限度地施加了自己的影響。他還建議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的寓意,將蒙古政權更名為「大元」。忽必烈滿意地採納了這一國號。
二,主持修建「元大都」
劉秉忠是元朝「大都」和「上都」的總設計師。尤其是修建元大都,等於劃定了現代北京的原始輪廓。至元三年,劉秉忠受命開工。新城規模宏偉,耗資龐大,劉秉忠與同僚張柔、段楨等人事必躬親,盡心竭慮。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命名新都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宮闕建成。
劉秉忠參照《周禮·考工紀》等古籍的形制,總攬規劃元大都,這是我國歷代都城最接近「周禮之制」的一座都城。其中洋溢著漢族統治者建都的主導思想,也就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之制。
新落成的元大都,城牆周長28公里,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此外,還有384火巷、29弄通。元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前後歷時18年之久。宮殿巍峨,寺廟雄偉。《馬可·波羅遊記》曾對這座13世紀末興起的「國際性大都市」做了詳細描述,西方人對東方帝國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認為東方遍地是黃金。
至元十一年,也就是1274年8月,劉秉忠在南屏山別墅無疾而終,時年59歲。元世祖聞報,悲痛不已。他對群臣說:「秉忠事朕三十多年,小心縝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佔事知來,若合符契,只有朕知道。別人是不會瞭解的。」於是,專門委派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喪,厚葬於大都。後來,改葬邢州祖塋——今河北邢臺縣賈村。
劉秉忠死後,哀榮無限,他被朝廷追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元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元仁宗時,又晉封「常山王」……元朝開國,漢臣能受如此恩寵優待者,恐怕僅此一人吧。
蒙古族是戰勝者、當權派,自然是龍頭老大。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漢人則是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四川兩省人,以及東北地區的高麗人。南人俗稱「蠻子」,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
在這種政治高壓與民族歧視的政策下,漢臣想與蒙古政權謀求合作,並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是,偏偏有一位漢臣博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此人,得以進入最高權力核心,參與了元朝許多重大決策——他就是劉秉忠。
劉秉忠(1216-1274年),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曾祖是金國官吏,因為工作關係,遷居邢州(河北邢臺)任職。蒙古人來了,劉秉忠出任邢臺節度府令史,不久,又躲進武安山。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到處物色人才,就這樣,劉秉忠走入了忽必烈的視野,並留下任職。從此,開始為忽必烈出謀劃策,成為「智囊團」裡的「高參」。
忽必烈即位後,劉秉忠備受寵信,他的建議,事無鉅細,一般都會被採納。雖說是輔弼「異族」,但這個深受儒家文化浸潤的文化人,終於實現了「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理想。他做了如下兩件大事:
一,幫蒙古人定國號「大元」
劉秉忠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面對蒙古皇帝的知遇之恩,他改了名字,自稱「秉忠」。以他的政治地位,可以直接參與制定國家大典,參與設計草案時,劉秉忠最大限度地施加了自己的影響。他還建議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的寓意,將蒙古政權更名為「大元」。忽必烈滿意地採納了這一國號。
二,主持修建「元大都」
劉秉忠是元朝「大都」和「上都」的總設計師。尤其是修建元大都,等於劃定了現代北京的原始輪廓。至元三年,劉秉忠受命開工。新城規模宏偉,耗資龐大,劉秉忠與同僚張柔、段楨等人事必躬親,盡心竭慮。至元九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命名新都為「大都」。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宮闕建成。
劉秉忠參照《周禮·考工紀》等古籍的形制,總攬規劃元大都,這是我國歷代都城最接近「周禮之制」的一座都城。其中洋溢著漢族統治者建都的主導思想,也就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之制。
新落成的元大都,城牆周長28公里,大街寬24步,小街寬12步。此外,還有384火巷、29弄通。元大都從1267年開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前後歷時18年之久。宮殿巍峨,寺廟雄偉。《馬可·波羅遊記》曾對這座13世紀末興起的「國際性大都市」做了詳細描述,西方人對東方帝國佩服得五體投地,甚至認為東方遍地是黃金。
至元十一年,也就是1274年8月,劉秉忠在南屏山別墅無疾而終,時年59歲。元世祖聞報,悲痛不已。他對群臣說:「秉忠事朕三十多年,小心縝密,不避艱險,言無隱情。其陰陽術數之精,佔事知來,若合符契,只有朕知道。別人是不會瞭解的。」於是,專門委派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喪,厚葬於大都。後來,改葬邢州祖塋——今河北邢臺縣賈村。
劉秉忠死後,哀榮無限,他被朝廷追贈「太傅」,封「趙國公」,謚「文貞」。元成宗時,贈「太師」,謚「文正」。元仁宗時,又晉封「常山王」……元朝開國,漢臣能受如此恩寵優待者,恐怕僅此一人吧。